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探索香港地質公園|香港《2014年通用郵票》

經過兩次的郵資調整,在2006年底發行的《香港雀鳥》通用郵票不少面值已經沒有用處,況且按他們早年定下的通用郵票五年更換周期也應該在2012年發行一套新款通用郵票。然而在等了又等的時間後,終於在2014年的新郵票發行計劃中見到新通用郵票的身影。


新通用郵票仍然以大自然為題,題目是近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的香港地質公園。雖然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保護地區或項目,可是一般而言集郵者往往都比較關注世界遺產郵票多於世界地質公園郵票甚至近年新興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郵票,前者在當今世界集郵圈已成為一個獨立的集郵專題而後兩者仍未成氣候,客觀來說香港並沒有一項世界遺產被登錄,以香港的獨特歷史和文化不比鄰近的澳門差,情況實是十分可惜。不過既然如此,香港地質公園登上郵票也十分合理,也有不少集郵者希望能進一步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路途似乎較為遙遠,惟比較其他的世界地質公園其實香港地質公園也並非十分獨特,也沒有什麼如北愛爾蘭巨人之路一樣的文化歷史可尋。

今次郵票如往常一樣共16枚,12枚是低面值都是用作搭配和各郵區的基本面值郵票,另外4枚高面值係包裏或掛號郵件專用。也如往常一樣發行小全張、卷筒郵票和郵票冊與及新設計郵柬,但要留意是今次《香港地質公園》通用郵票是最後一次印行卷筒郵票,
上圖是低面值12枚的小全張,右上邊則是高面值4枚的小全張,兩幅都同樣蓋銷了首日特別郵戳。
也是首次郵票冊以自動黏貼郵票形式出現;至於近年已沒什麼用處的郵柬是否最後一次便不得而知。總之對收集香港郵票的同好來說又是一個破血的日子,但如果按基本盤的話僅收齊16枚郵票就足夠了。

郵票圖案係以照片形式表達,老實的說真的給《香港雀鳥》比下去,整體郵票看上去毫不起眼,甚至乎因為郵票主色調不明顯而使郵票不能一眼認出是什麼面值。而實際來講,地質公園內的地貌也不是太過吸引,就如上文所說世界遺產內的舊建築物和景點在海內外更多人熟悉。另一方面郵票上的元素太多,也把面值字體顯得過於細小,總括來說整套郵票也不方便日常使用。


香港郵政也沒忘記《香港雀鳥》通用郵票銷售期「完結」而製作集郵品和特別郵戳,這次的郵戳是粉紅燕鷗(Roseate Tern)。
今次香港郵政不再如以往般把《香港雀鳥》郵票從櫃位全部收回,而是繼續售賣至所有存貨售完為止以減少浪費,這使部分面值郵票如1,90元、2,50元等可以直至2022年都仍然在櫃位出售中。而隨郵政局全面使用櫃位郵資標籤,這套通用郵票除因2018年郵資調整而額外增加三種面值以及無面值郵柬外,版張郵票並沒有任何添印記錄,這可說是一個記錄,當然仔細分辨的話卷筒郵票和郵票冊是有不同的添印版本的。

如上段所述,隨郵政局櫃位郵資標籤全面使用,基本上在櫃位寄信都不會再售賣郵票,以致使用量大減,有傳聞稱有櫃位的高面值郵票每天售出的數目僅個位數(甚至沒有售出過)。雖說多年來沒有添印外,有不少較為冷門的郵票存量甚豐,在2022年再度調高郵資後更有不少郵票變成沒有任何用途,而香港郵政也基於不想浪費下也沒有印行新面值郵票而祇用新近發行的特別郵票代替,雖然再次使使用郵票的客戶帶來不便,然而這些客戶已成為少數,反對聲音也變得細小。

香港郵政至2023年尚未有計劃發行新一輯通用郵票,既然使用標籤已成定局,祇發行低面值的郵票不就是可以減少浪費;而經過武漢肺炎一役,傳統背膠郵票的不便顯而易見,全面印行自動黏貼郵票作日常使用也是大勢所趨。
如同《香港雀鳥》一樣香港郵政也有為這次新通用郵票印行明信片及製作原圖片,除了可以挑選首日特別戳外也可以按景貌選原地郵政局蓋戳,這次的原地分別是北區內的沙頭角郵政局(STK)、大埔富善郵政局(FSN)、馬鞍山利安郵政局(LEN)和東邊的西貢郵政局(SKG),這是其中的兩片銷後者兩處,沙頭角因位於禁區內較少人前往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