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陸上明珠|城市天際綫

在去年,香港和星嘉坡都巧合發行城市「天際綫」郵票,我們不期然拿他們作相互比較。不過我在介紹這兩套郵票之前先講一下其他城市的天際綫,或者可以從中找到東西方有什麼不同之處,然後我才分兩星期介紹香港《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和星嘉坡《天際綫》郵票。

摩納哥雖然是小國但
也有不少高廈,不過
這些建築並不集中,
從高空向下望十分
突出。
昔日城市間摩天大樓(泛指總高度90公尺以上)並不多,都是隔十年至二十年才有一座比之前更高的大樓。二戰之後建築技術和生活質素「突飛猛進」,高樓大廈的數量也同樣幾何級數上升,但觀察一下原來高樓大廈都集中在世界級的大都會之中,例如紐約、底特律、巴黎和倫敦,只是留意當中的規劃這些大廈除了紐約之外大部分都在都市的外圍,而市中心仍然保持上世紀的歷史建築物。當然主要原因是這些城市向周邊擴充並沒有什麼難度,但再細心留意的話這些傳統世界級城市的摩天大廈數量並不太多,不過隨時代變遷,遠東區不少新興城市迎頭趕上發展步伐,諸如南韓、中國、星嘉坡等國家摩天大樓愈建愈多,數量泛濫。更甚者中國不少新興城市因其歷史文化根深蒂固,認為重要商業活動、行政機關應集中在城市中心點,不惜代價把很有歷史價值的古老建築推倒重建。

1947年的美國航空
郵票其中一枚是紐約
天際綫和自由神像,
可說是天際綫郵票
始祖。
「天際綫」(Skyline)這個名字似乎只是近數十年才出現新字,在舊日因城市中絕大部份的樓房都只是十多二十公尺高,而最高點往往是當地的主教座堂的尖塔,所以都只會稱作「城市風光」(Cityscape),在看一看二戰後至近年新冒起的城市的照片,比照傳統世界級城市照片往往看到有很大差異。巴黎、摩納哥、雪梨、奧克蘭因中央商業區保留不少古舊建築整條天際綫起伏不定且照片有空間感;廣州、深圳、星嘉坡、香港則是密密麻麻密不透風。當然要保充一點是深圳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發展的城市,舊建築不多;而星嘉坡和香港則土地缺乏,除只能不斷填海造地就只有把老舊的建築物重建。

1 2
3 4
5 6


澳門旅遊塔縱使遠離
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的歷史城區,只是
澳門地方太細,城市
風光難以停留在歷史
年代。
上邊就是提到不少舊城市、都會最高的建築物往往是當地的主教座堂,1 挪威的卑爾根最高建築物是聖約𨌺教堂,塔尖僅61公尺高,在去年郵局印行的城市建設九百五十週年郵票中就有繪畫上了;2 瑞士巴塞爾的巴塞爾大教堂尖塔同樣也是當地最高點,且保持幾百年才被市郊的商業大廈超過,原圖片上的郵票是紀念巴塞爾電車一百二十五週年,票圖中的第一代電車只服務到二十年代便退役,這塊二十年代的明信片除記錄了電車末期運作情況外更一睹當時巴塞爾城市風光。同樣的另外四個也是歴史悠久的城市:3 里斯本、4 波爾圖、5 巴黎和 6 澳門為著保留原來的城市風光面貌,不得不把摩天大廈遠離中央商業區或另建衞星市鎮以盡量保護原來的天際綫。無獨有偶,這四個城市現在卻成為很受歡迎的旅遊城市。

7 8
9 10


紐約是最早有摩天大廈
的城市,自上世紀二十
年代不斷地建築,特別
是舉世矚目的世界貿易
中心,在2001年因恐怖
襲擊而倒下。
本文出現的城市
最高樓宇及天際綫
票選 (2005)排名一覽。
最後要介紹一下一些摩天大廈多得「密不透風」的城市,這些城市的天際綫卻因為有如森林一樣吸引不少遊客特意前往欣賞,甚至其夜景更是舉世知名。7 香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迷人的維多利亞港兩岸高廈吸引世人,更有「東方之珠」美譽,其夜景及天際綫更曾是旅遊人士票選第一名,與香港競爭的 8 星嘉坡在千禧年之後冒起,在濱海灣填海區一眾摩天大廈落成之後其天際綫更令人讚嘆。南半球的 9 雪梨和 10 奧克蘭已算是澳紐兩國重要的商業城市,不過就原圖片和郵票其實摩天大廈並不算太多,巧合兩地最高建築物曾是分別是用作廣播的雪梨塔和天空塔。

好了,就這樣我們下星期開始來看看一連兩篇介紹香港的《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和接著的星嘉坡《天際綫》郵票。

(*) 世界文化遺產
巴黎世界遺產係指塞納河沿岸;
票選名單只計算城市擁有90公尺以上摩天大廈。

中國各大中城市近二十年急速發展,各地爭相興建摩天大廈以示城市趨向現代化,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對外開放先頭部隊,只是部分內陸二、三綫城市也相繼仿效,但卻未有實際的需求而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