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回顧十五年|涉禽.印度支那三國
編寫日期|2023/11/19

自從由2008年底開始把集郵品掃描圖檔放上英文版網誌,發展至2012年踏足中國大陸的新浪博客開啟中文版的日子;可惜卻因為政治陰霾下在2018年回歸Blogger,隨後並把新浪博客的網誌關閉。至今天巧合是15週年的日子,這個特別的里程碑好應該用一篇文章懷念一下,畢竟也不知道有沒有另一個15年。
回看英文版的網誌,雖然自2017年之後已經沒有再更新,但據Blogger自己的數據每日都平均有10多人次探訪,
在1990年代的一段時間,柬埔寨郵票都被古巴郵票商Coprefil控制,雖然都會有不少當地題材郵票但更多的是對準集郵者的商業郵票,這些郵票卻仍然在郵政局售賣。踏進千禧年後印製郵票主導權重回郵政局,並大多數在越南印刷,這套2006年發行的涉禽郵票係其中之一,感謝本地一位柬埔寨專家的搭路,在2009年得到這個漂亮的信封。
有時甚至會比中文版為多,當然也不意外英文是更為國際化而中文則祇局限在華語圈集郵者:事實上華語集郵者都是比歐美為少也沒太多興趣上網交流。其實我過去曾把英文版的收藏品搬來這邊介紹,惟一般收視率也不是太高,我也是不會忘記收視率也不是唯一考慮,但明顯是華人對動植物類郵票不賣帳也沒有興趣,這也可以在郵政局公佈郵票銷量可以證明,亦可以從網上討論得知。我對此總是認為華人對於動物的認知是「背脊向天的都是食物」,以致牠們對這莫不關心,就如中國大陸多次因吃野味而出現如剛完結不久的武漢肺炎問題,但到今天牠們仍然不認為吃野味有何問題;相反地華人覺得人是萬物之靈,華人文化的郵票相對受歡迎和熱銷。

以我記憶所及又真的有些國家的郵票我還沒在這裡介紹過的,那趁今次:我想真的祇限今次把這些舊藏品再一次公諸同好。如果計「冷門」的話我想印度支那三國,即柬埔寨(Cambodia)、寮國(Laos)和越南(Vietnam)是真的少在這裡出現。這三個昔日是不同王國的國家,在十九世紀末連同廣州灣(即今日中國廣東省湛江市)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caise)(1)
1927年的印度支那郵票,圖案是今天柬埔寨吳哥窟(Angkor Wat)。

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率先在1945年獨立而越南共和國(南越)則在1955年獨立,兩者對立並隨即引發戰爭,1959年兩國卻同時發行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反華英雄《徵氏姐妹》(Hai Bà Trưng)郵票,這枚是北越的其中一枚。

至二次世界大戰被日本佔領,戰後法國歸還廣州灣給中華民國,而法國繼續管理印度支那部份。
寮王國和柬埔寨王國分別在1946和53年獲得法國政府給予自治,惟郵票絕大多數都在法國以雕刻版印刷,甚為精緻,上邊是1953年的佛像系列航空郵票與右邊的1966年吳哥遺蹟郵票。
與此同時越南民眾開始反抗法國殖民,1945年北越率先獨立,然後最終在1954年法屬印度支那解體成四個國家。不幸的是因中國大陸、蘇聯與及越南的共產勢力影響,整個印度支那持續混亂至九十年代才得到今日大致和平的局面。

現在的柬埔寨、寮國和越南是華語區民眾短途旅行的熱門地方,雖然近年受到區內特別是柬埔寨的詐騙活動影響,著名的吳哥古蹟仍然是必然的到此一遊之地。在郵政方面,似乎是深受貪污活動影響,使得在當地購買郵票、
(1)法國曾經在中國雲南省一些通商口岸開辦郵政服務至1922年,以法屬印度支那郵票加蓋法文地名在當地使用。
寄出郵件以至集郵活動都有股不可抗力因素從而困難重重,不過這些問題對一般旅遊人士都沒太大影響,反正現今去旅行都是用智能手機自拍打卡,再貼上社交媒體就可公諸於世,寄明信片已淪為老一代才會記得的「old-school」活動。
再次感謝上面的柬埔寨專家的介紹認識到旅居金邊的義大利集郵者Maurizio,他專門製作現代寮國的信封並在東南亞和澳洲區域享賦盛名,這幅2001年發行的巨型涉禽小全張係為日本郵票展覽而發行,同樣他們剛脫離Coprefil控制而自行請泰國代為印刷郵票。但Maurizio在2015年夏天因急病在義大利去逝,繼後當地的集郵品被前來的中國集郵者控制。
在近年才重修完成的塔鑾 (Pha That Luang)位處寮國首都永珍瓦塔鑾寺北面,在一世紀興建時原作為興都廟,隨後在三世紀被作為佛寺以供奉阿育王使團帶來的佛骨舍利,塔鑾於十六世紀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重建,並在塔身貼滿金箔。
受到法國的影響,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至今天仍然有特別供應的無齒孔郵票給集郵者,通常都是會按面值賣給訂戶或集郵組織。2013年發行的《春水國家公園鳥類》(Chim Vườn quốc gia Xuân Thủy)是4枚郵票和1幅小型張繪畫這個位處北部灣範圍能觀察到的涉禽,其中兩枚是港人熟悉的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和琵嘴鴨(Northern Shoveler)都曾出現過在香港2006年雀鳥通用郵票上,北部灣係這些候鳥最南過冬的地方。
這封是另一本地集郵者製作的國花雞蛋花,係每兩年一度的「東盟郵政」主題。
既然這裡是集郵網誌,那就重回集郵正軌,集郵是全球性興趣,那就什麼地方都會有人集郵了。然而相對起已發展地區,這三個國家至今天仍然有一些數量的集郵者甚至集郵組織,真的是多虧法國人留下的傳統,而實際上由郵政局的規則以至集郵者的玩法都非常承傳法式的作風,但無奈的是除越南外在網路上能找到的交往少之又少,以上三國的實寄封甚至原圖片也是在多方幫助之下才能完成,可惜的是那位義大利集郵者在2015年已經不在世上,僅在此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