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以郵票諦結友誼|香港與法國、芬蘭和葡萄牙聯合發行

郵局除開昔日由Crown Agency所統籌的英國皇室與國際事務郵票,第一套與他國聯合發行的郵票是1999年星嘉坡的《旅遊業》,發展至今年與法國聯合發行的《藝術》,共有12套相關的郵票發行。雖然聯合發行並非新事,但比傳統純紀念和特別郵票有多些玩法,新加入的收集者也有不少。
Le champ de courses. Jockeys amateurs près d’une voiture. © La Collection / Artothek
今次的聯合發行郵票遲遲不肯公開郵票圖案,據說是因為法方對選圖有些要求。不過縱使如此雙方都擬定在五月發行以配合每年在香港舉辦的「法國五月」活動,整個月都會在各個文化場所作電影放映、藝術展覽和文化講座。然而郵票選題係兩地博物館收藏的十九世紀畫作和現代雕塑,我沒有製作法方的郵品了,就祇有製作了香港一方的收藏地原地封,1,40元一枚係由佚名華人以西方水粉材料繪畫的《杜格拉斯堡》,這建築自1953年開始由香港大學接管並在1995年列為法定古蹟,至於畫作則一直收藏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其原地是西營盤郵政局;2,40元係近代華人張義製作的《跋扈將軍》雕塑,整體卻是更像一隻螃蟹,以表現將軍的威武,這雕塑現時放在尖沙咀香港藝術館外廣場,原地理所當然是尖沙咀郵政局。
法國原圖片協會一如往常每套法國郵票都會專印一組明信片供會員購買製作原圖片或製作完成的成品,他們對於有版權的肖像、攝影作品或藝術品也事先取得相關擁有者同意或批準,才予以印刷明信片,故此他們的明信片大多沒有太大問題而可安心選購。這是雷蒙.杜尚-維庸在1914年創作的銅製雕塑的《馬》,現收藏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另外《賽馬場-靠近馬車的業餘騎手》則是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在1876至87間所繪,畫作現今收藏在巴黎奧賽博物館。
Le Cheval. © ADAGP, Paris 2012, © Collection Centre Pompidou, Dist. RMN / Adam Rzepka
2005年係與葡萄牙聯合發行的《漁村風貌》,香港不意外是大嶼山大澳而葡萄牙是蘇特雷河口的卡拉斯凱拉(Carrasqueira),這個地方除自由行或是背包客基本上無人所知,如此一來就似乎是個「世外桃源」,話雖如此其實就祇是在大里斯本區塞圖巴爾(Setúbal)對岸。兩者相同之處,就是都是大海被天然海堤所隔,在水退時露出水下的泥灘;還有是以木搭建的渡橋和居室。卡拉斯凱拉並未設有官方營運的郵政局,惟僅有一所郵政代辦所,不過最近也被裁撤了;而大澳郵政局早在1914年使用,二戰後至1962年重新營業至今。
2007年除了與中國聯合發行的一枚《香港主權移交10週年》郵票外,在十一月與芬蘭聯合發行一套《木藝精華》郵票。在芬蘭而言由於森林範圍廣泛,不少人係以木藝工匠為生,從枱面上的燭台至大型傢俬以至木屋。不過在香港來說,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少廠商將製造木傢俬工序北移,而香港的木材大都依靠中國或東南亞進口,故此此套郵票選題確實莫名其妙。無論如何,香港一方郵票是中國清代夔龍紋紫檀太師椅,這椅並非博物館收藏品,甚至直到現在中國有廠商進行仿製售賣。原圖片所用的明信片係香港藝術館書店售賣的復刻版古典明信片,係英國畫家Thomas Allom所繪的《豪門嚥客》(Dining Party in a Mandarin’s House)中宴會用太師椅,一般來說祇有大戶人家才有能力購買太師椅使用,原畫作現今收藏在美國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違規作業?|非正常途徑下寄出的欠資掛號郵件

很多朋友經常認為香港經過170年的開放發展,逐漸成為一個有規則有法律的國際城市。受規則和法律的限制,相信本地居民大部分都會遵守各項規則,例如說室內地方及巴士總站抽煙罰款1500元、停車3分鐘不關掉引擎罰款320元等等,只是這些想當然往往未能反映整個社會實際情況。


