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可愛大比併|瑞士《可愛動物》
編寫日期|2024/10/11

瑞士每年總會發行一次動物郵票,既老套而又極度合理的理由是提醒民眾愛護動物,二來從每年的銷售數量總結報告得知其實這個系列很受歡迎,甚至會比聖誕節郵票更為熱賣。2023年的意念是經典的向全國民眾徵集相片印成郵票,結果是收集到7.600幅各種類型的寵物、野生動物、雀鳥、昆蟲等等的照片以比併牠們「可愛的一面」。
從郵票發行策略來說,對東西方文法都略知一二,歐洲地域各國每年都在會發行一套動植物郵票,至於東方似乎除日本之外都是隔很長的周期才會有一套,
去年同期也發行了大家熟悉的「小黃鴨」(Gummiente),不過不是那隻巨大的𧗠生藝術品,是純粹的在浴室常見的玩具膠鴨。
當然明顯是他們的顧客對這些題材不賣帳,四腳朝天的生物不及牠們的文明。

雖然這次沒有原地可言,我卻存有一些瑞士有出現疣鼻天鵝湖景明信片,就找一幅製作了當地的原圖片,效果尚算理想。
就這套《可愛動物》(Süsse Tiere)郵票而言,其實我也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畢竟就是向全國民眾徵求「看上去很可愛和吸引的動物」照片,所以最後入圍的有我家𠖥物、森林中的野生動物、湖上能游的雀鳥和花園中的昆蟲,各式各樣沒有限制。 然而觀乎大部分的不是狗就是貓,結果當然是雙雙佔一席位,沒甚驚喜。

除了貓、狗之外另外兩枚分別是湖上的天鵝,也就是疣鼻天鵝(Mute Swan)和小狐狸。雖然不可能找到一樣的照片印刷的明信片但實在不乏這些動的明信片,就把存貨的明信片製作些原圖片,不過小狐狸我沒有製作了,純粹是懶的尋找而已,最後要提一提小狐狸郵票獲得最高票數成為2023年度最受歡迎的瑞士郵票。
明信片就純粹在生活百貨店購買的日本製產品,就沒有刻意的找,至於好不好看真的沒有什麼感覺。

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

移居新世界|百慕達《後院雀鳥》
編寫日期|2024/8/18

上一篇介紹《百慕達倒影》(Bermuda Reflections)郵票原圖片時有預告會在稍後介紹同時製作的《後院雀鳥》(Backyard Birds)原圖片,時值秋季又是集結在北回歸綫以北候鳥準備南遷渡冬季節,在這時把它們曬出來非常合適,考慮了「收視率」問題後本篇網誌也是今年內唯一一篇文章純粹介紹雀鳥郵票。
如果說除了歐洲國家之外世界各地發行雀鳥郵票的頻率好像很長似的,這是有點以偏概全,前一年不就是有文章介紹了法國在北美洲唯一海外領土聖彼埃與墨克隆每年都會發行雀鳥郵票,還有南美的阿魯巴等等發行次數也相當頻繁,然而除了這些又真的沒有了。今次介紹2023年發行的《後院雀鳥》郵票相距2014年的《東方藍鳥》(Eastern Bluebird)也都9年了,幸運地兩套郵票因為避開了中間幾年因武漢肺炎疫情而閉關的百慕達所以我都沒有錯過,祇是可惜他們絕少機會使用特別郵戳,製作原圖片效果沒甚麼趣味。

