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系列今年暫時介紹到這裡,如沒有記錯的話至本篇已經介紹了一半國家了,下半場會在二〇二〇年二月重新繼續,不過好可惜下兩篇也會是雀鳥,而且還是很受歡迎的猛禽:中國的《猛禽》(第二組)和英國的一套十枚《猛禽》:沒錯,等待兩年的原圖片終於從遙遠的新彊回來了。
第七集:挪威、芬蘭、丹麥、瑞典
第六集:安道爾(法 / 西)、西班牙、直布羅陀、葡萄牙(本土、阿速、馬德拉)
第五集: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
奧蘭群島郵資標籤及歐羅巴郵票
第四集:人島、格恩濟、澤西
第三集:瑞士、德國、奧地利、匈牙利
第二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羅絲
第一集:列支敦士登、冰島
希臘的套票一如以往是兩枚郵票,印刷形式仍然是散票、
連票和郵票小册。考慮到價錢問題,我就只買了連票和小册,
首日實寄封我就是挑選了一套來自小册的郵票,一枚3.40歐元
其實是掛號費用了,記憶中希臘郵政未曾全盤電腦化,
這些高面值郵票仍然很常用得到。
希臘高面值一枚是埃莉氏隼 (Eleonora's Falcon),是在地中海
一帶養育雛鳥的候鳥,到冬季時就會遷移至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
科羅摩和附近的礁島,間中亦會在非洲大陸遷移路綫中觀察,
布隆地十年前的一版雀鳥郵票就是紀錄到牠的蹤影了。
低面值一枚是岩鳾 (Rock Nuthatch),牠和一般的林鳾 (Eurasian Nuthatch)
極度相似,惟胸部白色部份較多。這樣狀況其實找尋明信片極為困難,
有不少較舊的明信片原圖並非使用正片拍攝,加上印刷效果,
其實兩者明信片分別不大,至於這片是否正確真的是可圈可點。
塞蒲路斯也是發行郵票同時會有郵票小册出現,而且小册上的
郵票是以連票印刷,那麼我就如瑞士一樣,貼上「A+B」和「B+A」
兩對郵票。塞蒲路斯的郵資相對便宜,不過要注意一下任何郵件
都要額外貼一枚每年都會發行的《難民附捐》(Refugee Stamp)郵票,
這額外的郵票並不計算入郵資以內。
第二枚郵票就是塞蒲路斯國鳥白腹隼鵰(Bonelli's Eagle),
挑選這物種除了是國鳥之外更有政治含意。不過先介紹一下
白腹隼雕除了野外的地中海、印度、遠東地區之外更有獵人飼養馴服
作狩獵工具。明信片係葡萄牙郵政為《塔帕達狩獵公園》(Tapada de Mafra)
郵票而印行,只是狩獵公園內的白腹隼雕不是野生的,
順便一説:塔帕達狩獵公園去年隨馬夫拉宮一同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第一枚郵票是西域禿鷲 (Eurasian Griffon),一般會在峽谷、懸崖上
會發現其蹤影,以利用峽谷中的上升氣流幫助爬升。地中海國家除西班牙和
巴爾幹半島之外並不廣泛分布,惟峽谷較多的中東地區卻是主要棲息地。
接下來就是北塞蒲路斯了,郵票分別是倉鴞 (Barn Owl)和白腹隼雕。
的確,又是白腹隼雕了,而且刻意在郵票上分別印上國旗和國徽,
含意不言而喻了。其實兩地郵票發日期相差一個月,雖然票中物種
早有定案,但以現今科技短時間內改圖也不是難事。
早有定案,但以現今科技短時間內改圖也不是難事。
其實兩片原圖片我想不用太過介紹了,倉鴞在本網誌曾出現過
而白腹隼雕上邊也介紹過了。而明信片則是很常見比利時上世紀二十年代的
繪畫明信片,都是比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Hub Dupond動物插圖。
最後要介紹的是土耳其兩枚郵票:縱紋角鴞 (Pallid Scops-owl)和
克魯氏鳾 (Krueper's Nuthatch),由於不是普通的物種,片我找不到了。
事實上緃紋角鴞和克魯氏鳾都是地中海亞洲區域和中東的鳥類,
而歐洲區的話只有格魯吉亞近岸的地方才有機會觀賞到縱紋角鴞。
要留意克魯氏鳾又和上邊出現的岩鳾不同,兩者有明顯的分別。
而歐洲區的話只有格魯吉亞近岸的地方才有機會觀賞到縱紋角鴞。
要留意克魯氏鳾又和上邊出現的岩鳾不同,兩者有明顯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