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烏拉圭2015年《春季》系列

其實寫過不少購郵記,好像全部都是一樣,今次再說烏拉圭吧。還記得去年曾提及的《世界鳥類郵票2014 一 烏拉圭》嗎?在收到集郵處負責的同事名片之後一直收藏好,直到去年秋天驚見他們連續發行兩套精緻的小版張:6月5日的《濕地》和9月30日的《春季系列2015》,終於「鼓起勇氣」寫一封電郵查詢。


在查詢之前也做好功課把烏拉圭郵政網站搜尋清楚,竟然發現他們在營運網上商店,郵票在以按面值發售(以美元結算),不過可惜當時不受理本地和西歐國家以外地方選購,為此再次發信當地要求加上香港作運送地區。不消片刻,
他們真的回覆可以在網上購買並立刻請相關部門修改網站!這麼做法真是不得了!他們不少東西我也十分有興趣,南美地區來說,烏拉圭的郵票可是十分出色,很多都是無法挑剔的漂亮。由於太興奮的原因,我立刻將戰利品畫面截圖貼上Facebook,引來其他地方朋友加入「戰團」訂購。在運送之前他們留下掛號編號查詢,郵費劃一4.50美元,算是便宜。經兩星期後東西終於運到,不過為何包裝會這麼似曾相識的呢?緊接的是把已經計劃好的封、片貼好,寫好説明然後隔晚火速整包寄回烏拉圭了。其實蓋戳狀況不再重寫了,因為質素保持水準,但重點的是我準備好的信封卻因10月開始的新郵資淪為欠資,寄香港(第6區)掛號郵件由160披索調整至340披索,

《春季系列2015》實寄封。
而普通郵件則由50披索調升至60披索!他們竟電郵通知我這個消息並告知未能逐一掛號寄出,
這次訂購的郵票。
只可以套入信封寄回,最後更逐一把各封、片掃瞄圖檔給我!哦,雖然有點失望但這種服務真是無言以對,看來日後應該多點「幫趁」支持才對!

上一段曾提及包裝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終領悟到之前的烏拉圭賣家根本就是烏拉圭集郵處的人。我想的是自己接到訂單後再在集郵處提貨然後寄出,所以信封和信封打印格式都一樣,從中賺取差價。其實對我而言也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很多地方官職的薪水未能負擔日常生活,利用職務上方便在這些地方未嘗不可。不過從這次開始我都會經官方網站訂購,看來他們會有點失望。

全部東西在12月返回完成,我把那幾個大信封上的掛號標籤搬回我自己的信封上,最終成為完美的掛號封。
《Isla de Flores》- 島嶼位處首都蒙特維多 (Montevideo) 東南,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候補名單中。
這裡展示的四幅原圖片分別是短耳鶚(Short-eared Owl)、大雕鶚(Great Horned Owl)、雪鷺(Snowy Egret)和紅頭黑鸝(Scarlet-headed Blackbird),都是南美洲地區留鳥。
《遊輪旅遊2012》,第3枚中科洛尼亞德爾沙加緬度 (Colonia del Scramento)為烏國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香港「第31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

續說關於去年在香港舉行的郵票展覽,除英國之外還有不少外國郵政機關在展覽場地設置攤位,不過數目真的比歐洲小型郵展更為少得可憐,更甚的是列支敦士登和人島租賃攤位但沒有到港擺賣,究竟是什麼原因實未能知悉,可能他們發現香港和近年大熱的中國市場不同作了些錯誤判斷。


不過,這些有參展的郵政機關我都一一在他們處買了郵票,把其中一、兩套貼在信封上並請他們帶回國內以掛號方法寄回香港。除了比較惡劣的澳洲(掛號郵件不接受使用郵票)、澳門(自己坐船去寄吧!)、台灣(直接寄去當地原地郵局要求代寄更好)和印度(此乃爛郵政,郵票也不便宜),其他全部都做了並在近期陸續收回。只是可能香港集郵者完全不懂有這麼一回事,在逐間求問的時候總是有人在搭咀説着「這是並不可能的事」、「不可以吧!」等等,其實只要想想,本國郵票在本國使用,是什麼樣的不可能呢?

