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靜候復辟|中國故宮600週年

2020年中國北京的故宮迎來建成600週年紀念,無奈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莫說要大肆慶祝,就連入內參觀也成問題。六個世紀經歷四個時代: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雖曾歷不少破壞,但然後一一收復,更是極少數逃過共產黨上世紀六十年代對北京割喉式破壞的歷史建築物,在1987年成為中國首五個文化景觀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其實故宮出現在郵票圖案的次數並不是太多,除開天安門因其代表性,至1953年角樓成為《不同圖案普通郵票》其中一枚,之後1956年太和殿才登上《首都名勝》特別郵票,自此或者因其歷史原因再次消失於郵海之中。還好,她安然渡過之後的文化大革命毀滅性文物滅絕浪潮,

1956年發行的《首都名勝》中的太和殿,這套郵票最著名的卻是發光芒天安門郵票,又是政治理由而停止發行。


1998年中法兩國聯合發行的其中一枚,和上邊的一枚角度接近一樣,只是郵票用攝影凹版印刷。

回復平靜後,1985年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60週年,故宮全面貌終登上郵票,可惜隨後1987年中國首五個文化景觀成功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並沒有再次印行郵票紀念。只是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中國文化再一次向外擴散,外國遊客對中國經過多年浩劫後殘留的古蹟獨特藝術風格趨之若驚,無不讚嘆,中國古建築成為幾個集郵代理賺錢的源頭,三不五時印行一些郵票或者紀念封以吸引歷史文化郵票愛好者。至於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古董文物,不少幸好當年隨國民黨遷台,除得到更為周全保障,也得以在六十年代開始陸續登上郵票,順帶一提的是早在1932年就首次出現了故宮博物院文物《平沙卓歇圖》在郵票上。

上面講起太和殿,在1998年中法兩國聯合發行郵票中再次出現,而且還是角度一樣,不過聯合發行郵票中出現故宮的次數又非常之少。2004年,瀋陽故宮以擴充遺產登錄在明清皇家宮殿世界文化遺產之中,而郵票則在1996年早就發行了,設計和198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60週年》郵票接近,都是以高空繪圖形式整個瀋陽故宮面貌,就只此一次登上郵票而已。
朋友代為寄送的第二輯《故宮博物院》郵票原地首日封,都蓋上了北京郵票公司的首日紀念戳和原地故宮博物院郵局日戳,值得注意從2020年起中國所有日戳要註明所屬單位,北京不少郵局的日戳已加上「收寄」字樣,這顆未及更換。
小型張太大,原本擬計劃製作原圖片,不過也佔上明信片一半位置,都是往信封貼就算了。為了符合郵資效果,補加一枚1979年發行的《北京風景圖案》1元景山公園郵票。公園位處故宮的後方,票中心的萬春亭也是北京中軸綫的最高點,向南望可欣賞整個故宮;郵票中較低的八角形塔是觀妙亭。
台灣中華郵政由2019年起把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玉器印行16枚的《故宮玉器郵票》作為常用郵票使用,其實他們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把藏品印上郵票,不少郵票例如1962年的《故宮古畫郵票》即俗稱的「帝王圖」成為經典藏品。
自清末皇帝溥儀於1924年被趕離紫禁城後,中華民國政府於翌年10月10日隨即建立故宮博物院,中國大陸除1985年發行郵票慶祝建院60週年外,2015年10月10日發行《故宮博物院》郵票紀念建院90週年,今次4枚郵票繪畫各宮殿正面圖,底色配以皇室的黃色,然而始終和1985年一套差了一截,巧合的是台灣也以朗世寧來華300週年為由,在10月8日(10月9、10日為國定假日故提早兩天)發行一輯《清朗世寧古畫郵票》收錄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內收藏的5幅朗世寧畫作;2020年中國大陸再推出第二輯《故宮博物院》郵票以紀念故宮建成600週年,今次4枚郵票表現比較舒服,天空改配金色而且還是雕刻版和膠版套印,隨套票發行一片面積很大的小型張,以表現故宮整體佈局。

今次集合兩輯的《故宫博物院》郵票介紹,第一輯我沒有收集首日封了,只是有原圖片,但其中一片比較難找所以缺席,其實要補製也可以的,不過都隔太久而且網上也不缺這一塊放售,看準合適買一片也不遲;第二輯於2020年7月11日發行,隨武漢肺炎疫情「過去」,郵政局按計劃綫上和綫下同時發行,並沒有延遲或特別銷售措施。雖然北京在6月有第二波疫情,顯然因他們強行推行健康碼政策而當作沒有影響,甚至能如常進出故宮博物院郵局製作首日封或原圖片,衹是信封用了近一個半月才送抵,時間似乎有點長了。
第一輯的第一枚是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明信片是用上故宮全景,更可惜是郵戳正正落在午門之上。午門前方為端門及天安門,不過兩者不屬世界遺產範圍。
第二輯第一枚出現橫跨內金水河的金水橋,郵票為向東南方望,右面是第一輯出現過的午門背面。明信片可見雜草叢生,故宮自民國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都缺乏保養。
太和殿係故宮重要建築之一,處於整個宮殿的核心位置,早於明永樂年間興建,惟經歷數次火災,現今的建築是清康𤋮三十六年重建產物。
第二枚是太和殿後的中和殿,也是處於故宮的正中央,同樣也是最早期建成的殿堂之一。中和殿在明朝時期稱為中極殿,清順治二年改成現今名稱。
仍然處於中軸綫上的乾清門是進入乾清宮前的宮門,清順治期間始作為御門聽政之地,另外亦作典禮舉行場所。
在進入乾清門後就是乾清宮,係皇帝用作寢室地方,同樣也是故宮最早期建成的宮殿,除用作寢室外,也有用作處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