整齊的一套《後院雀鳥》郵票與一枚為感謝武漢肺炎時期工作人員的加蓋郵票的實寄信封,用以把10片原圖片寄回,這裡有一枚沒被介紹的大食蠅霸鶲(Great Kiskadee)沒有製作原圖片。
© 2009 Bermuda Monetary Authority
百慕達金融管理局2009年出版的新鈔票主圖從英女皇頭像換成野生動物,2元和100元上的鳥類都在這套郵票上出現。
不過沒有趣味是一件事,相隔9年才發行鳥類郵票又是另一件事,今次郵票是6種在百慕達住宅後院常出沒的雀鳥其實是或多或少是有些興趣的。
白眼鶯雀
(White-eyed Vireo)
生活在百慕達的白眼鶯雀一般被認為係北美同類雀鳥的亞種Vireo g. bermudianus,亦是百慕達兩種特有種雀鳥其中之一。牠們的翅膀特別的短而且羽毛顏色暗淡,常以昆蟲和漿果作為食物,有趣的是百慕達有一首流傳的歌曲Chick-of-the-Village以牠們為名。
百慕達其地理位置雖則較為偏近北美洲,但卻與美洲大陸有一定距離,故實際上除了較大型的季度遷徙類海鳥,小型的雀鳥都會是留鳥居多,甚至乎是因為早期歐、美洲移民帶來的竉物關係,由籠中鳥逃逸重新成為自然繁殖的野生雀鳥。

一如其他近年的百慕達郵票,票圖純粹只是以相片作為主圖,可以突破的空間就祇有邊框配色以至文字編排上的考量,幸好整體效果良好沒有令人感覺崩壞的地方。而順帶一提的是百慕達郵政局2023年全年僅發行4組郵票,其餘兩組分別是《查理斯三世加冕典禮》(The Coronation of His Majesty King Charles III)小型張與及查理斯三世照片為圖並將面值調整至35元的特快郵件專用郵票(King Charles III Express),用以取代在2003年發行的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像為主圖的25元同系列郵票。
伸延閱讀|
百慕達《東方藍鳥》
灰貓嘲鶇
(Gray Catbird)
灰貓嘲鶇雖然有分候鳥和留鳥,但分佈在北美洲東海岸以及離島的雀鳥都會是留鳥,故在百慕達所觀察到的一般都可以全年觀察得到。要注意的是隨百慕達林地逐步減少和受到其他雀鳥如大食蠅霸鶲的競爭,牠們在百慕達存在威脅。
紅額金翅雀 (European Goldfinch)
我在網誌中不時介紹紅額金翅雀郵票,但大部分都是由歐洲、北非所發行,最特別的一枚是伊拉克的原圖片。原因是牠們普遍生活在由歐洲至近東,甚至中國新疆的廣闊歐亞大陸。除了野生的紅額金翅雀,因其外貌討好及美妙歌聲,很早牠們亦有被圈養甚至非法捕獵作為竉物鳥。在歐洲人移民往新大陸時亦有人帶同牠們去開枝散葉,在十九世紀時有部分雀鳥逃逸重新在百慕達成為野生種。牠們除一般在公園和高爾夫球場外,更在海岸的岩礁和懸崖生活。
東方藍鳥
(Eastern Bluebird)
與灰貓嘲鶇一樣,東方藍鳥有分候鳥和留鳥,在百慕達的東方藍鳥也是全年可見,甚至乎牠就是百慕達的象徵而出現在現今使用中的2元鈔票上。在百慕達公園和草地都會掛上鳥箱吸引牠們往內築巢,高爾夫球場更是牠們最愛聚集的地方。
北美紅雀
(Northern Cardinal)
北美紅雀原本並不是百慕達的原生物種,係隨後在1800年左右在北美洲移居者引進,如美洲大陸的留鳥一樣都會在春夏之間築巢繁殖,受到大食蠅霸鶲和家麻雀(House Sparrow)等的競爭者影響數量一直下降,但牠卻是現今100元鈔票的主角。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周郵列國:到法蘭西朝聖靜修|法國古老教堂與修道院
編寫日期|2024/8/17

