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向左走向右走|從阿亞索非亞開始郵遊拜占庭風格正教會建築

2020年7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決定把立國初期改為博物館的阿亞索非亞清真寺(Ayasofya)還原作可作宗教儀式的場所,立馬受到希臘、俄羅斯、美國以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致反對。原本已在旅遊愛好者享負盛名的地方成為世界焦點,也令這古老建築物再次陷入政治旋渦之中。
古今中外,統治者要令另一個族群或者是民族歸順政權,往往先把他們的圖書館、宗教場所先行控制甚至破壞,無論在西方或者是東方這些例子府拾即是。南歐從古希臘時代開始,至古羅馬帝國、拜占庭、鄂圖曼、神聖羅馬帝國或者是曾經佔據伊比利亞半島的摩爾人都把這些地方的宗教場所變天甚至直接拆毀。踏進二十世紀,各國君主制相繼倒下建立共和國制度,雖然政治和宗教在這期間逐步分離,
戰爭犧牲品|歐洲不少古宗教建築都隨民族歿落、遷移或者戰爭受到破壞或遺棄,例如建於15世紀中葉的索羅維斯基修道院(Solovetsky Monastery)是昔日俄國北部最大型正教會建築,俄國落入共產政權後修道院慘遭被迫關閉變成監獄,共產黨倒台後才成為博物館並在2016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這塊是2009年俄羅斯印行的郵資明信片。
不過是另有一個方法來影響宗教以達到控制人民的目的,最為出眾的莫過於俄羅斯在1917年變天由共產黨執政之後全盤控制所有宗教組織,隨後不少共產政權更以此為借鑑,壓迫各種宗教活動。


1953年發行的《伊斯坦堡500週年紀念》郵票中法提赫清真寺(Fatih Camii)原址為聖使徒教堂,建築傳承了拜占庭特色圓頂。
稍為等一等,上一段這樣寫有嚴重偏題情況,我並不打算在這𥚃上一課西方歷史課,所以似乎無需要拖出遠古的史例而去佔據字數,不過如果要欣賞一枚郵票卻不得不認識一下,那麼我就上網路東拼西湊點點寫一些東西。中世紀前期,天主教逐步被分裂出羅馬天主教、正教會及新教,正教會主要活動在拜占庭帝國範圍(今巴爾幹半島、土耳其一帶)並以君士坦丁堡作中心,羅馬天主教則仍然是羅馬帝國和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教。360年,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建成,隨後經歴地震、動亂,537年重建成現今稱阿亞索非亞清真寺的聖蘇菲亞大教堂,作為正教會以至整個歐洲的最大一座教堂。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被改為羅馬天主教堂數十年,然後在1261年恢復正教會教堂地位。1453年拜占庭被鄂圖曼消滅,不少拜占庭帝國內的教堂被強行改作清真寺,聖蘇菲亞大教堂這時改作阿亞索非亞清真寺,然而大部分教堂卻一一被拆毀重建成清真寺,直到土耳其人在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放棄政教合一,清真寺自此改作博物館。

隨二十一世紀反全球化和民族主義情緒日漸高脹,不少曾經是世俗、融和的國家逐漸被右翼政黨奪得控制權,情況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為劇烈,法國、英國、愛爾蘭、希臘和土耳其等控制權都先後落入趨向保守派的中間偏右或右翼政黨之中,結果就是在保護主義下把非本族的文化、經濟甚至宗教排擠之外,只是全球化已經不可逆轉,運動也不能太過激烈,甚至政黨在上台後向國際社會妥協以謀求國際間互惠關係。話雖然如此,可惜是仍是出現英國在工黨領導下與歐盟脫離關係;而土耳其的右翼的正義與發展黨在2014年贏得大選,黨魁埃爾多安執政後,更是出現多次排擠少數族裔行動,甚至在2020年7月強行通過把阿亞索非亞博物館變回清真寺。
2020年7月24日土耳其印行一輯郵票以紀念阿亞索非亞清真寺重新成為宗教場所以來首次伊斯蘭祈禱大會,總統埃爾多安並未理會全球多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致反對堅持把1934年的阿亞索非亞改為博物館的政令撤銷。郵票雖然很早訂購,無奈製作的原圖片一去不返,僅有在網上截圖殘念。直至二十世紀初,阿亞索非亞仍然稱作清真寺用途,故此當時印刷的明信片都被印上法語君士坦丁堡聖蘇菲亞清真寺 (CONSTANTINOPLE - Mosquée St. Sophie)的名稱。
13
2006年里耶維什誕神女教堂和佩奇修道院以科索沃中世紀宗教古蹟登錄世界文化遺產擴展部分,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併把整個項目列為瀕危世界文化遺產,一套四塊原圖片係2016年塞爾維亞印行一輯四枚郵票以紀念世遺十週年。
24
正如第一段所說近代正教會建築和歷史因其地緣政治不斷受到各方催殘,歷史上被拜占庭統治的巴爾幹半島不少教堂和修道院都曾經歴數百年的戰火洗禮。例如現屬伊斯蘭教徒為主的科索沃領土內的 1 里耶維什誕神女教堂(Bogorodica Ljeviška)、2 格拉恰尼察修道院(Manastir Gračanica)、3 德查尼修道院(Visoki Dečani)和 4 佩奇修道院(Manastir Pećka patrijaršija)都是建於十三世紀拜占庭時期末期,在落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鄂圖曼帝國後被嚴重破壞,後更經歷科索沃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和近年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衝突,雖然在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卻因為雙方衝突不斷迅即在2006年列為瀕危世界文化遺產至今。