在英式郵政系統一直存在「以非正確渠道」投寄需在櫃位交寄的郵件,一般都會稱作「Posted out of course」,然而不少地方已取消這種安排。
實際上如果全部市民能自律的話,又是不是需要這樣多的罰則呢?說回郵政本身,香港人短付郵資有不少,據2010年審計署報告稱,有百分之七郵件郵資不足而沒有被郵政局處理或僅是發出通知卡補付郵資並放行郵件。香港郵費於東亞地區已屬最便宜的地方,但仍有不少市民於故意或非故意情況下短付郵資實屬不能理解(當然免費就最好了)。

聰明的你可能發現不寄回通知卡又怎樣?實際上就是不怎麼樣的⋯下面兩個首日封及信封示範香港郵政怎麼樣處理。事實上規矩是就向收件人收取差額,不過大部分都不了了之,欠資標籤的出現往往是集郵者自己去派遞局補回差額,但不要自己貼,規定上是不認帳的。

第一個首日封係航空掛號寄直布羅陀銷特別郵戳,郵票總計$8,8短付$7,2郵資。於寄出第二日收到欠款通知卡追收$7,2郵資,不過該卡已經成為收藏一部分從未寄回;第二個首日封係本地掛號同樣地銷特別郵戳,郵票總計$13,2短付$1,2郵資。收到後拿回派遞局補回差額,故欠資標籤是派遞局貼的。
通常來說,本地短付郵資向收件人收取差額的雙倍款額;而海外郵件會發追收欠款通知卡但郵件隨即放行。
香港自1923年開始印行欠資標籤,圖案至1987年都是維持了64年的天秤圖案,1987年更新了圖案並因不帶英皇徽號而順利過渡政權移交。最後一套欠資標籤在2004年發行,最終在2016年2月21日後全面停止使用和售賣。
製作欠資郵品在本港僅屬九牛一毛,本地確實不缺好此道者,有的更租借郵政局信箱以作接收欠資郵品之用。

有銷鋼戳的欠資封嗎?就是有,下面信封貼的郵票正是失效郵票,銷國際郵件中心IMC-6單圈鋼戳(單圈鋼戳屬櫃臺郵戳)掛號寄阿爾及利亞,同樣收到欠款通知卡追收$16,0郵資,當然⋯該卡也成為收藏一部分。
特別在於當設有信箱的郵政局關閉之時,預早購買好欠資標籤(即欠資郵票:按集郵組闡明因沒有預付郵資功能不會稱為郵票,未使用的欠資郵票可於郵政總局集郵櫃位購買)即場製作欠資郵品:例如貼$1,0郵票蓋郵局單圈郵戳再貼80¢欠資標籤蓋有郵箱服務的郵政局雙圈郵戳(即信箱局郵戳),但按香港郵政規定欠資標籤不可以由顧客預早貼好,而且蓋銷日期不合常理(即銷同一日同一郵局單、雙圈郵戳而未經實寄),故此類郵品只作郵局郵戳尾日記錄。事實上製作欠資郵品確實用任何方法都是「違規」,如要硬說必須跟隨郵局規定根本上不可能的。

因北角郵政局屬信箱局故該局除有平常櫃台使用單圈郵戳之外,另外有一把雙圈郵戳作退件及蓋銷欠資標籤之用。圖為2008年5月14日寄出的掛號郵件,正確郵資應為$12,4,於北角郵政局5月17日服務尾日領取後自行補貼80¢欠資標籤蓋當日雙圈郵戳。此封非經櫃臺投寄,故郵票蓋銷國際郵件中心雙圈郵戳並於封背印章說明此封於5月14日補辦掛號手續。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鸚鵡與風|非洲和美洲世界自然基金會鸚鵡郵票

記憶中亞洲好像沒有發行過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鸚鵡郵票,所以本文祇有美洲和非洲的同類郵票。實際上雖然收集過的只有3個是從美洲寄出的實寄封,但美洲地區是發行過鸚鵡郵票最多的地方。最後一個英國首日封我沒放錯,郵票上的紫藍金剛鸚鵡可真是只能在巴西和玻利維亞一帶熱帶雨林找到。


上一篇介紹過大洋洲瓦努亞圖、庫克群島和斐濟的鸚鵡封,大概是比較雜亂今次要貼非洲和美洲就不分別介紹了。非洲的鸚鵡最有名並且人見人愛的應該是桃臉情侶鸚鵡(Rosy-faced Lovebird),可惜從未發行過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而桃臉情侶鸚鵡最著名的是安哥拉1951年發行的24枚雀鳥郵票中最高面值那枚,那套票真的非常經典和驚艷。香港除桃臉情侶鸚鵡之外,最多人養的是非洲灰鸚鵡(African Grey Parrot),它們有兩個亞種。無論那個亞種,大部份資料聲稱非洲灰鸚鵡有二到七歲人類的智商、兩歲小孩的情感。

下面的封有些是帶有插圖,
並不是在當地購買,而是自己無聊於寫生簿用原子筆(真的是多人嫌惡的黑色原子筆)畫的。畫完成後掃描進電腦後上色,因限制在3-4色故有點像以前法國雕版郵票,最後當然放進準備好的信封草圖檔案補加說明、地址印成信封,嘿嘿 !!