法國郵政真的每年都發行不少國內鄉村風光、宗教建築、古堡等等的郵票,以至我決定把用以收納這些原圖片的網誌要一分為二。原本的一篇專門介紹各城鄉風光與各種非宗教建築,這篇新加的則介紹法國國內的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場所。一如既往,這兩篇我是會持續更新,還望各位多加關注。
既然純粹是舊文章的伸延,似乎我都不必長篇大論去講開場白了,這篇主要介紹的原圖片的郵票都是第一次發行,並非每年秋季集郵沙龍或其他原因而復刻版郵票。雖然每年都會發行但畢竟數量也不會太多,所以大概是兩三年更新一次,至於其他文章已有的原圖片我就不再這裡再介紹一次。另外還有一些是購自網絡的較舊原圖片,基本上我祇會挑使用戰前明信片製作的原圖片,但法國原圖片協會自1930年代起就已經專門印製明信片製作法國本土以及殖民地如阿爾及利亞、圭亞挪等地的原圖片,不少都價格相宜而且合符基本原圖片要求,我也不介意買些作為收藏,但這些原圖片我會日後介紹了。
伸延閱讀|
#周郵列國:到法蘭西上山下鄉|法國鄉村小鎮與國家遺產
從東京到巴黎|《卡斯柏和麗莎》與法國世界文化遺產
德嘞皇家禮拜堂
(Chapelle royale Saint-Louis de Dreux)
中北部城市德嘞的皇家禮拜堂係由波旁皇朝奧爾良公爵夫人建成於1816年,屬哥德復興式小教堂,地點原屬查諾伊內斯公墓。禮拜堂著名並非因其歷史,而是其窗戶安裝了十九世紀中葉從德嘞附近的塞夫爾製作的玻璃畫,2021年發行此郵票以紀念公爵夫人逝世200週年。
亞眠主教座堂
(Basilique 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
人所共知的亞眠主教座堂就在法國北部的索姆省,建於1220年的哥德式教堂與巴黎聖母院極度相似,她卻早在1981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並在1998年加進法國聖雅各朝聖之路世界遺產一部分2020年巧恰是主教座堂奠基800週年,故特意又再發行一枚郵票,這我在之前的文章介紹過了,是大殿地板的謎宮與哭泣的天使(Ange pleureur)雕塑。
豐特奈勒孔特聖母教堂
(Église Notre-Dame de Fontenay-le-Comte)
旺代河下游沿岸的豐特奈勒孔特係法國其中一處「藝術與歷史之城」,始建於中世紀晚期的十二世紀,及後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旺代省省會,惟之後遷至永河畔拉羅什。屬盧松教區之下的聖母教堂就在旺代河右岸,教堂在建城初期已有其紀錄,惟現今的哥德式建築係1423年完成重建工程,幸運地經歷多次戰爭教堂未受嚴重破壞而得以保存原貌。
聖方濟各沙雷氏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François-de-Sales de Chambéry)
香貝里(Chambéry)教堂原是十五世紀建成的方濟各小堂,在1779年成立香貝里總教區時成為聖方濟各沙雷氏主教座堂,雖曾在法國大革命中受到破壞,惟在十九世紀初得到收復,並在1817年升格成為總主教座堂,2006年教堂進行了修復並在2009年完成。最特色的是郵票主圖上全歐規模最大錯視畫,這種繪圖係由Fabrizio Sevesi在1810年開始繪畫。
蘇維尼修道院
(Prieuré Saint-Pierre-et-Saint-Paul de Souvigny)
位於阿列省的蘇維尼聖彼埃與聖保羅修道院早於十一世紀時便有歷史記載,現在的建築是十五世紀時重建,建築物包括了兩個耳堂、一個帶門室的唱詩班和三座塔樓,混雜羅馬式與哥德式風格,然而在法國大革命後僅餘下教堂並在1852年重新開放至今。順帶一提原圖片蓋了原地日戳的原因,純粹是錯過了首目特別戳的使用期限。
嘞皮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 du Puy-en-Velay)
法國不少山城昔日曾是前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必經之地,朝聖之路起點之一的嘞皮就位處上盧瓦爾省的法國中央高原,其主教座堂位於城最高點。雖有五世紀時遺跡但整座教堂自十一世紀興建,十三世紀才完工。它如同下面要介紹的佩理格主教座堂與亞眠主教座堂同在1998年成為法國聖雅各朝聖之路世界遺產一部分。
佩理格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Front de Périgueux)
仿照威尼斯聖馬可聖殿而建的佩理格主教座堂在四至五世紀時便有歷史記載,其建成之前純粹是當時稱作「聖福龍山之堡」(bourg du Puy-Saint-Front)的城牆,至1669年才正式成為佩里格教區的主教座堂。自中世紀以來歐洲各國的天主教徒都會沿某些約定俗成路綫前往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佩理格是法國一邊4條路綫上的必經之處。
塞南克修道院
(Abbaye Notre-Dame de Sénanque)
在普羅旺斯沃克呂茲省的塞南克修道院相當隔涉,就是位於旺圖山半山的鄉村戈爾德(Gordes)附近,昔日修道院除了在後園遍植菓樹,如同在普羅旺斯所在區域的特色,在院前的空地也遍植薰衣草,在花季一整遍紫色漂亮動人。在法國宗教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期間,修道院被洗劫更隨後被逐,雖1854年修士購回修道院,至1988年這裡才恢復成為修道院。
聖菲爾貝德格朗略修道院
(Abbaye de Saint-Philbert-de-Grand-Lieu)
以石塊作建材加洛林風格的修道院係九世紀時由本篤會僧侶所建,至現代僅餘下修道院教堂和幾項獨立建築。修道院受到諾曼人侵擾,僧侶帶著放在這裡的屍體離開,使修道院荒廢。及後在十九世紀被用作室內街市使用,卻於1896年發現了聖人石棺而成為古蹟,並在1936年重新成為禮拜場地。