全場最熱鬧的是北韓郵政,全日總是塞滿一堆堆的人,説實話他們並非按面值標價,普通買一張《世界自然基金會》小版張要60多元,比香港郵商引進的稍貴。攤位3位工作人員並不和顧客打交道,只有收錢時才以英文單字向顧客收取款項。
他們一併介紹一本似是《世界遺產:濟州島》的郵册,很精美但赫然發現書中除韓文及英文外竟然有中文(當然是簡體中文),但我實在接受不了除了華語地區外使用中文出版的出版物,所以沒有興趣了。
在把郵品交給工作人員時只看看、搖搖頭把東西收下,可惜收到時並非以掛號寄出,十分失望;而一併製作的明信片亦下落不明。

北韓對面的是南韓郵政攤位,不過我對南韓的興趣不大,只買了《世界遺產》小版張和與秘魯聯合發行的《濟州島和馬丘比丘》(即前一篇文中結尾的信封,現再貼一次)。收到時發現背後也貼滿郵票:原來我貼的郵資不夠,他們補上餘下的數目,真的很感動啊!只是遺憾掛號標籤打印不太凖確而已。

亞洲地區參展的還有不丹和泰國,他們的郵票一直都很便宜而且精美。但不知何故不丹今次定價稍高,只好找有興趣的購買。我買了數張新發行的黑頸鸛小型張,並在他們面前一一把郵票撕下!我感覺到他們目定口呆,可能真的沒有人會撕毀小型張吧。信封在兩個月後返回,隨全球郵政電腦化,不丹亦使用了標準13碼掛號編號,貼在信封上的是UPU提供的標準掛號貼紙,十分精美。泰國繼新加坡郵展之後再次在香港郵展出現,今次再請他們幫忙代寄一掛號封,信封貼了數年前的絲綢郵票,可惜之後查核原來不夠郵資,浪費了。
歐洲如果不計算列支敦士登和曼島,只有梵蒂岡城有參展了。只是到目前為止梵蒂岡城的郵票對非教徒的人興趣其實不大,
我只挑選了近年的一套聖誕節郵票貼寄,返回時卻是以普通郵件寄出;高興的是他們得知情況竟免費補寄一枚!

上次有參展的新加坡、德國、新喀理瓦多、瓦努亞圖、代理lGPC全部都沒有出現!除新加坡和德國,這些都是有趣味性的國家和代理,當然我的荷包也節省了點。

數到最有興趣的,當然是來自非洲博茨瓦納和以納米比亞名義參展的Stamperija。Stamperija是近年冒起的集郵代理,印刷一般人所吐棄的商業郵票,不少傳統和上一代集郵者在網路大力討伐這個機構以致聲名狼藉,這個故事留待日後再説,不過他們卻正正經經代理納米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國之郵票,每次參展都是用這些國家名義參展而不是Stamperija。

博茨瓦納其實在此之前已經寄過兩次掛號郵件去當地,可是並未有任何答覆。我在會場當面向坐在櫃台的兩位大媽查詢,她們也很直接地答沒有收到來自香港的郵件,實在令人奧惱。慎重起見,買到的郵票都留起來,只貼了一套便宜的禿鷹郵票請她們以掛號寄出,經一輪討論,終收取港幤10元的服務費,令我等待多年終於收到他們的掛號郵件了。
在郵展之前曾電郵聯絡Stamperija訂購了不少郵票,很多都是被評為垃圾的他們代理的郵票,包括聖多美普林西比、多哥、馬爾代夫和中非共和國等,當然還有正正經經的納米比亞郵票,我把這些郵票全部寄回所屬國家一一蓋銷:除了馬爾代夫局勢暫時不安之外。至上星期除中非共和國已經全部返回,至於馬爾代夫看來要找人帶去代寄了。

