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A Tale of Two Cities|《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

經典名句「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對於兩個經常都被世人作比較的遠東區大城市近年的狀況形容似乎很貼切,2020年香港和星嘉坡郵政在接近的時間分別發行他們的城市天際綫郵票,適逢一月是她們開埠的紀念日,就分兩星期欣賞一下這兩套郵票。
今次的巧合純粹是偶然,就在不足一個月之內兩地發行同題材的郵票。當然我知道這都是一早計劃好,而且《星嘉坡天際綫》原本排定在5月29日發行,只是因武漢肺炎疫情而順延至10月15日發行;至於《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則因遷就隨後加插的《風雲》郵票改9月29日發行。

要數一數的話,兩地因其歷史緣故香港比星嘉坡早四十多年發行這經典的天際綫風景郵票。
1941年發行的《香港開埠百週年》紀念郵票,整套6枚郵票其中只有15分郵票是從港島向北望,前方堅尼地道佑寧堂尖塔在日佔香港期間被毀。
香港第一枚由山頂向下望維多利亞港的郵票就是1941年《香港開埠百週年》的15分郵票,係大約由寶雲道近馬己仙峽道的地方向北眺望的景象,前方正是日治時期被毀前的佑寧堂。然後是1983年《香港之夜》(四方連,銀色移位錯體, 網路圖片)、1988年以繪圖版出現的《山頂纜車百年紀念》和1992年的《女皇加冕40週年》郵票也出現了北眺維多利亞港的景色。香港被轉送中國之後,雖然郵票上仍會不時出現維多利亞港的景色,但要是由山頂往北眺望記得應該只有2020年這一套《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郵票
1992年發行的《女皇加冕40週年》郵政局同時印行一套同圖明信片,當中分別是1963年由山頂道向西北拍攝政府山一帶和對岸的昂船洲;與及1992年從山頂明仁亭向北眺望景色,當時紅磡灣剛完成填海,原圖片分別貼上1992年《女皇加冕40週年》和2020年《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郵票。

在發行《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前才剛發行《香港.國際法律樞紐》小型張,郵票上的建築物正是政府山的前政府總部,即現在的律政中心。這郵票發行期間社會對司法制度有很大爭議,郵政局或者因此並沒有宣傳這塊小型張發行。

為什麼第二段我就是要強調「從山頂向北眺望維多利亞港」?由九龍看維多利亞港和港島沿岸看維多利亞港就是不一樣。從香港開埠之初,山頂就是與別不同的地方,不就是一樣的嗎?抱歉,這兒衹准外國人、殖民者、權力擁有者居住,本地華人被排擠之外;1888年山頂䌫車建成通車,車廂被劃分為三個等級,
從德輔道中中國銀行大廈向北望,明信片圖題是「文化就是有限空間中擴展的創造活動」,當中的「有限空間」配合雨天在窗內看西九文化區,似是另有所指。
華人只可以乘坐最普通的三等車廂,至1904年《山頂區保留條例》及1918年《山頂區居住條例》更規定華人不能在山頂區居住。整個山頂區域,可以說是香港所有權力核心的內核,這雖然在19年及1947年兩例結束失效、外國人隨二戰後逐步失去控制香港管治和經濟權力,只是隨之而來是更多本地華人進入這個內核,山頂區其實只代表住戶種族的結構隨時代改變而定位從來不變。不幸地,隨中國從英國手中得到香港後,本地華人居住山頂區的情況有所變化,外國人逐步減少固然是一個事實,但另一個事實是從中國南下的富豪逐點侵入這個地方,他們就是懂得昔日英國人為什麼要住進山頂區,有樣學樣在慢慢的重行香港開埠初期的舊路。似乎就是的確如此,中國在香港控制的企業數目日益增加,本地資本企業逐步退場或是被他們融合。

那麼講回香港這套《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郵票,究竟是什麼原因令香港郵政想起在28年後再次發行「從山頂向北眺望維多利亞港」郵票而票題更是強調「香港今昔」?香港郵政在其郵票說明中並未有明言,卻把每張票圖細節說明詳盡,如此這般在普通集郵者眼中不同角度看維多利亞港都是一樣,那就是其實票圖就可以直接「再次選擇」港島北岸的景色(這20多年間已經出現很多次)、新穎少少有獅子山山頂和飛鵝山向南遠眺維多利亞港等等照片。直至發行前公佈的郵票簡介卻是特別加上一句「港島櫛次鱗比的高樓、繁忙的海港與對岸九龍半島的山巒構成一幅獨特壯麗的景觀」,他們不提或者不會留意原來沒太大意思的郵票重點之一「繁忙的海港」是1962年航運業如日方中的香港和2020年受到之前反修例事件和武漢肺炎影響而整個維多利亞港死寂一片的香港作一個強烈對比。這樣一來這套郵票有點是給香港來一個蓋棺定論,好等他日安心上路成為中國大陸一個的大城市。
講到山頂當然不能忘記山頂纜車,不過在這套郵票中「並沒有她的角色」,所以可以省略無視,原圖片上如果要把纜車遮蓋並不討好,留著始終比較好看。明信片分別拍攝於1961年剛好是夏慤道通車(左)和1997年會展新翼建成(右),從白加道向東眺望港島北岸,六十年代灣仔駱克道一帶戰前舊樓陸續拆卸,1965年灣仔北開始填海,1968年新灣仔碼頭啟用,至2013年灣仔北再度填海以配合《灣仔發展計劃》。
然而,或者我想多了,「從山頂向北遠眺維多利亞港」的迷人景色一直都是在世界各地遊客中的經典,
1982年發行的《香港今昔》郵票最後一枚,留意維多利亞港內船隻數目變化。
單純來看維多利亞港夜景亦曾經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不過評選並沒有指明何種角度欣賞。郵政局選取這張照片作票圖可能只是單純考慮以連票方式發行,又或是不想和1997年的高面值港島北岸夜景通用郵票小型張重覆。只是「香港今昔」這個題目,其實在1982年1月12日郵政局就用同一題目發行過一套四枚的《香港今昔》郵票,時值英國正準備與中國就1997年後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事情又會是往往這樣巧合的。
四塊原圖片我不打算逐一介紹了,畢竟就是兩間出版商不同的日夜景明信片,下面兩塊甚至是直接在山頂郵局內垂手可得。但要留意的卻是第二塊原圖片中維多利亞港內出現的船隻數目變化,照片分別拍攝於1962年(郵票上方)、2017年(明信片)和2020年郵票下方),除非是經過電腦修圖,否則正常來說2020年這個情景無不令人憂心。
最後都要循例放兩個首日實寄封,都是用上連票在原地山頂郵局寄出,寄兩封的原因是用櫃枱郵資標籤和郵局外邊新裝設的郵資標籤機的分別。
伸延閲讀:
⦿ 東方無力百花殘|香港《聖誕郵票IV》
⦿ 至樂拾趣|香港《香港館藏選粹》及中國《吳冠中作品選》
⦿ 相見時難別亦難|不一樣的2020年生活
⦿ 時和年豐|香港《歲次庚子》及《基督教女青年會百週年》
⦿ 香港《二十四節氣》郵票系列(春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