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運動完結與緊接的大航海時代,十七世紀開始歐洲已經將他們的版圖擴展至新大陸的殖民地,西歐國家從其殖民地帶來前所未見的農產品和新的天然礦物,在急於將這些產品加工與運輸往全球各地下,Poster & illustration © Royal Mail | 有加工廠從原始以動物作動力的手作坊躍變成水力甚至後期燃煤的機械化工場,由於這些工序變得產業化,不少地方形成新的工業重鎮。從搭建工藝更為仔細的建構物開始;在跟著下來的十八世紀中葉成功研製出火車,自動汽車等交通工具。至近代的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科技再上一層樓,產業從機械化變成數據化,這個漫長的進程一般稱作「工業革命」,而通常往往按使用能源來劃分為三次的工業革命。然而十七世紀至今天都剛好經歷了四個世紀,不少當時先進的工場、建設與市鎮到今日變成歷史遺跡。 |
到今天,西歐國家不少類似的工業建設都作出保育甚至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們今次首先到英國打比(Derby),有關於工業革命題材的郵票除英國之外一直都較少發行,1989年英國曾發行一套 ⇠ 《工業考古學》郵票描繪四座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建築,這幅補製的原圖片是1781年通行的鐵橋谷鐵橋(Ironbridge),在未有鐵橋前該處因位於塞文河而稱作塞文谷。 | 然後到不遠處歐洲大陸的德國埃森(Essen),這兩座市鎮雖然並不大,但在昔日曾是第一及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工業重鎮,兩座城鎮的工廠風格也是截然不同。而在西歐的工業國家為推廣他們的工業歷史在1989至99年的十年間規劃出「歐洲工業遺產之路」(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ERIH),這兩個地方除了在這個項目內,他們都同樣在2001年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