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與敵為鄰|葡萄牙中世紀城堡與堡壘
編寫日期|2024/6/15

葡國在去年年初發行了一輯《邊境城堡與堡壘》(Castelos e Fortalezas da Raia)郵票介紹7座在現今葡國邊陲的古老城堡,這些城堡都是在把摩爾人趕離伊比利亞半島時的中世紀重新修建,顯然是用作防範他們的鄰居卡斯蒂利亞。然而,葡萄牙最終先後在1580年被西班牙帝國兼併與1808年被拿破侖短暫佔領整個伊比利亞半島。
對熟識葡國郵票的郵迷來說,他們的城堡與堡壘郵票已經是家常便飯,就由1927年的吉馬良斯城堡開始斷斷續續至去年又再度發行,這套郵票主要集中在葡萄牙大陸七個邊陲城鎮從建國開始建成的城堡與及其堡壘,
收復失地運動|阿爾莫羅城堡並非建於中世紀,相反地城堡建於古羅馬時代。711年原自北非的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並消滅西哥德王國,原在半島上天主教勢力遂反抗並於九世紀開始建立多個王國,1139年葡萄牙王國建立並向南攻下,並以阿爾莫羅城堡作為反攻據點。
明顯地為的是因為縱使收復失地運動進行多年,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在伊比利亞仍然有相當勢力並不時侵擾基督徒;另一方面亦是防範同時期野心日漸雄大的卡斯蒂利亞,1249年亞豐素三世攻克南端阿爾加維地區令葡萄牙領土得以完整,卡斯蒂利亞卻至1492年才完全把摩爾人趕離伊比利亞並與阿拉貢合併建立西班牙帝國。

從1139年建立葡萄牙王國以來大部份城鎮都修築在堡壘之內;又或在制高點建立城堡以作防守摩爾人殘餘勢力之用,雖然最終把摩爾人趕出伊比利亞半島,惟之後西班牙帝國開始借故兼併屬下王國而成為新的敵人。在上一篇關於巴塔利亞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的網誌中曾提及其中一項與卡斯蒂利亞在1386年爭端的事蹟,葡萄牙王國的約翰一世戰勝胡安一世保住了國家。然而卻因1580年殷理基一世並無子嗣而被西班牙國王腓臘二世借故成為葡萄牙國王,成立伊比利亞聯盟。直到腓臘三世更直接將已歸併的納瓦拉、卡斯蒂利亞、利昂和亞拉貢,與及名義上獨立的葡萄牙王國縮減他們的自治權力。

