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走進歷史的澳門郵亭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全澳門開設的數間郵政分局已追不上經濟發展,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郵電司逐於市區各處和離島加設郵亭,以細小的空間為這些地方提供基本郵政服務。至八十年代末,這些以一人操作的郵亭分佈在司打口、望廈、筷子基、新橋、媽閣、大三巴及氹仔地區,全盛時期共十間郵亭營業。


到九十年代中郵政局逐步引進與葡萄牙里斯本同款的自助郵亭 (即首15部Klüssendorf 631郵資標籤機及附設郵筒)取代部分郵亭,
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大陸之前郵亭亦隨郵政分局一樣更換中葡文月牙日戳,上月牙的編號取消了,換成「QUIOSQUE 郵亭」,這信封上的4號戳是屬於大三巴郵亭。
至澳門回歸中國大陸以後,餘下五間仍在營運,而隨後隨郵政分局網絡逐步完善,都只餘下大三巴和新橋區兩間郵亭為市民服務。

昔日郵亭日戳係以編號顯示,無論是葡萄牙殖民年代葡文日戳或是回歸之後的中葡文月牙日戳都只是「QUIOSQUE NO.X / QUIOSQUE 郵亭」,並未刻上郵亭名稱。至2013年,澳門郵政把各分局及郵亭日戳更換成帶截郵時間顯示,兩間郵亭的日戳才分別被添上「大三巴 S. PAULO」和「渡船街 BARCA」,對喜歡收集地名日戳的集郵者增添不少樂趣。


大三巴郵亭和渡船街郵亭最後日子的照片。
其實兩間郵亭近年都曾間斷暫停營業,官方原因不外乎是翻新、缺乏人手等等。兩間郵亭亦很接近郵政總局或紅街市郵政分局,這兩處地點都全日提供全面郵政服務,然而大三巴郵亭到近年都只是服務遊客,沒有太大成本效益,故在去年5月18日率先「再次」暫停營業;而位處新橋的渡船街郵亭則在12月31日終止營運,不過這區大多是上年紀的居民,如果要步行十多分鐘至紅街市分局實際有點不便及吃力,而事實上渡船街郵亭不時有零星顧客購買郵票寄信。
渡船街郵亭的QR-Code郵資標籤,要留意一下郵戳是2號戳了。
在大三巴郵亭未有明確重開時間之下,在12月30日渡船街郵亭服務最後一天吸到不少集郵者及傳媒到訪,以紀念全澳「最後一間」郵亭停業。到目前兩間郵亭尚未移走,而她們去向亦未有決定。

澳門的郵政日戳自2013年再次更換,以顯示郵件的截郵時間。兩封分別是《羊年郵資標籤》和《猴年郵資標籤》的首日封都在兩間郵亭寄出並蓋上更新後的日戳,稍微特別。


兩幅不同的原圖片以紀錄兩間郵亭的最後服務日,分別是大三巴(原地大三巴郵亭)、盧廉若公園及三盞燈與飛能便道街小食小販(原地渡船街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