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真實變虛擬|龍獅文化.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寫日期|2021/2/28

一直以「文化沙漠」之名享譽國際的香港其實暗藏不少地道而富華人傳統特色的打醮活動以驅除瘟疫或祈求平安,當中的舞龍舞獅表演更是這些節日家常節目。然而這兩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全部活動都一一取消,但香港郵政卻在去年發行一套相關郵票描繪龍獅文化。
踏進二十一世紀,各國開始意識到不少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因科技進步而遺忘、失傳的命運,例如說上年曾經介紹過的「獵鷹」狩獵活動,是唯一與雀鳥有關的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洲太平清醮
澳門舞醉龍分別
在2011年和2006年入選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雖然舞醉龍
和近年太平清醮都是每年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當日
舉辦,而且據說是
驅除瘟疫而來的活動,
不過舞醉龍原於香山
一帶而太平清醮則是居於
長洲的海陸豐人而來。
公約締約國都嘗試把自家的傳統文化活動逐一調查,先由地方開始,然後至國家級的名錄最後才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審核成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惜由於目前香港下屬於中國,故要先建立一個屬於香港自己本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要中國有關方面認定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才可以上報聯合國,並不能以「中國香港」身份直接上報。


文化不分界|除了大中華區和南洋一帶,舞龍舞獅文化早已散遍全球,在外國不少人也熱衷在節日加插這類表演,這片原圖片是葡萄牙2008年的《歐洲世界文化交流年》郵票中的舞龍。
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相關網站資料,首20個項目在2017年被列進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有部分在香港未有建立名錄之前已經被進一步評核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大家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和端午節(此不等於大澳端午遊涌)並不屬於香港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甚至清單之內,卻是中國國家級及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香港本地名錄中的粵劇則是至目前唯一一個項目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20個項目之中以「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佔最多數,在「表演藝術」一項中粵劇和舞麒麟也是和本地節日儀式有關的表演節目。

長洲太平清醮除了上面原圖片的飄色外,還有舞獅和舞麒麟表演活動,不過要注意明信片上舞麒麟是閩南海陸豐人的一種,不等如坑口客家人舞麒麟,他們外觀、形態和大小上明顯不同。
就以「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的項目為例,每年都會有舉辦相關的節慶活動,近年香港旅遊發展局更落力向海外推廣這些活動吸引世界各地旅客來港欣賞和參與,以致這些活動例如長洲太平清醮和大坑舞火龍在國際間名氣提高不少。

旅居香港的倫敦插圖師
Theodora Whittington
所繪的舞獅圖,在外國人
眼中舞龍舞獅代表了
大部分的華人文化。
不幸的是隨2019年底開始的武漢肺炎疫情從中國開始侵襲全球,各國相繼暫停旅客往來並因聲稱控制疫情原因停辦節日慶祝活動,在香港有悠久歷史的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遊涌、盂蘭盛會和大坑(及薄扶林)中秋舞火龍都暫停舉辦一年甚至兩年,而最具諷刺的地方是這些活動原於驅除瘟疫、祈求風調雨順,卻因為疫情而暫停。

最後循例是一個實寄首日封,就直接在長洲寄出。除了舞貔貅和舞龍有沒之外,長洲太平清醮都會有舞獅和舞麒麟表演。
香港郵政在去年2月以《龍獅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題發行一套郵票,當中舞龍、舞獅係屬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不在香港名錄之內;舞貔貅則只屬香港及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坑口客家舞麒麟和大坑中秋舞火龍如上介紹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題目雖看似統一但選材卻很混亂,郵政局的郵票說明亦非常不足,看得一頭霧水。郵票圖也給不少人誤會的地方,例如說香港舞麒麟是有分本地、客家和海陸豐三個派別,郵票上應該如小型張一樣清楚說明是坑口客家麒麟,麒麟的面亦畫得不夠仔細;大坑舞火龍則出現放煙花的美術放果,現實中卻沒有煙花表演。當然,郵票整體效果仍然十分亮麗,祇是細節位置有極大進步空間。

今次除不少人擁有的香港旅遊發展局印行的大坑舞火龍明信片外其他明信片也不難尋找,特別是一些在傳統鄉村和市鎮活動拍照的明信片,如果配合當地郵政局日戳比起只蓋首日特別戳更為有趣。
由2004年開始旺角街坊會每年都會主辦大角咀廟會以慶祝洪聖誕,每年農曆二月都會在大角咀洪聖廟出面的福全街擺設攤檔市集,表演舞龍舞獅至夜晚,兩塊明信片分別是第五屆(2009年)和第十三屆(2017年)時派發。
自1963年開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舉辦的元朗十八鄉天后誕巡遊都吸引不少區外遊客到訪欣賞,其中最吸引的是傳統舞龍活動,2019年更達18條之數。原圖片雖不是貼上今次的郵票,但2012年的《歲次𡈼辰》中的舞龍更為生動。
只有大坑和薄扶林村兩處的舞火龍被登錄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惟只有大坑一處是進一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因此兩種小型張都是「大坑舞火龍」了。原圖片應該也不用多介紹,郵票發行當日以噸計消耗。

感謝|香港郵政集郵組、長洲郵政局、大角咀郵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