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深入的」介紹過歐亞鴝(European Robin)和渡渡鳥(The Dodo)這種可愛但很可憐的小鳥一些小故事,我倒是發現到這樣一篇介紹一種物種的確是可以寫很多很多的文章以支持網誌的生存,事實上作為介紹鳥類郵票為主的網誌更應該這樣做,所以我就覺得要做成一個系列,今次就用短篇講一下中外文人都喜歡的家燕(Barn Swallow)。
家燕這種普通的小鳥,從歐亞大陸,以及新大陸不論郊外甚至現今的城市內都輕鬆找到。在香港,牠們常寄居於民宅的屋簷之下,市區的一些戰後有騎樓底舊樓偶有發現牠們的蹤影,每到初夏牠們都為了自己的巢而奔波,這期間亦是他們的繁殖期。然而因為牠們的巢全年都在同一地點故很多人都以為家燕全年都會生活在香港,可是除了在少部分北回歸綫以南和阿根廷地方屬留鳥外,事實上他們卻是真正的候鳥,踏入冬季牠們便會越過赤道往南半球生活,待至翌年才返回北半球。牠們的巢穴會被丟空半年,牠們是會每年返回同一地點找回自己的,舊巢仍在的話便祇作小修小補便繼續居住,而且家燕更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為他們寫下海量詩辭以歌頌他們的美德。當然在昔日的農業社會,家燕的到來把田野上的害蟲一一吃掉,深得農村村民愛戴。家燕雖然分佈廣泛,
1|2郵票分別由 1 阿爾及利亞(2020)和 2 香港(2006)發行,以地理位置係屬歐亞大陸區域,一般來說這兩個國家的家燕在入秋後會向非洲南端遷徙,祇有埃及尼羅河沿岸分佈的家燕屬留鳥。牠們的經典動作都是站在木椿或電綫上唱歌,故很多郵票都描繪這樣的畫面,注意阿爾及利亞原圖片是美國出版商的明信片,故腹部顏色有所不同。不過歐亞大陸和新大陸的家燕有不少分別,到目前家燕共有六種亞種,但最明顯的是 ⇠ 北美地區的亞種H. r. erythrogaster腹部羽毛呈淡橙紅色而其餘五種包括指明亞種都是乳白色,
至於其他地方甚至生活習性也沒太大分別。
中國2012年的《宋詞》郵票其中一枚係晏殊的《浣溪沙》,其中一句就是「似曾相識燕歸來」。
既然家燕從古到今受盡人們愛戴,到今天留下來的文學作品和繪畫頗有不少,中國自秦代開始已流傳的《詩經》便有一段「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至唐、宋更有大量詩詞和繪畫以描述江南一帶的景象。在西方二十世紀前,繪畫雀鳥和動物仍然多作為物種的紀錄,大部分繪畫都真實呈現家燕的細節,這種寫實風格更在清初時期由 ⇠ 朗世寧帶到中國,祇是當時中國人對此的接受程度並不太高。
按地理因素,地球上絕大部分氣候溫和地區都有家燕的廣泛紀錄,曾發行家燕郵票的國家也相當多,包括了真的描繪家燕、文學作品和繪畫出現家燕的影子與及抽象的藝術,要收集也並不是有太大難度。不少郵票是以形象化繪畫家燕,例如情人節郵票以至像右邊香港在2025年發行的《二十四節氣-秋》其中一枚白露的郵票。白露處於西曆九月上旬,此時在北回歸綫區域的候鳥會準備向南遷移,家燕這時亦會隨隊出發,昔日中國人將白露比作三候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雁鳥從北面而來,而燕子則由南向北離去,「玄」即是指燕子,明顯他們錯誤地將遷徙方向倒轉了,至於第三句則是形容中國人將這些候鳥狩獵準備渡冬之用。
分別是 3 芬蘭(2020)、4 阿美尼亞(2019)和 5 拉脫維亞(2012)的家燕原圖片,巧合全部都是使用家燕屋簷下的鳥巢照片印成的明信片製作。一般他們的巢是不會倒吊而令入口向下,而窩除唾液外也混入泥土和樹枝,與爪哇金絲燕(Edible-nest Swiftlet)純以唾液築巢不同。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