就由1640年起的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使得這些城堡與堡壘起了一定作用,以抵抗當時統治葡萄牙的西班牙軍隊。而戰爭原起於當時加泰隆尼亞爆發反收割者戰爭而抽調葡國軍隊應付而引致葡國人民進一步不滿,同年較後時間葡國人民擁立布拉干薩公爵約𨌺二世為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動亂從里斯本席捲全國及其殖民地,最後在1668年西班牙始承認國王約翰四世地位。
2004年發行的《約𨌺四世誕生400週年》,背景城鎮係出生地維索蕯鎮(Vila Viçosa)。
可惜的是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城堡在1807年法國聯同西班牙入侵葡萄牙時並沒有起上任何作用,大抵原因是攝政王約𨌺六世從來未有抵抗甚至在法西聯軍入侵時與貴族逃難至巴西。

文章之始提及過葡萄牙昔日的城堡郵票,最早期之一係1927年《葡萄牙獨立》(Independência de Portugal)系列的吉馬良斯城堡郵票;而最經典是1946年的由瑞士Courvoisier罕有地以雕刻凹版印刷的一組,每圖更連同一幅小型張發行。直至彩色印刷年代,僅有1986年起分三年發行的18枚全國城堡系列才印象比較深刻。至於這套郵票的原圖片雖以現代片源是可以製作這套郵票大部分的票圖,惟近年我已趨向尋找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出版的明信片,故到目前在明信片價錢許可下僅有兩幅原圖片完成。不過其實我還有些未有介紹過的葡國在歐洲大陸城堡原圖片,在兩幅《邊境城堡與堡壘》後緊接下面是4幅以簡短文字略略說明這些深潛在電腦中的葡萄牙城堡原圖片。

伸延閱讀|
天主教之路|郵遊葡國主教座堂
葡北金三角|布拉加總教區教堂及朝聖所
葡萄牙世界文化遺產:埃爾瓦及防禦工程和科英布拉大學
布拉干薩 (Bragança)
7枚郵票上的堡壘都是分佈在葡萄牙本土的邊陲位置,對於非歐洲遊客而言除非是自駕遊否則頗為陌生,一般也較少人到訪,因其歷史價值葡萄牙郵政為此特別出版了一本介紹這7座城堡的書籍《葡西邊境城堡與堡壘》(Castelos e Fortalezas na Raia Luso-Espanhola)。布拉干蕯由於在葡國歷史上佔重要位置,相對較多人熟悉,她位處國家的東北山區之中作為布拉干蕯區的首府,整個區域北面與東面都與西班牙為鄰,現今仍然保留完好的城堡係在十三世紀重建完成的,便是純粹對抗卡斯蒂利亞的前哨重地。
1946年發行的布拉干蕯城堡郵票。
在此之前布拉干蕯地區受到摩爾人的侵擾和攻擊,原來的居住地已經遭到破壞,十世紀亞豐素一世時期時遷移至目前位置並築起護城圍牆。及後在1199年就受到東方利昂王國的入侵,並且在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之中與1762年的神奇戰爭城堡亦遭到損毀,再作重修後在半島戰爭期間成功擊退拿破侖軍隊。

以當地探得的頁岩大石建成城牆總長660公尺並厚達兩公尺,當中包括15個炮塔。至1910年城堡被列為國家遺蹟並進行修復,並在1936年設置博物館。

埃爾瓦 (Elvas)
另外一枚有製作原圖片的郵票是位處葡國中部埃爾瓦的城牆,這個在201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在翌年發行了相關郵票,並且我也略略的介紹過。埃爾瓦什自古羅馬時期便有人聚居並成為市鎮,如同其他市鎮羅馬人更在這裡建有水利建設並殘留至今。中世紀時期埃爾瓦僅與卡斯蒂利亞咫尺之遙,距離現在的西班牙邊境城鎮巴達霍斯(Badajoz)僅8公里。
整項埃爾瓦的城牆和防禦工事世界文化遺產除葡國時代建築的堡疊也包括帶摩爾人特色的城牆與及古羅馬時期的輸水系統,上邊首日封中小廣場係城內高處用作對犯人行刑的地方。
不意外地埃爾瓦與巴達霍斯在摩爾人佔領伊比利亞時期就是重要據點,故在1229年被葡萄牙列為領土前多次被摩爾人征服。

