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明信片系列:突尼西亞篇

這篇文章之出現,完全是因為整個二月根本沒有好東西返回,而且三月天氣寒涼,山間障氣潮濕,並不適合作任何活動。為增加點擊率終找回多年前去突尼西亞時所寄的明信片貼一貼,説實話我是有點後悔買和寄太少了,而且當年竟然沒有在人跡罕至的小村發挖明信片或者乘機寄信回家真的錯失良機。
在五年前,我已在這𥚃簡單介紹過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及附近的世界文化遺產迦太基,今次重新整理介紹的是明信片,然而這十天的旅程其實所到之處不多,而且有些地方難以以一人之力可到,只能精選和順路程編排要到的景點了。作為旅客,首站必然到的是突尼斯,這個城市慨分法國統治時代的新城和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城 (Médina de Tunis),當然還有近年新開發的周邊地區。法國統治時代的新城從舊城區東面市中心的哈比卜.布爾吉巴大道 (Av. Habib Bourguiba)作主軸然後向南北方向擴散,大道兩旁至舊城區外圍都是法國時代的法式建築,至於舊城區西面則是阿拉伯人生活區域,雖然部分建築都有法國風格,但和東面法國人所建建築相比顯得較為混亂。我在突尼斯市只寄了兩張明信片,第一張是現代版的突尼斯,見到舊城區的入口法國門 (La Porte de France)和前面的哈比卜.布爾吉巴大道,大道兩旁和法國門後都是特色的法國建築,後面的舊城區都遮蓋了。第二張是翻印的黑白照片,是百多年前的法國門,可以見到門的兩則卻有不少建築,看來都是近年整頓被拆了。突尼斯還有一個不能不去的巴度博物館,裡面收藏不少古羅馬及迦太基時代的藝術品,當然是雕像和大型馬賽克拼圖,我在這裏買了一張湼普頓海神 (Le Triomphe de Neptune)馬賽克拼圖明信片,這巨大拼圖是博物館收藏品之一。
由突尼斯坐電車向東行,過了突尼斯湖便是著名的歷史遺址迦太基 (Carthage),記得不少的明信片只有這一張圖案面有印有地名,買明信片當然首先要挑選圖案面印有地名的,就算將來不記得這裡是什麼地方最少也有地名辨認。圖案面是迦太基國家博物館(即迦太基天主教堂 (Cathédrale de Carthage))外的羅馬柱遺跡和迦太基新市,背後是突尼斯灣 (Gulf de Tuins)。從迦太基再次登上電車,再過兩站便是著名渡假勝地西迪布賽義德 (Sidi-Bou-Said),這裡大多數建築都髹上藍和白色,有點像希臘聖托里尼,當然最大分別莫過於阿拉伯式大門。

離開突尼斯從北向南一直數,第一個是位於突尼西亞的東北城鎮比蕯大 (Bizerte),城鎮除了是突尼西亞最北城市外亦是非洲大陸最北的城市,好天氣時這裡還可以遠眺歐洲大陸。這裡亦是小漁村,舊城區出面便是停靠船艇的小灣,明信片上照片和水彩繪圖就是小灣和民居。離題一說,及後整個國家翻天、中東地區局勢不穩,曾去過的熱門旅遊熱點巴度博物館 (Musée du Bardo)及蘇蕯 (Sousse)均曾遭到恐怖襲擊,除國家出現動盪外更嚴重打擊旅遊業。據知香港旅行社曾一度暫停前往突尼西亞,而我亦因行動開始遲緩,已無心無力一個人去這些偏遠地方,相信將來應該沒有機會再踏足這個國家了。

雖然曾經去過蘇蕯,但可惜反轉整個舊城都沒有買到實景(而又標上地名)的明信片,實在奧惱。我只找到這張水彩畫明信片,沒有地名,離遠看似是蘇蕯的舊城和清真寺。蘇薩舊城區亦是突尼西亞其中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不過與突尼斯不同,蘇蕯舊市的街道並非在室內,而且比突尼斯細很多,並不容易迷失方向。我在這個有趣的舊城找到便宜的酒店,裏面的裝修很有六十年代的特色,當然更特別的是每早五點半都聽到清真寺的早禱廣播,如果接受不了晨早被打擾(留意可蘭經的音調有點令人昏昏欲睡),那就請移玉挑選位處海灘旁邊的有空調四星級酒店了。再往南走便是莫納斯提爾 (Monastir),這小城並非旅遊熱點,我在這裡的原因是從蘇蕯返回突尼斯時順道經過。莫納斯提爾是突尼西亞國父即首任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出生之地,當他去世後突國在莫納斯提爾建一紀念館並將國父在這𥚃下葬。紀念館免費入場,但如要拍攝的話便要購買拍攝票(突尼西亞全部博物館都需要拍攝票,當然亦可適量金錢收買職員),我並沒有買拍攝票不過偷偷拍下布爾吉巴的棺工了。明信片便是哈比卜.布爾吉巴紀念館和出面的廣場。其實去突尼西亞遊覽的話絕少人會錯過傑姆 (El Jem)的羅馬帝國時期所建的競技場,這個聲稱是世界三大競技場之一是唯一一個座落非洲(其餘兩個是意大利羅馬和卡普阿 (Capua))。只是競技場地台並不完整,以致有人認為競技場並未完成建築工程。