總結來說,今次的香港郵展已經沒有太大趣味性,一來香港的集郵風氣較差、場面比新加坡的失色不少。而主辦單位未有落力向海外推廣,卻成為香港郵政和郵商的「散貨場」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2013至15年世界文化遺產結集

續去年的文章,2015年曾製作數件關於世界遺產的郵品,可惜至目前為止仍然欠缺中國的。之前曾經介紹過補做的新加坡世界遺產新加坡植物園實寄封,其實在此之前有當地朋友寄贈一枚首日封,發行當日適逢國慶50週年假期,全國僅三間郵局仍然提供服務,以此計算,處市中心的基里尼路郵局應屬最近的原地郵局了。


其實新加坡已經發行數次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的郵票,今次是紀念該園在2015年
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亦是該國第一個世界遺產。始建於19世紀末的植物園內有數個人工湖及蘭花園,不過如果實地參觀其實與一般公園無異,遊人可以如常在公園休憩放狗野餐等活動,實不像是一個古老的公園。葡萄牙前殖民地的澳門去年亦發行兩套世界界遺產郵票,可惜是公務繁忙未有製作,待猴年郵資標籤時便會一併補做。不過去年同期發行的《澳門街道》通用郵票中幾枚都和世界遺產有關,澳門舊城區在200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至今已經發行不少相關郵票,大家亦十分熟悉。
斐濟在2015年發行首套世界文化遺產郵票,該國的萊武卡(Levuka)在201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該處在十九世紀上旬率先有歐洲人登陸並成為聚居點,此後至蘇瓦(Suva)成為菲濟首都前是該國經濟中心,隨後至今經濟萎縮,現以漁業為主。

此次共製2枚信封分別以首日特別戳蓋銷和萊武卡原地日戳蓋銷,不過到目前只有一個返回,看來另外一個也許又是丟失了。

除以上之外2015年亦收回了希臘的風光旅遊郵票極限片,其中一枚係羅德島 (Rhodes),位處希臘眾多群島最東邊,1988年島上羅德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另外越南長安複習地貌 (Tràng An Landscape Complex)亦是景色怡人旅遊勝地,雖名氣不及下龍灣 (Ha Long Bay),但卻是越南唯一一個自然文化雙遺產,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面一套郵票是2015年發行的,感謝越南朋友交換一套極限片收藏。

曾經參觀過的世界遺產還有葡萄牙的貝倫塔 (Torre de Belém),在2015年是這塔建成500週年,葡萄牙郵政特意發行一套3枚的郵票連一張小型張,以介紹該塔從繪圖興建至今成為里斯本貝倫區代表建築,該塔與哲羅姆派修道院(極限片見昔日文章)在1983年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次製作了數枚首日及實寄封,與數枚極限片。可惜極限片原擬其中一枚(從高空眺望整個貝倫區一枚)銷原地首日戳,不過集郵處可能改了政策或換了第二位職員,未能蓋上。普通實寄封上便是原地日戳了。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郵展特別版英國Post and Go郵資標籤

去年曾經參觀過兩場國際級別的郵票展覽,包括是新加坡的「世界郵票展覽」及香港的「三十一屆亞洲國際郵票展覽」,無獨有偶,英國皇家郵政均委派法國安全印刷廠Cartor Security Printing示範近年流行的Post and Go售賣機及郵資標籤。