城堡自摩爾人時期已經建成,以獨特星狀建築來安放暸望台於星角位置,而城牆前再掘一水溝增加防衛能力,在數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保障了埃爾瓦的安全,連同最後在十八世紀末才建成的格拉蕯聖母堡(Nossa Senhora da Graça Fort)才成為完整的防禦工事工程。

奧比多斯 (Óbidos)
極度古老的奧比多斯堡壘與城堡早在古羅馬時代已有記載,隨後在五至六世紀分別被西哥特人與摩爾人攻擊並佔領,
馬爾旺(Marvão)、奧比多斯與吉馬良斯城堡同樣在2007年入選「葡萄牙七大勝跡」21個候選遺跡,故又再次在同一套郵票上出現。
一直到十二世紀末才重新落入基督徒手中,直到1383年皇室空位期這段期間堡壘不斷的重修和擴建,惟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遭到損毀,在半島戰爭中軍隊從堡壘向法軍發炮令拿破侖首嚐戰敗,至近代1932年起城堡列為國家遺產之列。
里斯本 (Lisboa)
最後似乎要介紹一下首都里斯本的聖若熱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她的歷史並非從中世紀開始,更甚者城堡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古羅馬時代已經存在,帝國末落後經歷西哥德人與及來自北非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入侵,1147年亞豐素一世得第二次十字軍幫助得到里斯本及城堡,係收復失地運動重要里程碑。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前城堡也曾不間斷修繕,僅在十四世紀受到卡斯蒂利亞的多次攻擊。
吉馬良斯 (Guimarães)
吉馬良斯係作為葡萄牙歷史的源頭一直都有「葡萄牙的搖籃」(O Berço da Nação Portuguesa)稱謂,故早在十世紀時便修建保壘以保護城鎮免受摩爾人和當時仍殘留伊比利亞北方的羅曼人攻擊,
1927年續發行的《葡萄牙獨立》系列其中三枚郵票係吉馬良斯城堡,作為葡萄牙王國發源地,城堡幸未因其黑歷史而得到保留未有拆除。
1139年葡萄牙人正式從利昂王國手中拿下吉馬良斯建國,後雖經歷數次戰爭堡壘仍大致完好,不過卻因為米格爾一世被用作政治犯監獄令吉馬良斯愛國者成員在1836年建議拆除,最終在1910年成為國家遺產。
巴爾蒙蒂 (Belmonte)
建於亞豐素三世時期的巴爾蒙蒂堡壘,卻因為1297年《阿爾卡尼塞斯條約》生效,
1991年葡國旅遊局選出12個「葡國歷史鄉村」(Aldeias Históricas de Portugal)吸引遊客在國內深度遊,其時歐洲已經流行自駕遊,這些村落到今天仍祇靠每天一至數班巴士聯繫,個人以至遊覽團鮮有探訪。
卡斯蒂利亞國界向西擴展令巴爾蒙蒂落入卡斯蒂利亞手中而失去作用,民居亦越過城牆而建。雖然最後巴爾蒙蒂重新劃入葡國國境內,不到一世紀的時間城牆已經缺失了部分。隨後日子僅在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中重建了部分,惟始終敵不過十七世末的一場火災而成為今日的遺蹟。在1927年成為國家遺蹟後隨後在1940至60年代都有作修輯,近代更是從考古發掘中證明羅馬人曾在這裡生活。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Majulah Singapura|星嘉坡國慶慶典
編寫日期|2024/6/30

