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直布羅陀郵政局擬計劃發行新一套通用郵票以替代自1938年開始使用的佐治六世直布羅陀風光及君主像通用郵票,不幸地佐治六世卻於1952年駕崩並由伊利沙伯二世繼位,郵票設計雖已完成但由於需要更改頭像故順延發行。至翌年女皇加冕,英國及其屬地除加冕紀念郵票外亦陸續將使用中的通用郵票從佐治六世更新為伊利沙伯二世,直布羅陀這組新設計終在同年10月19日發行。郵票設計屏棄了戰前流行的古典主義裝飾性邊框,換上近代新興的簡約無框或單綫邊框風格,惟皇室頭像仍佔郵票畫面四分之一。 14枚郵票除最高面值的£1是直布羅陀紋章其餘都將畫面更新至當前景觀,更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建成的直布羅陀機場,但事實上縱觀世界各地景觀在1960年代未有爆炸性發展以前景觀也沒有多大變化,故新通用郵票票圖與1938年的佐治六世通用郵票相當近,這套以雕刻版印刷郵票亦係直布羅陀除翌年以3p遠洋郵輪票圖修改的《皇室訪問》(Royal Visit 1954)外最後的雕刻版郵票,1960年郵政局發行新一輯以攝影凹版印刷的動植物、代表物及風景圖通用郵票, 從此以後直布羅陀郵票進入彩色年代。
經過60年,伊利沙伯二世成為當年世上近代在位最長君主之一,除英國及英聯邦國家包括直布羅陀有發行相關系列郵票慶祝之外,個別郵政局也發行「另類」的慶祝郵票。直布羅陀郵政局就發行郵票慶祝第一套伊利沙伯二世通用郵票60週年,就是將全套14枚郵票原原本本僅更改作十進制面值後以平版印刷重新發行,有點可惜的是這套復刻版郵票僅在8月1日發行並非挑選在原先的發行日:1953年10月19日正是首屆英國殖民地郵票展覽在直布羅陀舉辦。
伸延閱讀|
古典明信片看古城|直布羅陀《歷史城門》與《巖下景色》
皮特開恩島郵票發行75週年
 客貨運碼頭 (Cargo and Passenger Wharf) |
 由直布羅陀海峽看南岸 (South View from Starits) |
 港南門 (Southport Gate) |
 在直布羅陀灣航行 (Sailing in the Bay) |
 遠洋郵輪 (Ocean Going Liner) |
 直布羅陀機場 (Airport) |
 煤礦碼頭 (Coaling Wharf) |
 歐羅巴角 (Europa Point) |
 由美景角看直布羅陀海峽 (Starits from Buena Vista) |
 羅沙灣與直布羅陀海峽 (Rosia Bay and Starits) |
 總督府正門和修道院 (Main Entrance of Government House, and The Convent) |
 崇敬塔與摩爾人城堡 (Tower of Homage, Morrish Castle) |
|
這套郵票就是和皮特開恩島的復刻版郵票同一個時期,都是英屬地域之中難得的復刻版郵票,不知什麼原因買回來後一直都放在玻璃紙袋中,有些少可惜。近年我曾經電郵查詢直布羅陀集郵處關於首日特別郵戳狀況,他們無奈的說2015年之前的首日特別郵戳已沒有留下了,這有點失望,畢竟近年他們把蓋戳的油墨改善了, 2021年郵政局發行郵票紀念市議會100週年,留意英文是「City Council」,係因為直布羅陀自1842年已授予「城市」稱號,至於為何郵票上和明信片上建築物有分別,當然是有經過改建和加建才會這樣。 | 郵戳蓋在明信片上質素比當時好很多。
講起明信片,直布羅陀雖然地方細小,卻由於是郵輪從歐洲進入地中海經新通行的蘇伊士運河前往遠東的必定中途站,自十九世紀末已經是繁盛的港口,多間出版商在此販售當地景點的明信片給遊客,除有黑白明信片外也有新流行的填色柯羅版明信片,競爭激烈,因而郵政局自2009年開始挑選了近40幅彩色明信片發行了四輯《直布羅陀舊景觀》(Old Views of Gibraltar)郵票。 下面12幅明信片除我在之前介紹過至1920年代結業前最多產的V. B. Cumbo外,還有合併後的 Ferrary & Romero、Benzaquen & Co.和Beanland, Malin & Co.,他們的明信片都是在德國或英國印刷;另外遠至瑞士蘇黎世Photoglob也曾出版直布羅陀明信片。戰後這些出版商全都消失了,卻冒起以真實彩色攝影照片製版的The Rock Photographic Studio,同時他們也是最後期填色明信片出版商,今天雖然直布羅陀仍有明信片出版商但都是鄰近的西班牙印製。 |
隨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2022年9月8日駕崩,我又記起這套郵票,因為這年正值她登基70週年而有不少大型慶祝活動。緊隨的2023年則是她加冕70週年,雖估計應沒有什麼活動並轉移至慶祝查理斯三世的加冕,不變的是這套漂亮的郵票剛好發行70週年。既然郵政局可以發行復刻版郵票紀念某套郵票發行60週年,那我用回這套復刻版郵票紀念這套郵票70週年也沒有不妥,結果我在不短的日子找到12幅上述的出版社印行的1910至20年代明信片, 絕大部份直布羅陀巨巖明信片係從對岸的西班牙拍攝,不過片上是不會說明的,G. Dautez這一幅是例外。 | 唯獨直布羅陀機場係屬戰時建築,故祇好找來一幅戰後的填色明信片,這亦是填色柯羅版印刷技術的末期產品,說起來也是12幅中最貴的一幅;隨後如在直布羅陀灣航行一幅已使用平版印刷明信片,遺憾的是16p的吞拿魚工業(Tunny Fishing Industry)未能有合適明信片。 |
但不要以為很順利便一帆風順,最不順利的情節往往就是在香港發生,原來香港郵政直至今天仍然以武漢肺炎影響航班運力為由並未重新恢復寄往直布羅陀的空郵郵件服務,以航空郵件寫經英國亦不得要領,在2023年過了一大半的時間實在令人奇怪。 最高面值的一枚不打算製作原圖片了,畢竟12幅明信片也是有重量,我在信封加貼上同是最高面值的2014年通用郵票系列,這套郵票的女皇像正是取自1953年的通用郵票。 | 幸好的是我也估計到這種狀況而把郵件提早在7月中寄出,以期望能在10月19日前到達並蓋上當日郵戳:這正正是1953年原票發行70年的日子。諷刺的是,直布羅陀集郵處真的在10月6日才收到郵件,根據郵件紀錄他們果然在10月19日把東西完成並在翌日星期一寄出,並用了僅僅10天時間在10月31日交到收件人手中了,究竟香港郵政在後疫情年代能提供怎麼樣的可靠服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