在《奧地利教堂》系列文章我曾提及奧地利加密郵票,他是第一個國家率先發行這種新郵票吸引全球不同集郵和投資者,雖然隨後被傳統集郵者大力討伐,浪潮卻勢如破竹席卷歐洲和一些被標籤發行「商業郵票」的國家。無獨有偶大部分加密郵票係以近年新興的人工智能設計郵票圖,2023年才加入戰綫的德國也毫不例外。
2018年奧地利郵政在全球加密收藏品話題下發行了第一枚加密郵票(Crypto stamp),除了引起一眾在科技領域尖端的玩家和投資者注意外,一如所料這些「玩法複雜但售價高昂」郵票被一眾生活在2010年代但思想卻停留在1910年代的傳統集郵者不斷討伐。由於「玩法複雜」至普通民眾也要數個小時解釋,我作為對此一知半解的集郵者也不便在這裡拋書包了,但總括都是買了一顆實體郵票後再在網上以郵票附上的編號登記,便會抽到限量版虛擬的郵票;又或者是買盲盒式實體和虛擬郵票。這枚虛擬郵票便是精華所在,因其是限量故市場上可以以很高的價錢買賣交易,然而討伐的理由無非又是售價太高、
奧地利第一枚加密郵票首日封,可見以硬膠製作的郵票面值是€6,90,對奧地利郵票而言是高價位的郵票。留意封下緣印上五顏六色的郵票圖案便是虛擬郵票,其上數字是發行量。
脫離郵政需要與及太科技而不切實際,惟現實不能不說他們所玩的傳統郵票日落西山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日本第一組加密郵票就是以當代的普通郵票改成,但國家名稱卻改成日本的代碼「JP」。
在奧地利之後歐洲各國相繼跟風發行加密郵票,從列支敦士登向西覆蓋:瑞士、盧森堡、荷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直布羅陀,然後還有以Stamperija為首的集郵代表為一眾旗下代理的非洲小國製作加密郵票,就連科技步伐較為遲緩的遠東區域也有日本和馬來西亞發行,惟日本的玩法是僅限日本國內交易,似乎是又想追上潮流又有一定顧忌了;至於在科技最前端的美洲卻一枚也沒有,說實話美國和加拿大的郵票發行都很保守,但卻是濫印郵票的佼佼者。
德國在2023年追上了加密郵票的步伐,使用荷蘭Joh. Enschedé開發的區塊鍊技術印行《德國的歷史建築》(Historische Bauwerke in Deutschland)加密郵票系列。這個系列的郵票就如一般的郵票般以常用的面值印成背膠郵票在一般銷售點出售,但真正的加密郵票卻以自動黏貼郵票小冊在網上以較高的價錢隨機將密封的小冊發貨,有趣是德國郵政特別為這枚真加密郵票另外提供一顆首日特別戳。至於郵票圖案因為開宗名義是「歷史建築」,都肯定是炒冷飯式的建築圖案,祇是圖案卻與其他國家近年的加密郵票一樣以人工智能軟件生成,這種以文字敍述要求電腦計算並模擬圖片在聊天機械人軟件如Opan AI開發的ChatGPT發展下來後大行其道,
所創作的圖像從一開始就引發無限的爭議。
引伸而來,加密郵票竟然可以如傳統郵票一樣做到聯合發行,令收集的「難度」顯著增加:要買到或抽到全部國家發行量最少的虛擬郵票就已經很高門檻,圖片係瑞士與列支敦士登2025年聯合發行的加密郵票首日封模擬圖,列支敦士登係以個人化郵票名義發行。
至目前,德國郵政已發行4枚《德國的歷史建築》系列郵票,可以想像得到的是這系列必定會繼續發行至另行新系列開始。由於德國的加密郵票普通版面值最高也才是€2,75,如此感人當然全部也集齊了,不過就總是有些小意外。
倉庫城
(Speicherstadt) 2025究竟我們的重點是加密郵票還是郵票圖案上的歷史建築?我未有投資虛擬貨幣或者郵票經驗,在這裡都是偏向後者,那我僅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歷史建築好了。倉庫城係漢堡市十九世紀末近代的建築群,其時海上貨運業發展迅速,漢堡港已經成為德國甚至歐洲大陸北部在北海的重要港口。倉庫城因要儲存接收的貨物而在港口內興建,特色是建築物係以椿腳形式建於易北河之上,中間貫通運河並有鐵橋連接建築島與島和舊城區之間。哥德式紅磚建築物經歷一個多世紀仍然作為倉庫之用,然而有部分已經改作旅遊景點和中心,2015年登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今次是首次在郵票中亮相。
