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寂靜的古城|阿拉伯文化之都:蕯發克斯
三月的一篇《明信片系列:突尼西亞篇》曾提及有些地方未能找到明信片實在感到遺憾,不過隨著整個地球都流行網購行為,大不了都是花點時間走訪「超級市場」補回空白,最近便從當地的集郵者入手數枚原圖片,都是我曾經到訪但未有搜尋到合適好看的。這些明信片看上眼都似乎是近年印製,或許是當地旅遊業再次興旺有關。
近年區域性以國家為單位的組織或宗教組織每年從會員國中挑選一個代表城市宣傳所在範圍內的文化活動,例如歐洲便有「歐洲文化之都」,又或者是以宗教計算的「伊斯蘭文化之都」,一個城市也沒有限制能夠得到多少這些名譽,引伸而言有些國家如今次介紹的突尼西亞便會參與多個類似組織了。2016年突尼西亞中部沿蕯發克斯(Sfax)獲選為「阿拉伯文化之都」(Arab Capital of Culture),
蕯發克斯舊城外望一如其他的阿拉伯風格城堡,
城內的菜檔,可能是下午時段,顧客不多,和突尼斯市與蘇蕯舊城差很遠。
這個稱譽係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96年開始指定一個以阿拉伯文為主要語言的城市,首個獲選的是埃及開羅。蕯發克斯是繼首都突尼斯市(Tunis)後該國第二大城,雖然城市在未建成時曾是柏柏爾人聚居地,惟建立於849年的蕯發克斯與前者並沒有關係。
當地十九世紀末的東正教教堂(Eglise Grecque Orthodoxe)頗具地中海建築特色。
如同其他阿拉伯城市,蕯發克斯舊城同樣是以城牆圍起而建的風格,這可以參照一下突尼斯市和下面介紹的莫納斯提爾和蘇蕯,然而話雖說蕯發克斯是突國第二大城市,與突尼斯市和蘇蕯比較卻是沒有那種繁囂,相較寧靜舒適,或者是這城則重於港口活動使旅遊業相對並不突出。不過正如郵政局為這次「阿拉伯文化之都」而發行的郵票,有很悠久歷史的麥地那舊城建於849年,繼後至十四世紀出現不少城門,原圖片正是麥地那正門海門(Bab Bhar)。另外右邊一幅原圖片是1906年法國殖民時期建成的蕯發克斯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de Sfax),融合了柏柏爾及法式的風格,雖並非主要清真寺,惟也設了叫拜樓。另一個必然的渡假點是離突尼斯市不遠的小城西迪布賽義德(Sidi-Bou-Saïd),今年又再度發行經典的清真寺郵票。這座清真寺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法國殖民時期已經登上郵票,而製作出的原圖片使用的明信片都是從大街拍攝,今年發行的郵票也是從這個經典角度繪畫,只可惜郵政局選用方型圖幅,令前方大街的景觀裁掉了。不過我就選購的極限片卻是傱寺後的小巷拍攝的明信片,算是比較特別而且有另外一種感覺。
西迪布賽義德小城一偶,此路通往山邊的瞭望台,遊客眾多,拍攝時巧合沒有人而已。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探索香港地質公園|香港《2014年通用郵票》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福克蘭群島新通用郵票
![]() | |||||
---|---|---|---|---|---|
|
颱風適逢星期日,變得「難得的」假期似乎浪費掉了,唯有在這裡添上一篇文章吧,當然發佈日期是隨心而定,因為從來都沒有說明是「即時更新」的。2017年尚餘四個月,看來有不少國家已經公佈了他們餘下所發行的郵票圖稿,觀乎除中國大陸明日(8月28日)發行的《喜鵲》和台灣第四季的《保育鳥類郵票:水雉》外,應該沒有其他選購項目了,然而台灣的又是一枚難以貼在標準信封的小型張,看情況應該就此跳過,節省金錢、保護地球環境。 話雖如此,但我都是在七月中期間作出訂購了,其實我是不太希望這樣做了,始終郵局以人手貼郵票並不如以機器貼郵票般整齊,有時看到郵票不貼成同一橫綫水平便感到有點不安,如果能夠買回來自行貼好後寄回「倒戳」就是最理想不過了,