鄰近蒙地內哥羅的普里耶波列米萊榭瓦修道院(Mileševa Manastir)昔日曾是蒙地內哥羅王國之內,修道院以院內壁畫聞名於世。2019年建院800週年,塞爾維亞發行一枚郵票紀念,除了 修道院外,還有印上壁畫《白天使》(Beli anđeo)。
不過前南斯拉夫聯邦未有因實行社會主義而打壓任何宗教和宗教場所,以致天主教、正教會的教堂與及清真寺都可以在國內並存,北面的 5 斯洛文尼亞和 6 克羅埃西亞信奉羅馬天主教,而其餘南方如 7 馬其頓、蒙地內哥羅和上面的 8 塞爾維亞等加盟國則因歷史原因信奉東正教和伊斯蘭教,鐵托時期各方勢力尚得到平衡,隨他的逝世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歿落,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卻因為各民族之間的不和而令南斯拉夫聯邦瓦解分裂出多個國家,部分宗教建築受到塞爾維亞控制的南斯拉夫人民軍破壞,其中不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娜的宗教場所在其後的內戰中損毀,幸好在戰後能迅速收復而已。
57
四塊原圖片分別是 5 科佩爾聖母聖天堂(Stolnica Marijinega vnebovzetja)、6 希貝尼克聖雅各伯主教座堂 (Katedrala sv. Jakova)和 7 奧赫里德附近的神學家聖約翰教堂(Sveti Jovan Kaneo)及近代的貝爾格萊德 8 聖蕯瓦教堂(Hram svetog Save),留意文藝復興式、哥德式圓頂和拜占庭式圓頂建築的分別,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在2000年獲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而奧赫里德湖早在1979年獲登錄世界文化及自然雙遺產並在2019年擴展至阿爾巴利亞。
68
911 1012
塞蕯洛尼基的帕納吉亞查肯教堂(Church of Panagia Chalkeon)在鄂圖曼時期亦不能幸免改成清真寺,至希臘復國後才回復正教會教堂。
受到拜占庭影響,原來帝國範圍內的宗教建築都有建一個圓頂作為中心,例如一開始就提及的聖蘇菲亞大教堂以至上邊原圖片建於不同時期的正教會場所。昔日塞蒲路斯和希臘也是拜占庭帝國範圍,例如三個現屬世界文化遺產的塞蒲路斯特多羅斯山上的 9 尼基塔尼村小教堂(Panagia tis Asinou)、希臘阿索斯山 10 西蒙岩修道院(Simonopetra Monastery)和昔日是 11 加萊里烏斯陵墓(The Rotunda of Galerius)的塞蕯洛尼基聖喬治教堂宗教建築,而建於二十世紀中期聖托里尼島伊亞的正教會 12 藍頂教堂也仿拜占庭風格建成,這些亦是遊客必到經典景點之一。

與羅馬天主教一樣正教會亦有不少分支,其中最大的是俄羅斯正教會,教會在世界各地建立分會並在當地建設座堂,其中一座屬於俄國復興風格的維也納聖尼古拉斯俄羅斯正教會會堂(Kathedrale zum heiligen Nikolaus)曾在2019年登上奧地利的《奧地利教堂》郵票系列,左邊原圖片為建於1967年仿拜占庭風格的聖索菲亞聖殿(Santa Sofia a Via Boccea)則為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在義大利的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