伸延閱讀|
夢幻城堡|《德國景點》系列回歸: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2024加密郵票第三枚係新天鵝堡,很遺憾又是近幾年出現過郵票上了,而且還是頭炮的《德國景點》(Deutsche Sehenswürdigkeiten)系列,我在2022年也特地介紹過,幸好郵票圖案與之前有所不同,總算是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製作原圖片。不幸的是並未為這枚郵票開辦臨時郵政局,故僅用日戳配合作原圖片之用。要留意德語區郵政大多數郵政分局係以該市編號來命名,例如「某市第12郵政分局」,一般都是郵政編碼作為最近地點為考量,好似這枚郵戳是「施旺高第3郵政分局 87645」(Schwangau 3 87645)便是新天鵝堡最接近郵政局。
從夢想到現實|就在第4枚加密郵票發行後數天,在巴黎舉行的第47屆世界遺產會議確定新天鵝堡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一員,以它的歷史這消息在遊客的認知中應該有一定差距。 科隆主教座堂
(Kölner Dom) 2024又再是 《穿越時空的德國》(Zeitreise Deutschland)系列出現過的建築物,但兩者要表達的事係有今別。《德國的歷史建築》純粹是為加密郵票而安排,沒有紀念和意義成分,後者則是逳逢二次世界大戰80週年而發行的比較性郵票。這次科隆大教堂的電腦模擬圖片看上去十分奇異,
2022年發行的科隆主教座堂郵票。
仔細檢查是教堂正立面右上方出現了閣樓或者是電梯的東西。一般來說我都會尋找橫式明信片,古典的教堂立面明信片通常郜是直式明信片,而今次的臨時郵政局戳卻是橢㘣形,在貼票和蓋戳安排上有點難度。
Title image as “Historische Bauwerke in Deutschland” stamp: © ConstantinVonavi/shutterstock.com這次我特意安排數幅原圖片寄至科隆銷郵政局日戳,據查科隆主教座堂所在範圍係有3間郵政代表處,似乎他們樂於賣香煙汽水和抽獎券了。最近的正式科隆第29郵政分局則在教堂背後百多米,惟郵政編碼則是50676。
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2023作為加密郵票的開門票,當然是由首都具歷史意義建築物開始,不意外地係柏林勃蘭登堡門。正正因為不意外,巧合地隨後不久發行的《穿越時空的德國》系列又再出現勃蘭登堡門了。這次我僅製作了兩幅原圖片,其一是銷柏林新郵特別郵戳,
這枚郵戳註明是限蓋這枚郵票的,另外一幅是銷柏林市集郵商店的日戳,雖然油墨較為稀淡,但仍然可見郵政編碼是10117,正正就是勃蘭登堡門所在的位置。
其實我有計劃這個系列都有一幅銷臨時郵政局和相關日戳原圖片,似乎在當今德國郵政下難以成事。
小菜鳥的博客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郵票盲盒|德國加密郵票
編寫日期|2025/7/28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朝聖之巔|法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建交60週年
編寫日期|2025/6/27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大陸隨殖民主義瓦解,左傾思潮席捲西歐。1949年共產黨倚靠蘇聯的外國勢力掠奪中國大陸的控制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固然第一時間承認新政權,奉行自由政治體制的西歐國家竟然在1950年代陸續捨棄遷至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法國在1964年成為第六個與中共政權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西歐國家。
