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以國家為單位計算世界遺產令不少人因地緣關係感到疑惑,英法以至丹麥都有世界遺產相距本土十萬百千里的情況,例如介紹過的直布羅陀、百慕達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世界遺產並不在英國本土內卻因為是英國屬地也算在英國世界遺產,法國的留尼汪國家公園在2010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但遠在非洲印度洋上。
2010年成為法國第35個世界遺產的「留尼汪島的山峰、冰斗和峭壁」(Pitons, cirques et remparts de l’île de La Réunion)佔據了近一半留尼汪島的面積,主要組成部份是2007年成立的留尼汪國家公園(Parc national de La Réunion)而其緩衝區域更是佔島的八成。
在內日峰東南方近留尼汪東南岸邊則有富爾奈斯火山(Piton de la Fournaise),與內日峰不同的是她至今仍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噴發僅在2023年8月。她同樣是由於位處留尼汪熱點而形成的盾狀結構火山,約於55萬年前方才掘起,甚為年青。因是盾狀結構火山,雖然有著甚為頻密的噴發次數,卻未有如錐型火山般隨噴發而成長,目前富爾奈斯火山海拔高度為2.261公尺,與夏威夷基拉韋亞火山(Kīlauea)、西西里島史特龍伯利火山(Stromboli)及埃特立(Etna)和南極洲埃里伯斯火山(Mount Erebus)成為全球最活躍五座活火山。
富爾奈斯火山每次爆發的岩漿夾雜地下水都會循東面的缺口流向印度洋,故火山口正處於崩毀邊緣,最終崩塌的泥石流衝進印度洋的話會出現海嘯現象。然而由於富爾奈斯火山屬盾狀結構加上岩漿流向故每次爆發都未對留尼汪島構成危險,僅有6次的爆發並非在缺口內的主火山口Dolomieu和小火山口Formica Leo發生,1977年的一次熔巖侵襲了東北方的聖玫瑰村(Sainte-Rose)並對教堂及房屋造成損毀,教堂被修復後改稱熔巖聖母教堂(Eglise Notre Dame des Laves)以作紀念。
這兩幅現代明信片都運用上科技以避免危險拍攝,畢竟火山爆發後的熔巖也有危險性,雖然大西洋岸邊仍然有一般人可到的公路,當地政府在火山爆發也會限制進入危險區域。郵票原圖是修訂由Michel Barberon所拍的從火山西部的索布爾平原(Plaine des Sables)向火山照片,第一幅是從火山東南方高空拍攝,可見前方主火山口Dolomieu和小火山口Formica Leo;右邊一幅係從火山後方的貝勒孔山口(Pas de Bellecombe-Jacob)觀景點拍攝,這亦是欣賞富爾奈斯火山最安全的地點。富爾奈斯火山西北方有一座與富爾奈斯火山和內日峰相連的小型火山口名稱是卡爾森火山口(Commerson Crater),是一個直徑200公尺深235公尺的大坑,其海拔2.310公尺微微高於富爾奈斯火山,她位於富爾奈斯火山外圍故是計算成一座獨立盾狀結構火山。天算不如人算|由於法國郵政使用的蓋戳油墨偏向水性,近年都安排古典明信片製作原圖片,這片本世紀初的黑白明信片似是在火山爆發後在主火山口Dolomieu附近拍攝,故說明以「來自火山的熔巖和渣滓」作形容。不過一片古典明信片略為不足,故也有3幅現代明信片作後備,一如所料效果較遜。
伸延閱讀|
消失的「國度」|馬約特與留尼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