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雷蒂亞鐵路(Rhätische Bahn, RhB)係位於瑞士東南的格勞賓登州境內,自1888年起以窄軌鐵路川行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區,以庫爾(Chur)為基地的鐵路經過多年擴建後以數條支綫聯繫格勞賓登州的山區村莊與幾個大城鎮,最先通車的是1890年的普勒蒂高爾綫 1989年迎來雷蒂亞鐵路的普勒蒂高爾綫首階段通車百週年,郵電部為此發行了一枚郵票和開辦臨時郵政局攤位。
阿羅蕯支綫的呂恩-卡斯蒂爾(Lüen-Castiel)車站曾經出現在1947年的《國家附捐》郵票上,目前車站仍然有恆常列車服務。
| (Prättigauerlinie),係連接蘭德誇特(Landquart)與達沃斯(Davos);達沃斯連接菲利蘇爾(Filisur)的支綫則在1909年通車,在這裡與阿爾布拉綫連接令鐵路網變成一個圓環。而1999年通車的費萊納綫(Vereinalinie)更提供了另外一條捷徑,從庫爾到達克洛斯達斯(Klosters)後經過一條19千米的隧道𣾀合來往施庫奧爾(Scoul)與聖莫里茲的恩加丁綫(Engadinerlinie)。另外雷蒂亞鐵路還有一條支綫係由庫爾開往阿羅蕯(Arosa),這條路綫除在庫爾用以調度的側軌外完全獨立於整個雷蒂亞鐵路環形系統。支綫中以跨過普羅蘇爾河全長284公尺的朗維斯高架橋(Langwieser Viadukt) 瑞士郵政在2010年以現今使用中的ABe 8/12型列車印行了一枚郵票慶祝伯爾尼納綫百週年,惟僅在版票邊陲印上布奧西奧螺旋橋(Viadotto elicoidale di Brusio) 剪影圖,可惜與郵票有關的郵政局和圖戳在2019年撒銷;至2018年的《瑞士火車站》(Schweizer Bahnhöfe)通用郵票 「首度」出現這條路綫的建築阿爾卑格呂姆(Alp Grüm)車站。
義大利郵政也在2010年伯爾尼納綫百週年之際發行雷蒂亞鐵路阿爾布拉綫與伯爾尼納綫世界文化遺產郵票,票圖出現朗德瓦蕯橋。
| 係世界上第一座以鋼筋混凝土構造的橋,它以創新建築方法成為現代橋樑中經典,在1914年完工時是世界最長的鐵路橋。
最經典的應該是阿爾布拉綫(Albulalinie),從海拔697公尺高的圖西斯(Thusis)向東南方海拔1.774公尺高的滑雪渡假勝地聖莫里茲(St. Moritz),係在1899年開始興建並在1904年完工通車,這中間經過55道石建橋樑與39條隧道,有些更以螺旋形式建造,全長接近62千米長的鐵路成為經典的窄軌鐵路,今天鐵路綫發車點大部分都由庫爾開始。另外一條鐵路綫也同樣是令人驚嘆,係由聖莫里茲開始,向上爬上海拔2.253公尺的伯爾尼納山口後以多個「之」字形軌道向山下布魯西奧(Brusio)進發,最後橫越國界以義大利北部城鎮蒂拉諾(Tirano)為終點,這裡僅海拔429公尺高,落差異常巨大,全長60千米被稱為伯爾尼納綫(Berninalinie)的系統在1906年開始分段建築並在1910年完成,至今仍是歐洲最高的橫越山口鐵路錢。
這幅原圖片之前曾介紹過了,但卻與雷蒂亞鐵路與景觀世界遺產有關,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邊界,蓬特雷西納(Pontresina)附近的莫特拉奇冰河(Morteratschgletscher)大半部分也屬於這項文化遺產的核心區域。從明信片上可見冰河在上世紀初仍處於郵票上標示的紫色綫上,然而到了本世紀初卻下降至橙色標綫以下,這說明氣候變遷對冰河的影響。 在核心區域內還有布奧西奧自青銅時代所建的正圓拱型石屋(Crotti),這些早已荒廢的建築廣泛地存在波斯基亞沃山谷(Val Poschiavo)之間,兩處地方都是伯爾尼納綫經過之處。
|
 百年的山區鐵路|在1923年建成通車的森特瓦利鐵路(Centovallina)也是連接瑞士和義大利邊境,瑞士一邊是提契諾州的盧加略,另外一端是義大利多莫多索拉(Domodossola),郵政局特意在前年印行郵票慶祝百週年, 郵票圖出現了偏僻的山區小村因特拉尼亞(Intragna)和前面的伊索爾諾橋(Isornobrücke),小村中央的高塔是提契諾州最高建築聖哥達多教堂(Chiesa di S. Gottardo)鐘樓。 |
雖然策馬特(Zermatt)是滑雪勝地可並不是在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山腰處滑雪,主要滑雪場還是對面的戈爾內格拉特(Gornergrat)冰河區。
| 伯爾尼納綫從義大利開出不久後經過布奧西奧螺旋橋與到達貝爾尼納山口前路段進入阿爾卑格呂姆車站的180度大迴旋,還有在伯爾尼納山口穿過比安科湖路段。而阿爾布拉綫則以多道石橋和螺旋隧道吸引遊客到訪,菲利蘇爾附近的朗德瓦蕯橋更係鐵路綫的代表,七孔石橋一端是懸崖路段,另外一段則直接進入岩石隧道直通菲利蘇爾車站,其畫面這數十年來頻繁地出現在官方海報、旅遊網站或明信片上,除了主要班車外阿爾布拉綫路段更是遊瑞必坐的「冰河快車」(Glacier Express)的行駛範圍,這種被譽為「世界上最慢的快車」 這幅經典的朗德瓦蕯橋圖片經常出現在現代格勞賓登州明信片中, 標題「伯爾尼納快車」係指庫爾至蒂拉諾直通班次。
| 自1930年開始就從聖莫里茲出發至庫爾,在這裡更換齒輪軌機車後沿阿爾卑斯山脈直奔瑞士南邊另一滑雪勝地策馬特,至今服務從未間斷。這兩條獨立營運路綫原先是嚴重虧損,在1940年伯爾尼納綫被雷蒂亞鐵路併購,得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旅遊業篷勃發展成為雷蒂亞鐵路最著名部分,1969年首次開辦了從庫爾直通蒂拉諾的班次,並在1973年正式名命為「伯爾尼納快車」(Bernina Express),至今天仍然每日對開一班。
2008年瑞士聯合義大利成功申報雷蒂亞鐵路中的阿爾布拉綫、伯爾尼納綫與及 1 2 3 4 現時僅6條鐵道綫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除雷蒂亞鐵路外,還有1998年的奧地利 1 塞默靈鐵路(Semmeringbahn);印度山地鐵路(Mountain railways of India)則包括1999年 2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2005年齒輪軌的 3 青山鐵道(Nilgiri Mountain Railway)及2008年 4 卡爾卡-西姆拉鐵路(Kalka–Shimla Railway)。
| 沿綫景觀為世界文化遺產,係繼奧地利塞默靈鐵路及合共三條印度山地鐵路路綫後第三組鐵路世界遺產。
瑞士郵政僅在1999年發行了一幅郵資明信片紀念費萊納綫通車,支綫原計劃是避開費磊拉山口(Flüelapass)在冬天雪崩風險,最終變成克洛斯達斯與采爾內茲(Zernez)之間鐵路乘客的捷徑。其19千米的隧道係世界上最長窄軌鐵道隧道,兩地之間車輛需靠鐵路運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