似乎這個話題不用長篇大論,畢竟上網搜尋一下便有海量歌頌大中國功德,甚至乎達到超現實的科幻小說級別的文章。如果不是西歐在戰後的去殖民地化與政治左傾思潮下,斷不會在1950年代開始便放棄一直堅守西方自由價值的中華民國。雖然近年歐洲因經濟下行而使右翼政黨掘起甚至執掌政權,可惜這已為時已晚,中國共產黨早就植根西歐政治及經濟領域而形成對中國的依賴,撥亂反正的道路行之不易甚至僅流於形式。
法國自1998年便首度與中國聯合發行郵票,第一套是巴黎羅浮宮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兩者都是世界文化遺產,惟郵票並非因重大紀念活動而發行;至2014和24年兩國兩次聯合發行郵票以紀念建立外交關係50和60週年。
這是1998年兩國首次聯合發行的郵票,同是挑選了封建帝制時代在十二世紀興建的羅浮宮與十五世紀時的故宮。
法中兩國在建交50週年時再次聯合發行郵票紀念,今次係以雕刻版與平版套印,比第一套的攝影凹版更為精緻,票圖分別是巴黎塞納河與南京秦准河,兩者雖有悠久歷史卻是近代臭名昭彰的污染河流。
這三套郵票如其他聯合發行郵票一樣都是兩枚一套各自定下圖案內容但統一的設計,巧合地也是歷史建築與地標。然而,看似純粹的風景古蹟圖案,實則卻是較量兩地的價值觀。
聖米歇爾山鎮郵政分局一直都有使用圖案風景日戳專門蓋銷由郵政局及附近旅遊咨詢中心內附設的代辦所所寄出的明信片和郵件,可惜是這次郵票發行並未有調度這把郵戳蓋銷,而首發紀念郵戳的地點更是首都巴黎,稍為令人失望。
今次僅介紹2024年一組的聯合發行郵票,票題係《法國.中國建立外交關係60週年》(France-Chine - 60 ans de relations diplomatiques),至於票圖則是英倫海峽出海處的天主教徒朝聖之地聖米歇爾山與及位處中國大陸華東地區佛教和道教,以至歷代帝王的聖山。
(1) 在1950年代以至今天兩岸政權同樣並不承認世上有兩個中國,兩者亦沒有從屬關係,故標題改中共侵佔區域的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說明與法國建交的政治實體,縱然現今一般的理解這等於中國而控制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中華民國簡稱作為台灣。聖米歇爾山 (Le Mont-Saint-Michel, France)
享賦盛名的聖米歇爾山處於英倫海峽東南端聖馬洛灣(Golfe de Saint-Malo),它原本是一個離岸的小山丘,在潮退時露出堤道可以步行通過大陸與小島,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十世紀塞爾特人祭神的地方。早於中世紀初年作為高盧文化據點之一,708年阿夫朗什主教聖奧貝爾在島最高處興建一小教堂以紀念天使長彌額爾顯靈,
隨後這個稱作聖米歇爾山小島成為朝聖之地。
聖米歇爾山曾多次出現在郵票上,這枚是2015年復刻1929年發行的第一枚聖米歇爾山(第二型)郵票,當時的票值達5法郎。
梅爾韋耶隱修院(La Merveille)係在十三世紀初年在島的北面修建,同時間亦出現了6座環修道院的建築,祇是不久之後的法英戰爭中腓力二世以火攻克聖米歇爾山而燒毀。此時聖米歇爾山連同附近的諾曼第併入法國領土,在戰後得到國王出資重修。
1874年聖米歇爾山被指定為法國歷史遺跡,逃過了因法國大革命後成為監獄而毀壞並荒廢的命運,從此潮退才出現的堤道修建成永久的道路並曾出現過鐵道服務,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雖然在維希政權下卻未有受到破壞反吸引不少德國遊客,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係法國最早一批得到此名譽遺跡之一。泰山 (Mount Taishan, China)
聖米歇爾山自十九世紀中葉隨交通工具發展而成為歐洲人的旅遊熱點,故不乏當年出版的古典填色版明信片,這裡便有5幅填色片係同一角度但不同拍攝和填色效果製作的原圖片,我其中一幅蓋銷巴黎首日紀念戳純作紀錄。