如果有仔細留意票圖,我想大家都會感到很面善了,無錯就是和前年聖赫勒拿雀鳥通用郵票一樣的設計,只是國名和女皇頭像由金屬色改為黑色印刷。這令我有少許暇想如果南大西洋諸地的通用郵票能夠統一設計是多麼有趣,事實上各諸島郵票代理都是英國的Pobjoy Stamps,或許真的有此機會也不定。或許我嘗試寫信提議一下,或有可能願望達成。
![]()
新的郵票終於在兩星期後送扺,與聖赫勒拿2015年鳥類通用郵票放在一起實在漂亮,這套郵票的病症因此完全治癒,實在應該再三感謝福克蘭郵政的幫忙。 | ||||
![]() ![]() 混貼四枚郵票符資以普通空郵寄香港,有沒有發現信封上少了東西?就是過路倫敦的橙色條碼。貼兩枚符資以航空掛號寄香港,又多一個地方可被我玩雙戳了(其實以前都有,不過是官封),我實在很喜歡這樣玩法以「挑戰」上一代的集郵者應為只有日戳才是最好的想法。有多一顆圖案戳實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當然太多就不理想了。有少少可惜是掛號標籤上的騎逢郵戳並不乾脆利索,要補蓋另外一顆,而香港入囗掛號郵件標籤亦十分礙眼。 ![]() ![]() ![]() ![]() 套票中有兩枚是褔克蘭群島特有種,故此如要製作極限片相當困難。我只能做到一枚科氏鷦鷯 (Cobb’s Wren),這個物種要到2008年才登上郵票,一直以來都是鶯鷦鷯 (House Wren)的亞種,而至近年才獨立成種。科氏鷦鷯已屬瀕,危物種,在1998年的統計只有8.000對左右生存,然而一直受野鼠和野貓的威脅。另外隨後的日子我補製了棕胸鴴(Rufous-chested Plover)、黑喉雀鵐(Canary-winged Finch)和黑額金翅雀(Black-chinned Siskin)的原圖片。 |
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澳門及直布羅陀《雞年》郵資標籤
![]() | |||||||
---|---|---|---|---|---|---|---|
|
![]()
澳門的《雞年》郵資標籤改在五月才發行,如同去年的預告,今年選擇放棄過澳門了。而事實上種種理由之下亦無法去澳門一遊,只好請朋友代為製作了,而製品亦大幅縮水至只有一枚官封和一枚極限片,連經典50元也欠奉,看來這個組合應該會成為隨後七年的標準。 |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英國《鳴鳥》
![]() | ||||||
---|---|---|---|---|---|---|
|
不過不幸地這套郵票竟遇上重大挫折,而且不是不可抗力的因素,以致出現多重障礙浪費時間浪費資源,投訴無門深感憤慨,在成本高企且趣味性不及葡萄牙、瑞士和東歐國家之下,實在不得不重新檢視英國郵票的趣味性。
其實到6月中的時候香港的郵局都有這套郵票賣了,只是我不想一早到郵局排隊托其他人幫我訂了,郵票終於在7月10日才到手,都發行兩個月了,什麼新鮮感也沒有。但封片都準備好了只好繼續完成,終於在上星期五才收回,足足三個月,實在無奈。 當然不要以為事情完了,就是連蓋戳也有意外:一張片蓋錯戳了,另一張則是把郵戳倒轉。
我和住在倫敦的朋友討論此事,他也說難以了解他們會這樣犯上低級錯誤把國家名搞錯了,看清楚的話香港和中國是屬兩個服務範圍,郵件就此延誤或白白掉失實在理應向顧客作出適切賠償。不過幸好朋友在發行當日寄了一個首日封給我,實在非常感謝。 至於蓋錯戳的投訴,看來都是慢慢等了。但按服務條件,最多都是賠一張PHQ卡和一枚郵票而已。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