至於左邊介紹的郵票是英國紀念世界自然基金會50週年紀念而發行,全部14種動物沒一種能在英國找到,真有夠差的郵票。下次有機會介紹一下世界自然基金會50週年郵票,雖然仍未完成。
毛里求斯(Mauritius)|毛里求斯長尾小鸚鵡 (Mauritius Parakeet)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ão Tomé e Príncipe)|剛果灰鸚鵡 (Congo Grey Parrot)
馬拉維(Malawi)|尼亞情侶鸚鵡 (Nyasa Lovebird)
贊比亞(Zambia)|黑頰情侶鸚鵡(Black-cheeked Lovebird)及鞍嘴鸛(Saddle-billed Stork)
古巴 (Cuba)|古巴小鸚哥 (Cuban Conure)
牙買加 (Jamaica)|黑嘴亞馬遜鸚鵡 (Black-billed Amazon)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亞種總是瀕危|雙黃頭亞馬遜鸚鵡和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

收集鸚鵡郵票,最令人懊惱的是一個物種會分出多達廿種亞種,原因是鸚鵡的活動範圍非常局限,縱使是同一物種但不同亞種的生活範圍並不完全重疊,隨時間轉移,亞種之間便會出現不同的特徵,今次介紹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和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分別是拉丁美洲黃冠亞馬遜和西南太平洋虹彩吸蜜的亞種。


事實上,如果是認真收集鸚鵡郵票的話,首先應買一本參考書以作參考,我會推薦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Parrots of the World》,𥚃面已經包括現有野生的鸚鵡物種,以牠們的屬分類,並列有物種下的亞種拉丁文學名、具體形狀、插圖和棲息範圍地圖。當然如果難以找尋,這本書也有電子版本。我兩種版本都有,惟電子版因遷就檔案大小,故插圖和地圖都頗為模糊,要買印刷版或者直接找出版商較為妥當。

All maps © 201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很可惜蓋不到那顆精美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首日戳,但日戳還可以,畢竟這些地方的原圖片比較少人製作。找片時必須仔細留意鸚鵡的身體特徵,有一點不同都會是另一物種。因版權關係我祇把其指名亞種和三種亞種生活範圍地圖掃描,綠色部分可見牠們伯利茲亞種活動範圍包括大部分伯利茲,而學名Amazona ochrocephala belizensis到今天因雙黃頭亞馬遜鸚鵡成為獨立物種演變成Amazona oratrix belizensis
入正題的話首先我要先介伯利茲在2009年發行的《瀕危雀鳥》(Endangered Birds)郵票,這是一套五枚郵票描繪中美洲北部的五種瀕危雀鳥,我是不知那𥚃來的勇氣直接以電郵查詢,雖然不接受信用卡購買郵票,但卻可以以美元現金向他們購買,如此這般我就不擔心了,不過也都是要安全一點,以掛號寄出現金僅訂一套。是的,就是一套,因為路途遙遠信件還要經過美國中轉,中間便有不可抗力的危險,憑退回的信件看到要兩個半月才到達。這套郵票最喜歡的是第一枚雙黃頭亞馬遜鸚鵡(Yellow-headed Amazon),這種鸚鵡不少較守舊的動物學家和參考書都會列入黃冠亞馬遜鸚鵡(Yellow-crowned Parrot)的亞種,然而有不少觀鳥學者把兩種物種獨立,形成學名有分別打成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Amazona oratrix,這個情況亦反映到郵票之上。

這套郵票的特別郵戳竟然就是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這是並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但他們用以包裹郵票的小信封就蓋了給我。其實這對我沒太大影響,他們因為預計都是蓋郵政總局的日戳給我就算了,僅因為來回書信也花了近一年才製作完成,所以郵戳都是2011年了。另外我也把其餘四枚郵票用在信封上,今天來看我是覺得比較可惜,如果能夠全都做到原圖片似乎是最理想,祇可惜畢竟很多東西都沒有「如果」。

