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又一個十年|香港郵政服務180週年
編寫日期|2021/10/21

又是一個十年的過去,去年香港郵政再度為他們的郵政服務發行週年紀念郵票,自1991年開始就每隔十年的8月25日例行發行郵票以作紀念,按記載第一間郵政局就是1841年8月25日成立,在現今這個「後(新)香港年代」三不五時把前一個殖民者的光輝歷史緬懷一下甚至作出消費,總比無聲無息消失於被改寫的歷史洪流好。
在未公佈180週年紀念郵票圖稿前很多人以為香港已經踏入「後(新)香港年代」而對慶祝活動不了了之甚至放棄發行紀念郵票,但它卻在六月公佈的2021年下半年郵票發行計劃出現了,
第三代中環郵政總局落成不久印行的彩色明信片,前方干諾道和畢打街交界的銅像是干諾公爵。
可惜是這套郵票的設計很有爭議性。爭議的是設計者的繪圖風格令郵票看上去非常怪異,與不少「資深」集郵者期待的紀念郵票有很大的落差,他們期望的是老一輩所喜歡的寫實風格或是照片類型的郵票,然而這些老一輩自私集郵者歸根究底看不起什麼是「創新」而往往對新奇的表達方式作出猛烈批評以表達當局對這些持份者的無視。以票論票,郵票部分地方又真的畫得不夠仔細甚至犯駁的地方,例如第一圖干諾道中岸邊的吊運郵袋裝置並未有接駁郵政總局大樓,第二圖舊式唐樓大閘與信箱的位置也不合邏輯,甚至乎是刻意地跳過了現今的郵政總局並沒有安排出現在郵票上,都令郵票有點懸念。但是要把這種老舊題材創新也是不容易,同樣的圖稿在瑞士、葡萄牙和美國都發行過了,現在這樣的效果也不過不失,惟獨最失敗的是小全張空白太多,面積也太大,

九龍灣中央郵件中心日後會與新建的郵政大樓為鄰。
收藏上有著諸多不便。當然,姑勿論郵票設計如何,這始終都是很個人的感覺,如同開場白所述在這個黑暗的「後(新)香港年代」究竟我們能還有多少次可以紀念這些上一個殖民者遺留下來的日子,就當大限是2047年都還有兩次機會,而且巧合地是200週年的百年大慶,不要忘記這個假設是基於香港沒有再進一步被中國吞噬並維持現狀,然而相信是很難做到了。
1
1 第一幅原圖片是以1910年代的郵政總局落成不久的照片重印成的明信片,與上面的彩色明信片一樣是從卜公碼頭向南拍攝。
2 較窄角度見到左邊郵政總局的原圖片是一幅香港重光後不久的照片,干諾公爵銅像在戰爭期間失去,石座也在隨後的1949年移走,至於吊運郵袋裝置係在1950年代中在卜公碼頭西側興建。
2
整套郵票雖然設計
比較奇特,但效果仍然
可以接受,六枚郵票
時序的佈局未能完全
反映180年來郵政服務
的變遷,頭兩枚是戰後
時代而後面全部是
現今的郵政服務。
其實這個題目沒什麼東西可以寫,整套郵票情願把已經消失的第三代郵政總局放在郵票上也不考慮把行將就木的現今郵政總局放上去。撰寫這文的時間是去年的十月中,若果按照香港郵政的計劃本文刊登之時是郵政總局進入最後倒數的日子,並且九龍灣郵政局及相關的新的郵政大樓應該準備就緒,到時郵政總局或者再度出現郵票上。
3 4
5 6
7 8
周郵列國|全世界祇有香港的郵政總局不停拆遷,3 第三代郵政總局自1911年開始使用至1976年共用65年而已,其他地方的郵政總局都差不多用上百年歷史,甚至搬遷後保留作其他用途。澳門在新馬路的 4 郵電大樓自1929年落成至今都作為郵政總局,其側邊建築有部分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星嘉坡在市中心的 5 舊郵政總局1928年落成使用並在1996年遷出,大樓隨之改建成飯店;愛爾蘭都柏林 6 郵政總局1818年落成,兩個世紀後郵局為慶祝使用200週年特別發行郵票紀念;塞爾維亞 7 貝爾格雷德中央郵局1934年落成,後來經過多次政權變更和戰禍,至今仍然使用;比利時 8 梅赫倫郵政局在十二世紀時原是露宿者之家,十四世紀時被政府購入並在1474年成為市議會,近代才成為郵局。 西印度洋的毛里裘斯舊郵政總局1870年建成,當搬遷後並沒有把建築物拆毀,而是將它變成郵政博物館,在2020年剛好建成150週年時郵政局更為此建築物發行紀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