自1966年第一次國慶日起星嘉坡政府都會在政府大樓大草地或濱海灣相間舉行「國慶慶典」,到目前僅除2020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肆虐而停辦之外都未有中斷。由於濱海灣浮動舞台需要改建,自2023年慶典重返大草地舉行,這年星嘉坡郵政每年一度的國慶主題郵票也以《大草地上的國慶慶典》(National Day Parade at the Padang)為主題。
其實國慶慶典又不是第一次登上星嘉坡郵票,我覺得有人認為無必要估用全年20篇文章其中之一特別開一篇文章來介紹,
《大草地上的國慶慶典》郵票首日封與及 小型張,其實都是昔日慶典照片再用電腦模擬水彩效果而成,避免了「直接使用相片」的星嘉坡式惡意批評。
然而原來在善用資源的情況下,我把之前積存的明信片製作了數幅原圖片,既然完成了總結一下也十分合理吧,那最好的選擇是開一篇文章除介紹新製作的原圖片也順道把昔日文章中相關的原圖片一拼移過來。

只不過我算幾肯定這個題目對香港人並不感到興趣甚至可能有些反感,所以我都是不長篇大論且只放在頂樓一天就算了。但我還是說一下第一次發行國慶慶典郵票係1967年,以描繪前一年首次舉行的國慶慶典,
雖然是歷史圖片令直昇機型號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國旗在會場上空掠過。
這套郵票雖然是3枚,惟只是經過政府大樓前隊伍上旗幟顏色不同和文字是華文、馬來文、泰米爾文和英文四種官方語言而已。直到2016年星嘉坡郵政再度發行國慶慶典郵票以紀念舉辦50週年,6枚郵票是50年來的經典畫面。


1970年代慶祝遊行都有在狹窄的橋北路開始,道路兩旁企滿群眾。
海峽時報出版社(Straits Times Press)就在2016年出版了一冊《前進時刻》(Majulah Moments)明信片集,收錄了20幅自1966至2015年過往20幅國慶慶典新聞圖片,正好完美配搭當年發行的郵票,惟可惜我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但不用擔心的是隨後在2019年國慶日郵政局在怡豐城VivoCity設置攤位及臨時郵政局,及後在2020年以抗疫為主題的國慶日郵票也出現相關票圖,只是如之前所述當年的國慶慶典取消了。
郵票小型張係政府大樓前的煙火表演,不過片卻是濱海灣表演浮台。近年的國慶慶典都是在這浮台舉辦,惟設施老舊與擴建故由舊年開始封閉重修。
這幅1966年第一次國慶慶典新聞圖片正好就是政府大樓前大草地集合的遊行隊伍,臨時郵政局圖戳沒規限銷什麼票,便找來1967年的郵票製作了原圖片了。
這兩幅原圖片我之前也介紹過了,但因為也是國慶慶典我便在這裡重貼一次,就如內文所述2020年的國慶慶典最終因武漢肺炎疫情而取消。
歷史星嘉坡|歷史上英人萊佛士到訪星嘉坡之日1819年2月6日視之為開埠之始,隨後在1832年加入海峽殖民地,二戰時淪陷在日本手中並在戰後的1959年經歷自治、與馬來西亞在1963年合併,最後在1965年獨立,其中有三個人物對星嘉坡極為重要。
萊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雖然並非第一位到訪皇嘉坡的歐洲人,但卻是首先在此建立自由港,他從蘇丹取得治理權過程尚有爭議,但無疑他是星嘉坡的開埠先驅。至今星嘉坡在市中心仍有他的紀念碑與廣場,而1887年始創的萊佛士飯店也是以他命名作為紀念。
1942年2月15日,為時約一星期左右的星嘉坡保衞戰以星嘉坡落入日軍手中正式結束,白思華中將(Lieutenant-General Arthur Percival)在武吉知馬福特汽車廠代表英軍向日本投降,星嘉坡隨即由日本管治至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插畫上最遠方英軍便是白沙華,在淪陷其間日本稱星嘉坡作「昭南特別市」。
戰後華人勢力迅速冒起,除了參政之外更有要求馬來亞從英國獨立,李光耀在1954創建人民行動黨並在同年成為立法議會議員,1959年星嘉坡成為自治邦,人民行動黨勝出選舉因而李光耀成為總理,1965年建國後繼續作為總理至1990年退下,2015年以91歲高齡離世,然而星嘉坡郵政僅有唯一一枚郵票印有李光耀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