伯利茲的郵票曾有一段時間交予英國Crown Agency代理製作非本土如迪士尼題材,甚至曾經在1984至85年以「Cayes of Belize」為名額外發行郵票,

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為虹彩吸蜜鸚鵡的亞種,其不同之處是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全身的羽毛顏色較淡,這明信片明顯是虹彩吸蜜鸚鵡,在明信片底下學名已清楚表明。從地圖可見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僅分佈在所羅門群島和瓦努亞圖,瓦努亞圖在2011年正好為此發行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
這些郵票被一些不知情的集郵者以為不能貼信使用而慘遭聲名狼藉,但郵票卻到今天仍然可以在全國通用。

講到商業郵票在西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也是有不少這樣的郵票,代理商也頻繁地更換,現在的代理是立陶宛商人Stamperija,他們的產品比美國猶太人團隊IGPC為佳,最近他們為所羅門群島製作了一套頗為漂亮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是杜科波氏鳳頭鸚鵡(Ducorps’ Cockatoo),我當然為此製作了信封一枚。然而我要介紹的是我寄去補做的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Massena’s Lorikeet),這枚郵票是1996年伴隨一套五枚的鸚鵡郵票而印行,印刷廠是英國Walsall Security Print,
一如所料郵票紙張質量欠佳,在香港這種潮濕天氣極易生黃點,無奈祇好撕下製作原圖片。不同於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鳥類學者一致歸類馬仙納氏虹彩吸蜜鸚鵡為虹彩吸蜜鸚鵡(Rainbow Lorikeet)亞種,其學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massena,故至目前並沒有獨立成種。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殿堂級雀鳥專題郵票|安哥拉1951年雀鳥郵票

在往日雖然以雀鳥為圖郵票在很早期已有出現,但收集郵票絕大多數都按國別收集而不會按圖案劃分。戰後經濟和科技增長快速,到1940年代末以山洪暴發之勢出現,1951年葡屬安哥拉首先以多色攝影凹版印刷24枚鳥類大套票,到今天仍然是經典。


就以雀鳥專題來說,在十九世紀末就已經斷續有國家在他們的通用郵票上繪畫他們的國鳥,至二十世紀初航空郵遞開始,航空郵票出現,
12


3
1 紐芬蘭(1897):紐芬蘭400週年-柳雷鳥(Willow Ptarmigan) ;
2 列支敦士登(1935):航空郵票-鶚(Western Osprey) ;
3 智利(1948):智利鴿(Chilean Pigeon)
除了慣常出現的飛機圖案,也更多是雀鳥為圖。然而當時無論是以雕刻版或攝影凹版印刷都係以單色或雙色套印為主。3 1948年智利為法裔博物學家克勞迪奧.蓋伊(1800-1873)在1844年所著的《智利物理和政治史》(Historia física y política de Chile)印行100週年(按:顯然已經過了紀念週期而發行)而發行紀念郵票,就是25種智利尋找到包括鳥類、哺乳類和植物的不同野生物種,而且更是分開三種不同顏色,算是開啟專題郵票的大門。不過要講到單一純粹就是專題郵票,就數葡萄牙當時的屬地發行的大套票莫屬,
整套24枚郵票我也是如往常一樣以貼票紙貼在活頁紙上,可惜當時未有電腦排版軟件,祇好手寫資料。 最高面值50Ags.的桃臉情侶鸚鵡(Rosy-faced Lovebird)除了雀鳥專題必不可少的郵票外也是收集鸚鵡郵票的同好必有項目,這個右上角八方連其實也不是多見。
諸如同樣在1951年發行就有莫三鼻給的《熱帶魚》和安哥拉的《雀鳥》,都是24枚的大套票;1953年澳門的《本地花卉》雖非大套票但整套也有十枚,而且全都以彩色攝影凹版在瑞士或葡萄牙印刷,在當時來說因印刷接近拍攝效果,都是驚艶的經典之作。往後不少國家都參考這些例子而直接發行並沒有紀念目的的動植物郵票,至近年更進一步出現人文科學類題材郵票。

講回1951年安哥拉的雀鳥郵票,到目前基本的全新、有背貼新票和信銷票價格平穩,我在1994年狠投500大元在香港郵展購了一套信銷郵票,至今集郵人士少了,但網路上的市場價格仍然沒太大的波幅,至於原膠沒背貼新票也就祇是1.500元左右而已,可以說收集安哥拉雀鳥郵票僅是情懷而非投資等待回報。不過在這之前我在旺角的集郵商店斷續買了一些低值的信銷票,惟香港的郵商很多時以為集郵者不知概況甚至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資訊不發達,定價都是很不公道。