在東方無人不曉的泰山係「中國五岳」之首,位於山東省境內,其最高處達海坺1532公尺。在遠古時期中華文化從黃土高原向東擴展至黃河出海口之時,泰山已出現在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之中,歷史可追溯至黃帝時期領土遍及這些地方,公元前三世紀東周戰國時期齊國曾修築一道長城從泰山直到黃海抵禦他國侵擾。
自伏羲開始泰山作為道場,其後歷代皇帝登基時都在泰山舉行封禪儀式,雖並非每位皇帝也有舉行,自秦始皇開始除晉、元、明的開元皇帝外其他一律都曾封禪,最後清乾隆兩年內共10次在泰山祭祠。
中方的泰山繪圖比較複雜,硬要將泰山所有的東西硬塞在一枚郵票內,玉皇殿(Yuhuang Hall)就在泰山之顛,玉皇頂因其而得名,這裡亦是自秦始皇起舉行封禪儀式之地。泰山亦是佛教與道教聖地,在泰山範圍建有不少兩大教派的寺廟道觀。
泰山至文化大革命完結社會回復平靜後才有機會出現在郵票之上,
第一次是1983年的《祖國風光》,1988年終於出現了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縱使有其深厚而豐富文化歷史,甚至逃過二千多年的不同戰禍和天災,卻仍然保持完整。可惜是1960年代末中共領導人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使全國各地歷史文物遭受史無前例的破壞和毀滅而消失,泰山上的不少千年建築及自然風光也在此時無可避免遭逢厄運。至於浩劫後的復原,純粹是以現代物料作修復而非盡可能使用原來物料,1987年泰山登錄成為世界文化及自然雙遺產,至於這段黑歷史自然也被隱藏消失。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周郵列國 影像阿非利加 |從法國獨立前的突尼西亞
編寫日期|2025/7/10
1881年法國軍隊自阿爾及利亞向東面附屬鄂圖曼帝國的突尼西亞伊貝國進行侵佔,使突尼西亞成為法國下屬的保護國,自此法國人在這守扼地中海中央的地方移民和大興土木。隨二十世紀初環球旅遊變得方便,突尼西亞也趕上旅行和衍生出的寄明信片熱潮,這些明信片真實紀錄當時代的影像,與今天二十一世紀印行的同圖郵票有著時代的衝擊。
自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在十九世紀逐個成為法國保護國或殖民地後法國人大舉移居三國,然而他們僅在離原來的舊城區建設新城和建築。十九世紀末隨攝影技術與明信片的發展,當時當地柏柏爾人、阿拉伯人與法國人的生活和建築不少都被紀錄在明信片上。1955年突尼西亞獲得自治權並在翌年脫離法國獨立,雖然與法國仍然有著外交和經濟關係,可是法國人逐步撤走返回法國,當地人掌握了明信片出版事業後選題亦趨向單一,圖片純粹是城鎮的歷史建築和沙漠地區常見的影像,而全彩色以真實照片製作的明信片相較世紀初的出品明顯地變枯燥乏味。
在獨立後至1990年代這段期間突尼西亞原圖片又不是一片空白,常見的是1965年雀鳥郵票原圖片,這片1983年才製作1981年發行的馬赫迪耶城門(Skifa Kahla de Mahdia)郵票原圖片是少數近代批量製作原圖片例子。
講到法國人在突尼西亞生活,不得不說他們自二十世紀初法國集郵者在這裡製作原圖片,由於法國郵政局在突尼西亞發行的郵票多是古羅馬時期或歷史清真寺為圖,集郵市場留存不少當時製作的原圖片。縱使突尼西亞在二戰期間成為北非地區重要戰場,仍無阻集郵者對原圖片的製作。惟可惜是自突尼西亞獨立後隨法國人撤走,突尼西亞集郵者並未興起製作或收藏原圖片,近代的原圖片自1970年代後變得近乎空白。
近年我開始選用這些古典明信片製作原圖片,在這裡選輯部分原圖片,有些我在之前也曾介紹過,今次再度出現來一個集合。伸延閱讀|
穿越迷宮|伊斯蘭文化之都:突尼斯市
由盛轉衰|一代港口的沒落:迦太基軍事及商業港
First Impression|迦太基國初體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