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郊野縱橫|《香港行山徑》系列:麥理浩徑與衞奕信徑
編寫日期|2025/10/4

自2016年起香港郵政便斷續印行《香港行山徑》系列郵票,至今年總共印行了三輯,共通點都是以每個路段的照片作為票圖。香港共有4條長途行山徑分佈港九新界及大嶼山,故僅餘港島徑仍未登上郵票,本篇介紹第二及第三輯的麥理浩徑和衞奕信徑,與第一輯獨立的鳳凰徑不同,兩者在香港本土形成十字交錯的路徑。
雖然《香港行山徑-鳳凰徑》有一篇文章介紹,因為考慮到香港言論自由的紅綫日漸轉差便沒有打算有一篇文章介紹隨後發行的郵票,
相對之後的兩輯郵票,凰凰徑全12段在把握緊湊的交通時間下要走訪各票圖原地郵政局已經相對容易,概因大嶼山僅有4間郵政局,其中之一便是香港最西邊的大澳郵政局。
卻又是因為是系列郵票且香港的行山徑在世界行山愛好者圈子中有一定知名度,那用一篇文章把兩套郵票繼續延續也算是有價值。

這個系列當初發行的目的係紀念香港郊野公園成立40週年而非鳳凰徑(Lantau Trail)建立的週年紀念,隨後至2019年發行第二輯的《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便是因為當年適逢麥理浩徑建立40週年而發行,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共分10段,自西貢北潭涌開始逆時針繞過西貢半島經過香港最東邊的鹹田灣、大浪村及西灣後一直向西,攀過馬鞍山、飛鵝山、大老山、獅子山等分隔新界與九龍的山丘後到達廣為人悉的城門水塘,然後向北至香港最高山峰大帽山,
麥理浩徑橫跨九龍及新界,其經過香港最東的地方外也經過香港最高處的大帽山山頂雷達站。雷達站並未有可靠的銷售版明信片,僅有以星空照並銷首日特別戳替代。
橫過荃錦公路後便再次一直向西,經過俗稱「千島湖」的大欖涌水塘直至屯門近青山公路終結。

麥理浩徑係為感謝時任港督麥理浩積極推動創建郊野公園而設立,在首3個郊野公園成立後的3年啟用,1979年10月26日邀請了仍然是港督的麥理浩與及漁農署署長主持開幕儀式,至於愛好遠足的麥理浩有沒有親身行畢全程似乎未能考究,肯定的是隨時間過去,除了每年一度由樂施會舉辦的毅行者慈善步行活動,愈來愈多本地以至外國遊客欣賞這條橫跨香港東西的郊遊徑,2016年更被國家地理頻道評為世界20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今次郵票雖然仍舊是精選每一段中的一幅照片,卻加上了由麥理浩徑搜集得到的泥土印在郵票上並縷空方式加上箭頭,這就似乎是畫蛇添足,令郵票照片並不完整,平白浪費了照片,縱使照片也並非非常吸引。有比較特別的是啟用40週年的10月26日當天是星期六,故郵政局特意挑選了最接近的星期四(按:香港郵政發行郵票通常是星期二或四)即10月24日發行,巧合地當時時值反修例運動的末期,道路仍然受到示威活動阻塞,要走齊10個景點相關郵政局銷戳稍為有一點難度。

就如上面的說明一樣,麥理浩徑一開始便在西貢半島逆時針方向抵達香港最東端,例如有最受歡迎的鹹田灣,因浪急和暗湧這個優美天然海灘並不適合游泳;麥理浩徑離開飛鵝山後便進入市區邊緣,在大老山、獅子山和筆架山山脊穿過,從高處欣賞香港特有的九龍半島石屎森林景色。
香港至今共有4條長途的行山徑,故《香港行山徑》系列應當最少發行4輯,當然如果把一些較短的山徑也發行另作別論了。時隔6年後香港郵政似乎受到提示把已經忘記了的這個系列重新出土,結果是在2025年下半年度挑選了全港第二長途的衞奕信徑(Wilson Trail)發行郵票。衞奕信徑由香港島南端的赤柱峽開始向北走,中間以地鐵橫渡維多利亞港後便由油塘魔鬼山向西進發至城門水塘,然後再次北上至鉛礦凹往大埔,
Title image from “Hong Kong Hiking Trails Series No. 3: Wilson Trail” stamp: © 2025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因衞奕信徑南北走向故與麥理浩徑在行山路徑中形成十字,衞奕信徑自赤柱峽道開始便向孖崗山的天梯出發,途中在瞭望台回頭望赤柱半島和香港島最南點黃麻角,這幅1910年代填色明信片並非在今天的瞭望台拍攝,但是清𥇦看到1859年建成的赤柱警署。
向東橫過八仙嶺多個山峰後在新界東北的南涌終結,中間除有多個香港歷史遺跡和建築更數度與麥理浩徑交匯。留意一下衞奕信徑係自1996年1月21日由衞奕信親自回港主持啟用典禮,故下年度才是它啟用30週年紀念,然而剩下的港島徑(Hong Kong Trail)卻是1985年4月1日啟用,在2025年巧合就是40週年紀念,故值得發行郵票紀念的卻白白錯過。

《衞奕信徑》郵票再次回歸平淡純粹以照片突出10段路徑的主要特色,明顯是縷空設計和把泥土印上郵票的效果並不討好,事實上亦都是劣評如潮。不過這輯的照片選擇也略欠心思,相片雖仍是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10幅平淡的照片明顯已經和已發行的兩輯《香港自然景觀》系列比下去,整體來說三輯《香港行山徑》系列選用的照片普通得像一般行山客的「打卡照」

這套《衞奕信徑》郵票被編排在2025年秋季中段發行,按理香港或華南地區氣候不再如盛夏般炎熱而適合遠足活動,惟近年的氣候變遷已經打破了這個定律,不變的是10月仍處於颱風活躍季節。在郵票發行當日正值超強颱風樺加沙逼近香港而需要延長首日特別戳蓋銷期,係繼2018年《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因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第二次因颱風作出的特別安排,不同的是今次是颱風襲港前夕郵政局預計祇營業半天,要由南至北走遍10間相關郵政局蓋戳的難度巨增,結果這系列郵票又一次遇上不順利情況了。

伸延閱讀|
被騎劫的自然風光|《香港自然景觀-群山》
香港《鳳凰徑》及《江啟明素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