暫時唯一一幅經過多年才尋獲的原圖片,明顯是複印票圖後製作,哥鷹(Dark Chanting-Goshawk)生活在非洲赤道南北但並非赤道大草原上,這也是整套郵票最低面值一枚。
不論是新舊郵票其實也不難尋找,尤其現在網路拍賣盛行,就上網挑一套合心意便行。要增加難度便要從方連起步,基本上低值的前一半也是不難尋獲,當然最好是沒有摺痕和原膠沒有背貼,然後是強制找同一位置例如帶版號的四方連甚至八方連等;至高面值的方連郵票就要靠拍賣行,惟集郵興趣沒落,便要留意郵票有沒有被高估價格了。
© David Feldman SA, 2007
2007年Courvoisier後人委托David Feldman將大部分除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檔案拍賣,其中一項是安哥拉雀鳥郵票。
進一步的搜尋,是可遇不可求的實寄封片,如同方連郵票一樣,一般普通郵件其實也不難尋找,扺要挑選一些郵路清楚並符合當前郵資為首選,這便要多參考和紀錄實寄封例子了。比較多人會爭奪的是貼多枚或高面值郵票的掛號信封,因那年代仍然流行每個郵遞中途站有以郵戳作紀錄,這些信封因此會留下不少郵遞證據,市場價格亦稍高亦不會經常出現。然而葡國集郵者早就懂得製作原圖片,卻意外地這套郵票並沒留下多少原圖片例子,曾在里斯本郵市和網路尋找,僅在15多年來祇見過兩片「票後片」的例子。
一般普通郵件寄歐洲通常起重是5,30Ags.,但注意是昔日郵件是以安士計算,如此件1954年寄英國倫敦航空信件貼了一枚7Ags.的黃巧織雀(Fan-tailed Widowbird)郵票再加兩枚1953年發行的動物郵票共8,30Ags.,肯定是超重了。
這個貼多枚郵票航空掛號寄瑞士巴塞爾信封似乎是集郵者製作,共貼8,50Ags.銷1951年6月12日新辛特拉日戳。這些雖然集郵太過著跡,但在市場上不乏追捧和收藏客。
貼高面值郵票的信封可遇不可求,惟往往很多都會以多枚同一低面值搭配,這封1951年共貼26Ags.郵票航空掛號寄美國信封包括一枚10Ags.半領翠鳥(Half-collared Kingfisher)郵票和四枚4Ags.非洲黃鸝(African Golden Oriole)郵票,如果是貼25Ags.白腹紫椋鳥(Violet-backed Starling)再配低面值郵票那就更好了。至於單枚高面值信封更是市場上的極品,例如下面兩個例子分別是貼20Ags.黃咀犀鳥(Southern Yellow-billed Hornbill),1954年以航空掛號從洛比托寄美國皮埃蒙特,與及1958年的30Ags.橙胸叢鵐(Sulphur-breasted Bushshrike)從貝拉維斯塔寄美國紐約的信封。
在拍賣行曾經出現過的3枚左下角帶版號高面值四方連叫價2.500美元,最後流標。
不得不說的是這套郵票是由瑞士Hélio Courvoisier以四至六色攝影凹版印刷,這間著名的印刷廠在1940年代末起一直雄覇郵票印刷的市場,因其高質量的郵票令世界各地近130多個國家都有委託他們印刷郵票。在2001年卻因為扺不住平版印刷的新技術

1959年郵票日郵政局特別刻了一枚仿4,50Ags.白肩鵲鵙(Magpie Shrike)圖案紀念戳,並有紀念信封,不過卻沒有人製作原圖片。
加上巿場萎縮,在印刷完瑞士《朱古力》香味郵票後結業,並賣盤給英國Walsall Security Printing。Courvoisier後人隨後把Courvoisier從1930年代為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以外印刷的郵票檔案在當地拍賣行公開競標,當中也包括標價一萬歐元1951年安哥拉雀鳥郵票及未發行圖稿。當然另外還有一個紀錄是留在安哥拉郵政局中,但經過殖民時代和獨立後的多年內戰,檔案仍存在的概率應是個謎。
似乎是私人印製的首日封所以有兩種顏色,係以低面值20c.的黃喉蜂虎(European Bee-eater)臨摹而成,留意這些低面值郵票也分了三次發行,信封上六枚郵票發行日分別是1月23日、3月22日和27日,卻蓋了3月30日的盧安達日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