兩場展覽售賣機所售的郵資標籤均特別以加字印刷,新加坡的是「Singpex 2015 World Stamp Expo」;而香港的是「Hong Kong November 2015」,
在新加坡購票時發出的收據。
新加坡及香港的機器均配備英國國旗 (Union Flag)標籤,但香港的更配備新發行的《海上旅遊》 (Sea Travel)中其中香港的一枚,實是令人驚喜。說說這枚特別的《海上旅遊》郵資標籤,原票一套6枚以攝影凹版印刷在9月16日發行,相關極限片可參考前兩次的文章。而這次特別為香港郵展而發行的郵資標籤,是以數碼印刷機印刷,
新加坡和香港Post and Go所售賣的英國國旗及《海上漫遊》郵資標籤。
如以放大鏡觀看,後者印刷較為粗糙,微印字體並不清晰。雖然兩次郵展所賣的郵資標籤特別印刷,但無奈亞洲地區民眾普遍不習慣以信用咭或電子貨幣取代現金購物,故此縱使機器簡單易用,有興趣的集郵者並不多,新加坡的更是被冷落一角無人理會。

郵資標籤除在會場出售外,英國Tallents House(即集郵處)均有供應這些特別加字郵資標籤(只限網上訂購),不同的是地方代碼是GB,而新加坡和香港的分別是SG和HK。會場版本均不時被印出出現狀況的標籤,唯絕大部分在顧客未及時發現之前都會被在場職員撕走丟棄;
香港版本的郵資標籤首日封。
不過在英國出售的《海上旅遊》版本卻出現了嚴重錯誤,Tallents House的機器被設定成直布羅陀Post and Go Collector Strip的面額,據說他們是售賣和寄出不少之後被發現,而隨後所售賣的已經改正。可惜的是沒有人願意使用這些錯體標籤實寄,而據理解英國各蓋戳中心亦不會為這些標籤蓋上郵戳。

單以香港這枚特別版《海上旅遊》郵資標籤,製作了數件不同的郵品。一般而言,皇家郵政並不會為海外郵展製作相關紀念郵戳,不過香港部分製作收集極限片同好卻籌集資金贊助使用一枚紀念郵戳以製作相關極限片及封,此乃英國外展活動中少見。2016年將會舉行的美國紐約世界郵展及台灣台北的亞洲郵展皇家郵政均如香港郵展一樣擬定推出特別版郵資標籤,紐約的是《海上旅遊》另外一枚的「自由神像」景色;而台北則在計劃當中,據說內容和台灣有關,到時真的要留意了。

三款不同款式實寄封,從上至下愛丁堡 (Edinburgh)日戳、郵展紀念戳、倫敦Mount Pleasant噴墨打印日戳、International Tracked & Signed郵件銷Cheltenham市Bath Road日戳。

以南韓郵政發行的紀念封貼《海上旅遊》郵資標籤。
蓋紀念戳的極限片。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哥倫布的新世界|探索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編寫日期|2024/9/29

雖然原來的一篇是重建之後再同另一篇合併而消失,但為了能夠與上一篇「接軌」我都是以上一篇的巴巴多斯為基礎作為延續,就一次過把曾經接觸過的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郵政局介紹一下,有不少集郵者的固有概念覺得他們的郵票根本就是「濫發」而不值得收集卻純粹的人云亦云,但事實上他們的郵票也有一定趣味。
© 2011 Karl Musser, WikiProject Maps.
觀察簡略的世界地圖,雖然中美洲從墨西哥向南移動至大西洋海岸的圭亞那大概祇有11個國家,不過加勒比海的島嶼似乎頗為混亂,昔日的西班牙與英國兩個殖民地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逐步分裂,至戰後有些僅有一兩個主島和幾個細小的無人島也能成為一個國家,
無獨有偶,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在國際性選美活動中都贏得不少獎項,例如南美洲北部哥倫比亞和特立尼達與托巴哥小姐分別在1959和77年當選環球小姐。
再加上法國、荷蘭與美國的「弱小」勢力,使這處多過20個獨立的行政區域生存中,尤以向風群島(Windward Islands)及背風群島(Leeward Islands)所組成的小安的列斯群島(Lesser Antilles)尤甚。

