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香港甚至乎中國華南地區已經把農業放棄或視為副業,發行《二十四節氣》的意思已經完全欠奉,但今次幾幅郵票圖案總算和香港有關,不過仍逃不開純粹無腦地歌頌華夏古代文化而已。然而不妨尋找周邊地方的農村風貌明信片,其實也可以看到已消失在我們身邊的農村生活。
首先我們從夏至開始,按香港郵政所編的郵票說明古時流傳下來的「秤人」習俗,這原於三國時代的習俗疑似最初流行於江南地區,隨昔日因戰亂的江南居民南遷,他們的習俗與文化都帶到華南地方。然而這傳統習俗的明信片較為少見,取而代之我挑選了越南攝影師張清(Trương Thanh)在當地拍攝的照片明信片,相中的母親以擔挑挑起農作物和其幼子。當然,如果按實際習俗,挑擔挑的是村中長者並在秤人時說出吉辭。講開越南的明信片,巧合同一攝影師的作品我有用作製作去年《水果》郵票香蕉一枚原圖片。
接下來便是小滿,日本版畫家大津一幸在2013年所製作的《鳥海山的晴天》(晴れの鳥海山)版畫,鳥海山位處日本本島東北秋田縣和山形縣之內的活火山,雖然山頂長年積雪,卻因為豐富礦物質使當區農業發展蓬勃,版畫是描繪初夏的稻田與剛好在公曆五至六月花期的黃菖蒲。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巧合地接近二十四節氣的芒種,但兩者並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應該是有二十四節氣先才有紀念屈原「為國投江自盡」的故事,我在早幾年的文章中已寫到端午節在近年都被中國騎劫來傳播他們所謂的愛國情操,實際而言在不鼓勵自殺的負面情緒下屈原的故事並不值得表揚。當然在現今的端午節文化是純粹的吃喝玩樂以至消費活動,至於愛國情操就不用太認真了。明信片是1990年代已遊歷中國並在目前居港的英國現代水彩畫家Theadora Whittington所繪的《龍舟》(Dragon Boats),她所繪畫的數幅香港華人傳統節慶活動水彩畫也有印成明信片,之前已經介紹過另一幅《舞獅》原圖片也是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