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由釣橋開始的四個世紀|百慕達《橋樑》
編寫日期|2025/5/24

我在前年曾經介紹過百慕達議會成立400週年的紀念郵票,原來1620年也是百慕達第一座橋樑建成啟用,從這年開始至今天的四個世紀,這個僅21平方里的群島共建成了40座不同的橋樑甚至是堤道。2020年郵政局在武漢肺炎的艱難時期竟然也就發行了3套郵票,除《百慕達議會400週年》郵票外也發行了《橋樑》郵票作以誌這件歷史。
這套郵票都係和2023年介紹的《百慕達議會400週年》一樣因武漢肺炎疫情不能在當年即時購買製作原圖片,故祇能待各方通關與及通郵後重新製作原圖片或實寄封。不過這套郵票卻是到後來才記起要製作原圖片,
這片森麻實橋(Somerset Bridge)的填色明信片係Yankee在戰後印行,其時大多數明信片已經改在美國印刷,填色明信片亦去到歷史盡頭並在1960年代初迅速被彩色攝影明信片取代。橋的後方係伊利港,但所謂的「港」純粹是停泊遊艇的天然小海灣。
特色之處係郵票圖都是取材自古典的填色明信片,我便乘勢找到這些明信片製作原圖片。

以古典明信片作圖案的郵票|因版權限制,用以往出版過的明信片作為郵票圖案的郵票多數是挑選戰前的古典明信片,直布羅陀從2009年開始發行了四輯《舊直布羅陀景觀》(Old Gibraltar Views)系列應該是最具代表性;上邊是2018年摩納哥所發行的《歐羅巴2018:橋樑》票圖原以明信片作修改,橋樑是今天已經改頭換面的聖德伏橋(Pont Sainte-Dévote)。
1620年百慕達開始了他們的議會,代表了政府架構趨向完善,惟一些地方事務卻仍然未有作𣿬報記錄。1624年的百慕達地圖上出現了這個地方的第一道橋樑,這道稱作森麻實橋的釣橋連接了當地西面的主島桑茲(Sandys)與第一大島森麻實島(Somerset Island),然而事實上出現在地圖上並不等於是當年所建,根據尋找得來的第一屆議會記錄,最早提及此橋的日期是1620年8月1日,橋樑係以當地福磊斯及科尼島的原料建築,將大海灣(Great Sound)和伊利港(Ely’s Harbour)分隔,僅以一個約32时闊的缺口給小船通過,值得留意係橋面係以釣橋形式設計,當船隻經過時橋面會以手動拉開,到目前森麻實橋係全世界最細小的釣橋。橋樑出現在現今使用中的5元百慕達元鈔票上,可惜沒有印行在這套郵票中。

講回製作這套郵票的原圖片,當瞭解圖案是來自古典明信片後便沒有太大難處,祇需要比較明信片的品相與價格便可,故此留意有兩幅並非絕對一樣,原因是找不到同圖的明信片或價格超越了預期。最後一提香港郵政直到2024年夏天仍然對百慕達停止一切郵政服務,武漢肺炎疫情已經過去幾年直至2025年仍然有少部分地方中斷或提供有限度郵政服務,另一面卻迅速對美國近日的郵寄貨品禁寄政策與進口郵件關稅發出「戰狼式」聲明,在後香港年代郵政服務並不再以服務顧客為目標,實在使人心寒。

伸延閱讀|
Future Matters|百慕達議會400週年
十年後的六十年|直布羅陀首套伊利沙伯二世通用郵票60週年
#明信片系列 接近失傳的經典|珂羅版彩色明信片
堤道 (Causeway)
百慕達唯一的堤道係連接百慕達主島及東北方的長雀島(Longbird Island),1942年隨填海與高柏島(Cooper's Island)合併至聖爹域島(St. David’s Island)。堤道在1867年規劃籌建並由時任總督John Henry Lefroy在1871年9月19日主持通車典禮,與新柔長堤不同道堤一開始便沒有預留船隻通行閘口,直到1934年7月聖爹域島釣橋(St. David’s Island Bridge)落成啟用前聖爹域島卻未有橋樑通向聖佐治斯島。1941年美國空軍為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聖爹域島建立金德利基地(Kindley Field)並在戰後成為百慕達唯一機場L.F.韋德國際機場,堤道變成百慕達主要道路。
要留意一下堤道原圖片的郵戳除了蓋出邊界外也蓋錯了,實際應該是Crawl郵政分局卻蓋了咸美頓郵政總局的日戳。另外下面樂活小橋原屬意銷Perot郵政局日戳,惟百慕達政府電話簿資料陳舊未有更新,實際上早在2018年10月結束營運以便將集郵組遷入辦公。
福磊斯橋 (Flatts Bridge)
早在1612年百慕達主島東北角已有一定數量家庭聚居並在其後稱作福磊斯村,也就是百慕達有紀錄的第一個鄉下。在今天百慕達成為渡假勝地時福磊斯村縱使靠近百慕達海洋博物館及動物園(Bermuda Aquarium, Museum & Zoo)卻沒什麼遊客到訪而成為一個小小的桃園。在1612年後的250年居民僅以給行人通過的木橋通過福磊斯河口(Flatts Inlet),然後在1871至77年重建成原圖片上的水泥橋,村中有居民自1883年經營The Frascati Hotel,直到1940年代建築物成為珊瑚島俱樂部(Coral Island Club),而水泥橋亦於1966年重建成為北岸道(North Shore Road)一部分。
樂活小橋 (Bridge at Norwood)
在主島的百慕達首府咸美頓三邊都被彭布羅克堂區(Pembroke Parish)包圍,也就是說北面瀉湖區(North Lagoon)與及咸美頓港都屬於彭布羅克堂區,這段海岸綫近岸之處都有不同大小岩礁與小島。自咸美頓開城之後不少獨立屋沿堂區東南面咸美頓港的沿岸樂活一帶岸邊建成,他們都會建築簡單的行人小橋連接這類岩礁作為私人花園甚至是私人遊艇碼頭。這裡有多座建於二十世紀初這種類型的木或石板搭建小橋,然而因屬私人建設故她們並沒有名稱。
激烈的競爭|二十世紀初百慕達已成為歐洲與美洲航行的補給站,故吸引不少觀光客旅遊以至渡假,百慕達當地便有數家明信片出版商應運而生,出品較多的Wm. Weiss似乎正業是攝影師與售賣柯達產品;第二家是原來兩者獨立的Yankee & Phoenix,合併後也繼續營運藥房;咸美頓另外還有J. H. Bradley、S. Nelmes、H. J. Tucker與駐森麻實的J. N. P. Patterson。他們的黑白明信片都在美國印刷,填色明信片則是德國的出品,祇是他們仍然要和英美兩地出版商競爭。
和福橋 (Watford Bridge)
現今使用中的和福橋係1983年以混凝土和鋅板混合物料所建的第三代,以保證可以使用120年,其歷史是建於1903年首座以連接森麻實島與和福島的橋,在此之前以「馬渡輪」(Horse Ferry)跨越兩島之間的450英呎的水道。在和福橋建成之初因橋連接森麻實島被居民稱作「森麻實橋」,以致明信片上名稱亦和上面的短釣橋同名。在54年後這橋以混凝土建材重建,惟3年後因其地理環境導致逐漸損耗最終僅使用23年便拆卸。和福橋南端靠近紅樹林灣(Mangrove Bay)及森麻實村(Somerset Village),位於紅樹木灣的郵政分局係森麻實島以至百慕達西北唯一的郵政服務點,雖然郵票與明信片不同圖,但仍然都是由和福島南望森麻實村與右方的紅樹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