歷史上這個地區對人類航海時代十分重要,1492年哥倫布首次登陸美洲是現今的巴哈馬聖蕯爾瓦多島(San Salvador Island),從此整個美洲開始了歐洲各國的殖民時代。然而,各殖民地相繼在戰後的1960年代獲得獨立或者自治,郵票發行權變得自主甚至賣至郵票商人手中,每年的郵票數量以驚人速度增長使他們聲名狼藉。當然數量多少是一個問題,題材和設計合不合心意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不幸是他們都是選上在美猶太裔營辦IGPC作為郵票發行代表,他們的郵票太多純粹以照片作圖,設計馬虎而惡名昭彰,當然這麼多年總有一兩套是好的。

這裡我簡單的總結在這個地區19個郵政機構我曾接觸過的,有些曾專門介紹過的我也一併在這裡再次介紹。受局勢動盪與及郵遞服務進一步削減影響,似乎並沒有再度挑戰的可能性。
圭亞那
(Guyana)
與處女群島一樣圭亞那都有分法屬和英屬,至今法屬一邊是法國海外省而使用法國郵票,而英屬則獨立建國並發行郵票至今。這次我又製作了原圖片,雖然是日戳但是是最喜歡的鸚鵡類別,原圖片上的物種分別是紫藍金剛鸚鵡(Hyacinth Macaw)和綠翅金剛鸚鵡(Red-and-green Macaw),兩者都十分經典。注意一下信封被封箱膠紙貼上,明顯是被海關檢查和打開。
哥斯達黎加
(Costa Rica)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冒險把東西四處寄希望得到掛號信封甚至製作原圖片,哥斯達黎加似乎合我心意了,因為他們將多年來的首日特別戳儲存好並在有需要時使用,這在美洲以西班牙語為主的國家很普遍,不過油墨遇上滑面的明信片有大量改進空間。順道抱怨一下香港郵政員工就是喜歡將「入口掛號郵件」標籤貼在不適當的地方上,就此事經常投訴,實在無奈。
百利茲
(Belize)
我在網誌很早期已經介紹過百利茲了,所以我想也無需再詳細講說。最近(2024年)有朋友去百利茲旅遊,順道親自探訪集郵組,原來集郵組仝人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沒有變過,實在可喜可賀。說回百利茲郵票,近年都是以一年或兩年才發行一套新郵票的方針,當然最直接的原因是當地的需求不大,而且製作郵票的資金也算是龐大,這是集郵不以商業目的的負面影響。
格林納達格林納丁斯
(Grenada Grenadines)
雖然郵票上的名稱是「格林納達格林納丁斯」,然而她正式的國名僅稱為「格林納達」,位處向風群島最南端。她們的郵票發行權早已賣了給IGPC,故市場上可見不少與格林納達無關的版䂻和小型張專題郵票,這兩封都是純粹寄去集郵組要求以掛號方式寄回,為的是收集UPU標準掛號標籤。
安提瓜與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講起他們的郵戳,似乎除了開曼群島他們都沒有任何統一標準,例如安提瓜與巴布達兩次探訪都不相同,由於又是IGPC作為郵票代理,從他們那處寄出的封片研究價值。但也要提一提他們仍有接受郵寄郵柬,這些古老的東西時至今日根本就沒有人使用,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這數年間我似乎目標有些錯誤,因為加勒比海的英語國家的郵政局都將郵戳轉成比鋼戳沒質感的膠戳,蒙特塞拉特又是一個例子。而且郵票代理商又是IGPC,郵票不意外沒什麼特色,這裡兩片分別是黃頭鷺(Western Cattle Egret)和安的列斯群島黑水雞(Antillean Common Gallinule)。
巴巴多斯
(Barbados)
上篇巴巴多斯我是有介紹他們的世界文化遺產與及過百年的風車,但其實我很早期便有接觸他們。這封是1999年貼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笛鴴(Piping Plover)與及上世紀70年代隨通用郵票而印行的郵柬。
多米尼加 (Dominica)
就純粹的一來一回的一個普通信封,但都要提一下他們的郵票又是IGPC代理。