旅途中經過加貝斯和蕯發斯 (Sfax)都沒有找到明信片,而已臨離開時我在機場找到一張地圖明信片作個補償,一片包括全部突尼西亞景點。然後我又找到機場郵局把明信片寄出,可能已經是夜晚十點營業員已經打算睡了(機場郵局二十四小時營業),只好喊十分鐘左右才能把人喊出⋯可惜片沒蓋戳,白花心機。

我遊突尼西亞的路線是先完成突尼斯北面的景點,然後再坐夜班火車南下往泰塔溫 (Tataouine)再慢慢北上返回突尼斯,即是一晚之間由地中海氣候地區轉為沙漠氣候地區,夜班火車固定十一時半從突尼斯發車(在此強烈建議應選擇頭等,最少有暖氣),約上午四時半左右便到加貝斯 (Gabès)。加貝斯當年已經是突尼西亞鐵路最南一個車站,繼續行程往南或東行前往利比亞則需轉乘巴士。幸而車票往泰塔溫是包括由加貝斯往泰塔溫的巴士,不用擔心巴士仍然有空調設備,只是泰塔溫車站竟然在城外一公里處,只好坐的士(記得是順風車)去市區了,至於酒店⋯我想應該是民宅居多。我在泰塔溫根本找不到明信片,幸好我在突尼斯已買定了,又是一張照片加水彩畫的Chenini舊村落。Chenini位於泰塔溫以西,每日只有數班巴士經 Ghomrassen到Guermassa,然後再轉巴士前往。幸好當日酒店(民宅)有一意大利夫婦也是前往該處便乘搭順風車了。明信片上的 Chenini是山區的柏柏爾人昔日的洞穴村落,當然村落已經棄置而村民在山下建成現代化的小村。白色的建築是清真寺,可惜未能入內參觀。據我買回來的書籍介紹,洞穴是磨製欖油的地方,我真的在其中一個洞穴找到石磨。Chenini、Ghomrassen、Guermassa等都是沙漠邊緣地方,故此城外極為荒涼,不過話雖如此,如果是《星球大戰》迷應該對這些地方並不陌生,除了這些地方名都曾出現過片集外,該處的柏柏爾人舊村落:例如Ghomrassen附近的Ksar Hadada都曾經作為真實場景拍攝。只是這些地方政府投放資源不多,居民窮困,而且民風較為守舊,不過居民都很友善。Ghomrassen和Guermassa都因為只是小鎮交通不便沒有太多遊客, 所以明信片較為稀有了。沙漠邊緣地方還有一個地方極為值得去的地方是瑪瑪他 (Matmata),如果要由泰塔溫去就要先返回加貝斯再坐車前往,一般來說市鎮間的交通最便宜都是坐「共享的士」(Shared taxi,即坐滿十四人的小型巴士),而偏遠地區,例如我由瑪瑪他往十公里外(其實不算遠)的Tamezret則沒有交通工具,只可以步行(!)或截順風車了,幸好行了不久竟真有順風車。
瑪瑪他之所以出名在於昔日拍攝《星球大戰第四集:曙光乍現》出現的天行者在塔圖因星球的家園,這地下洞穴原本就是一間營運中的酒店,其實我也在這裏少住了兩天,住在山洞的感覺真的很特別,特別是夜晚有如與世隔絕一樣,不過夜晚望上天空是非常美麗,只是旅遊時應該是淡季(有可能已評為黑店),竟然只有我一位住客!明信片就是這酒店的客廳了,留意圖右仍然有拍攝電影時的裝置。
順道一提,漢莎航空班機有明信片提供,不幸我只拿到一張,圖案是漢莎機上刊物介紹的埃利亞斯.伯頓.福爾摩斯 (Burton Holmes)旅遊攝影書籍《Early Travel Photography: The Greatest Traveler of His Time》中的柬埔寨吳哥窟照片,當然要在德國寄出是不難的,因為機場就有郵資標籤機而書店就有郵票賣了,然後順道買一張法蘭克福明信片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