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鄉鎮之光【第三季】4巴爾幹仙境|斯洛文尼亞布萊德
編寫日期|2025/3/8

斯洛文尼亞靠近阿爾卑斯山南面山脈有座聞名多個世紀市鎮布萊德(Bled),這座小城鎮幸運地因香港旅行社近年開發的巴爾幹半島旅行團到訪城中被旅行社或者台灣人稱作「碧湖」的布萊德湖才進入香港普通遊客眼簾,不過南歐深度遊的遊客卻很早在行程中必定到此一遊,那麼這裡有什麼特色而令世界各地遊客慕名而來?
布萊德以至整個南東南阿爾卑斯山區早在古羅馬時期已有人居住,但直到中世紀時期才變得熱鬧,1004年布雷薩諾內采邑主教區(Principato Vescovile di Bressanone)從德國國王得到義大利北部包括布萊德地區的管理權,並在數年後的1011年得到布萊德在內多個城堡和莊園,使主教區可以管理整個地區近八個世紀。在近現代,隨著布雷薩諾內采邑主教區在1803年的管治完結,布萊德落入奧地利帝國手中,甚至乎不久之後拿破崙東征時被法國侵佔而在1809年短暫撥入伊利里亞行省(Provinces illyriennes),然後也隨奧匈帝國成立併入奧匈帝國。
縱使布萊德是旅遊勝地但斯洛文尼亞郵政並不經常印行這裡的郵票,除了從布雷薩諾內采邑主教區1004年得到這片土地起計,在2004年慶祝建城1000週年外,2017年終於再次見到她的身影,是為旅遊為題目的自動黏貼常用票,2018年這票再度添印惟齒孔並不相同。斯洛文尼亞對常用郵票發行並沒有首日圖案郵戳,銷原地布萊德郵政日戳便十分合適了,這幅明信片是南斯拉夫時期印行,明信片上有當時統一使用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拉丁字母國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阿爾卑斯山整個東南地區瓜分至奧地利與南斯拉夫,今天布萊德是斯洛文尼亞西北國際間著名的旅遊城市。

講了一整段布萊德的歷史,其實這個旅遊城鎮始於她在十九世紀建成現代城鎮開始,布萊德湖(Blejsko jezero)
1951年8月16日第1屆世界跳傘錦標賽在布萊德舉行,為此郵電部印行了兩枚郵票,第二枚是藍色的布萊德風光加蓋票,不過這票原票是同年5月14日發行的咖啡色航空郵票,故藍色是特別為這次活動添印後再加蓋。

1959年南斯拉夫發行了一套9枚的南斯拉夫風光郵票,選輯國內不同特色景點,現今這些地方隨南斯拉夫解體而各散東西,其中一枚是現斯洛文尼亞布萊德,這片是1965年製作的原圖片。

周邊的村落與及農戶慢慢變成有錢階層的別墅,甚至後來因其湖邊的美景吸到到投資者在此興建飯店和旅館。當然,單純的一個湖是不會太過吸引的,在1011年布雷薩諾內采邑主教區得到的其中一個城堡就是座落在湖邊懸崖之上,這個現今稱作布萊德城堡(Blejski grad)的中世紀時期建築在歸入主教區財產前實際已經存在,但除鐘樓係以羅馬式風格建築外其餘部分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相信是隨後加建防禦工事而改建的。布雷薩諾內采邑主教區得到城堡後歷代主教以此為住所八世紀,直至1804年奧地利帝國建立將主教區世俗化而被逐,輾轉至今成為歷史博物館,也是斯洛文尼亞最悠久歷史與最多遊客參觀的城堡之一。

布萊德的重要景點仍然是布萊德湖,這個僅1,45平方公尺的小湖在台灣旅客與香港旅行社間稱作「碧湖」的冰蝕湖,係以古老的冰河慢慢演變而成,現今布萊德也沒有冰河可以觀賞,相反地因其地理位置而四季分明。根據出土文物在史前青銅時代布萊德湖已是崇拜中心,甚至發掘到墳墓的存在;至中世紀湖邊的懸崖建有上段提及的城堡,十七世紀末時湖中稱作布萊德島(Blejski otok)的小島興建了聖母蒙召升天堂(Cerkev Marijinega vnebovzetja),52公尺高的塔樓算是布萊德最高的建築物。聖母蒙召升天堂也是熱門的婚禮舉行勝地,因其重點是主教堂前至上岸處有一條自1655年已有記載共99級的巴洛克風格石梯,要從湖邊到小島或是湖中的交通工具僅有一種稱作「pletna」的人工小艇,這種小艇的歷史可追溯自1590年。

現代的布萊德除了國際著名渡假區,布萊德湖因共最長距離有2.120公尺也非常適合舉辦賽艇比賽,這裡在1966、79、89和2011年共舉辦了4次的世界賽艇錦標賽(World Rowing Championships),
雖然首日圖案戳是圖畫展出原地盧比安納,但我決定使用戰前印行的明信片故銷布萊德郵政局日戳更加合適,我為此製作了3片,似乎僅有這片字釘最清晰,幸而他們蓋上了首日發行日期。
原定2020年會再度回歸布萊德舉行,可惜是因武漢肺炎疫情而連同翌年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一屆一併取消。

十九世紀時期也吸引了奧地利帝國的畫家馬克.佩恩亨特(Markus Pernhart)在布萊德生活,他生於現今奧地利貼近斯洛文尼亞的克恩頓州,在當時而言整片地區都屬於奧地利帝國,
食才是重點|可以肯定全篇文章所講的事一定不及布萊德著名的甜點布萊德蛋糕(Brejska kremšnita)吸引,這是一種原自奧匈帝國時代以酥皮、雲呢拿忌廉與及吉士奶油製作而成的三層蛋糕。
故斯洛文尼亞去年的「傑出人物」(Znamenite osebnosti)郵票系列中亮相以紀念他誕生200週年,斯洛文尼亞郵政在新郵介紹的小冊子雖說明他是奧地利帝國的人卻稱他是第一位斯洛文尼亞風景畫畫家。郵票中的布萊德是他在1854年所繪,或者不少人覺得為何繪畫晴朗的布萊德卻像天陰的景色,不過整體陰暗色調而寫實卻是他的繪畫風格,惟這個經典的取圖角度在現今卻變成社交媒體氾濫的「打卡」熱點,這幅圖畫現在收藏在首都盧比安納的斯洛文尼亞國家美術館(Narodna galerija, Ljubljana)。
這兩幅原圖片郵戳便稍為模糊,應該是撥輪式字釘有所磨蝕,這樣情況很多時都無法避免,唯有多製作幾幅從中挑選。全部明信片印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期間,這時期巴爾幹半島包括布萊德這裡歸屬奧匈帝國範圍,故明信片印上德文城市名稱「Veldes」,上面兩幅明信片說明係德文的「卡拉萬克斯山脈下的布萊德」,卡拉萬克斯山脈(Karawanken)連綿奧地利與斯洛文尼亞邊界大半部分地區。
伸延閱讀|
#周遊列國:懷緬南斯拉夫|巴爾幹地區四國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