尼維斯
(Nevis)
與格林納達剛好相反,聖基茲與納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的郵票卻不會完整展示國家名稱,原因是兩個地方各自發行郵票,但和格林納達同樣,郵票發行權也落入IGPC手內。這套聖誕節郵票尚算是早期發行的產物,所以看上去效和西歐各國郵票接近同一格調。尼維斯我是曾經有製作過原圖片,不過看來是愚蠢和浪費的行為,我之後也不敢了。
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這裡又有另一「格林納丁斯」,原因是格林納丁斯群島北面屬聖文森特,南部則屬格林納達,但格林納達正式國號不包含「格林納丁斯」。聖文森特的郵票代理又是IGPC,故又是每年一堆有的沒的郵票,我挑選了一套不太重口味和比較正常的製作封片以接觸他們的郵政局,幸好還是很滿意。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這個信封記憶中是2014年寄去當地的,據郵封交流群組的資訊,他們已經沒有提供服務,然而它卻在2024年重新出現在信箱之中,感覺神奇。
聖盧西亞
(St. Lucia)
這個細小的國家現在熱衷於售賣他們的護照,不過我卻熱衷於再三拍門拜訪,惟都是在實寄信函和郵柬而已,雖然他們不再印行郵柬和卷筒郵票,但仍然可以使用,而且分別是我喜歡的聖盧西亞亞馬遜鸚鵡(St. Lucia Parrot)和2004年登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皮通山保護區(Pitons Management Area)。
巴哈馬 (Bahamas)
近年的巴哈馬郵票不少都頗為漂亮,或許是選對了代理有關,不過當年未擴大收集範圍故僅有雀鳥郵票用作收集實寄封,這封便用上了當時使用中的雀鳥通用郵票,是絕少把鳥蛋同時出現在郵票上。巴哈馬集郵組一來一往也沒多大壓力,掛號標籤是很有特色的雀鳥圖案,實在值得收藏,惟郵戳實在慘不忍睹,使我沒有膽量再做第二次了。
英屬處女群島
(British Virgin Islands)
似乎我不需要再詳細介紹英屬處女群島,因為我已經有一篇文章是專門講及他們的集郵服務,唯一要說的是我之後是再有寄一個信封給他們實寄,但我應該是順道製作原圖片才對,畢竟後集郵年代這些要求都來得不易。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因為多明尼加與瑞士聯合發行郵票我嘗試接觸他們了,首先以電郵聯繫對方發現回覆非常迅速,故放心寄去了。其實郵票是在瑞士郵政購買的,瑞士集郵處也有提供郵戳蓋銷,不過我為的是那個掛號標籤,看情況我是有興趣繼續玩的。
牙買加
(Jamaica)
很早期純粹祇想收集一些普通非掛號的信封而又沒有相應郵票時,就會想到以「國際回信券」寄去當地的集郵組交換,按條款是可以換到基本起重的航空郵資郵票一或多枚,至於能否挑選就是幸運與否了,幸好也沒試過遇到拒絕的情況。
開曼群島
(Cayman Islands)
網誌初開時有特別專門介紹過開曼群島,集郵組姨姨的親切真的令人懷念難忘。
阿魯巴
(Aruba)
與英屬處女群島一樣我也有一篇文章詳細介紹阿魯巴集郵服務,但他們隨後開通了網站,想要買他們的郵票和首日封直接訂購就可以,其實我現在都後悔為何不嘗試製作這套郵票的原圖片,反而上邊那些卻十分有興致。
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Nederlandse Antillen)
既然已有一篇短文章講及他們在2010年解體分家,這裡就不再重覆了。
伸延閱讀|
英屬處女群島《鳳頭蜂鳥》
阿魯巴《穴鴞》
巴巴多斯世界文化遺產及蔗糖工業
亞種總是瀕危|雙黃頭亞馬遜鸚鵡和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
避稅天堂有地獄|開曼群島雀鳥通用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