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跨三國服務|瑞士《巴塞爾電車125週年》
編寫日期|2021/7/25

電車雖曾經是城市中的古老交通工具,但在二次大戰後因電纜和路軌防礙數量急速增長的汽油推動車輛而遭到淘汰,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卻因其環保概念而雨後逢生,只是從十九世紀開始能留存下來的城市電車系統可說寥寥可數。


昔日不少歐亞大城市,諸如倫敦、東京、上海和星嘉坡都有其自家的電車系統,在二次大戰後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其系統每每都防礙城市發展,在隨後短短20年遭逢大規模的拆卸,
2004年香港印行的《香港電車百週年》小全張。
僅餘下來的都只是作為輔助角色,當中最富特色莫過於全球僅有以全雙層電車車隊服務的 香港,其建成於1904年可以說是一個「後輩」。
1
2
歷史巴塞爾|巴塞爾因其早就是羅馬帝國中的一個城市,二千多年來不斷的發展,雖然舊建築未能全部保留,最少仍有不少有代表性的古蹟留存至今。這兩塊原圖片分別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期羅馬式建築,建於1019年的1巴塞爾大教堂(Münster),還有是1907年重建完成的新巴洛克式風格2中央車站。
祇是我今次要介紹的並不是香港的電車,而是前年剛慶祝建成125週年的巴塞爾電車系統,他們的電車與歐洲其他城市電車沒什麼太大分別,都是以多節車卡以容納大量乘客,然而系統最獨特之處不在於車卡,而是因巴塞爾地理位置巧合位處瑞、德、法三國交界處,系統因而需要服務瑞、德、法三國市民,在當今的城市鐵路系統之中並不常見。

在1895年5月6日啟行的巴塞爾電車系統並非一開始就服務三個國家,首段電車路軌係由巴塞爾中央車站(Centralbahnhof)經市中心市集後以1905年重建完成的中橋(Mittlere Rheinbrücke)橫過萊茵河抵達巴登車站(Badischer Bahnhof),以提供國內鐵路和德國鐵路的接駁服務。在往後網路急速發展並伸延至巴塞爾以外的衞星城鎮和鄉下地帶,例如東面的比爾斯費爾登(Birsfelden)、南面博特明根(Bottmingen)和索洛圖恩州的羅德斯多夫(Rodersdorf)。很快地因巴塞爾貼近瑞士邊界,電車網路在1900和10年分別延長支綫至法國上萊茵省的聖路易(Saint-Louis)和於南格(Huningue),而1919年則延至德國巴登-符騰堡邦的羅拉赫(Lörrach)。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和經濟發展,部分支綫功能歿落而拆毀,從最高峰時期共72公里長度跌至51公里,包括前段所述的跨境路綫都在上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消失,不過整個系統仍然不斷修建維持連繫瑞、德、法三國直到今天。
3 4
原圖片都是在1910年代初印行的珂羅版半色調彩色明信片,這些第一代電車在1910年代之後逐步淘汰,縱使如此其實明信片也不是太難找的,只是當時都盛行印行風景明信片,電車佔畫面較小而已。第一片 3 是現市政廳和中央廣場附近的漁市嘖泉(Fischmarktbrunnen),這個早在14世紀使用的噴泉很早成為歐洲最美麗噴泉,曾經在1468和1974年重修運作至今;第二片 4 是現今Seinentorstrasse的Heuwaage電車站的地方,背後是1865年建成的聖以利沙伯堂(Elisabethenkirche)。
一塊博物館印行的
第一代電車明信片,照片
中電車編號正是1,當然
這是BVB的官方照片。
Basler Verkehrs-Betriebe (BVB)最初獨自營運市內的電車系統,至1974年因網路向南方發展而與Baselland Transport (BLT)共同營運整個巴塞爾電車網路,雖然如此,BLT仍然只服務南面四條路綫。這格局亦反映在郵票圖案上,只有BVB在1895年開始服務的第一代 Be 2/2 型電車和2016年引進的龐巴迪Bombardier Flexity 2,而沒有BLT的車輛出現在郵票上。可惜的是,這款龐巴迪電車的明信片似乎比較難找,況且特別郵戳是第一代電車,集中找出1920年前出版的明信片就算了。
一度受到爭議的撤銷巴塞爾中央郵政局計劃終於在去年的11月12日實行,郵政局結業也連帶圖案日戳也一併取消,為此補作兩幅原圖片紀錄,以同一照片製作的黑白和彩色明信片都是Photoglob分別在1900年代和1930年代的產品,因新的中橋在1905年完全取代舊橋,可以留意到黑白明信片上的文字說明是「新萊茵橋」(Neue Rheinbrüc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