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再說法國巴黎「Philex」郵票展覽

上一次介紹了今年巴黎「Philex」郵票展覽壓軸出場的《花園雀鳥》(Oiseaux des nos jardins)特別郵票製作的原圖片,其實7日的展覽期間,法國及其屬地、安道爾(法國控制區)、摩納哥都有發行郵票以茲紀念,然而論攻勢法國郵政從第一天就發行郵票、復刻版郵票小型張、郵資標籤、別注版通用郵票,還有展覽限定的個人化郵票。


所有郵票每款都是可以隨個人喜好購買,除別注版通用郵票外不限量也不加價或強行搭配銷售,縱使部分郵票面值奇高但並未有太多怨言。

今次要介紹一下的是第一天為郵展而發行的大型小型張,上面有四枚復刻版郵票分別是1939年的《艾菲爾鐵塔建成50週年》(Fêtes du cinquantenaire de la Tour Eiffel)、
小型張高清掃瞄圖比郵局放出的設計圖更為美觀,雖然這枚小型張售價10歐元且限量10萬枚,但小型張未有印上流水編號。而另一枚限量4萬枚復刻《戰爭的孤兒》(Orphelins de la guerre)系列郵票小型張售價達30歐元則有流水編號。
1946年的《榮軍院》(Les Invalides)、1949年的《巴黎國際電訊會議》(ClTT Paris 1949)及1956年的《凡爾塞宮》(Le grand Trianon-Versailles)(原票為雙色印刷)。全部郵票都是以暗紅色雕刻版印刷,而小型張裝飾則以平版及燙金套印,效果美觀。今年小型張係巴黎「Philex」系列的第二張,第一張在上一屆「Philex」即2016年時發行,同樣復刻三枚與巴黎有關的郵票,這個系列據理解會發行至2022年即共4張郵票小型張。雖然復刻版郵票比原票看似沒什麼巨大分別,不過可惜的是郵票純以電腦雕刻,綫條明顯比原票生硬,而最後一枚《凡爾塞宮》更將雙色變成單色印刷。

上網找到的《艾菲爾鐵塔建成50週年》原票原圖片,當年法國原圖片製作已經十分成熟,故不難在市場找到一枚好片。如此,其實上面的復刻版郵票配上現代的明信片不是更有衝擊效果嗎?
在技術先進的今天雙色甚至多色雕刻版套印並加上平版及燙金已經變成可能的事(但仍然有一定高廢品率),不過法國郵政卻捨棄而變成普通的雕刻版郵票實屬可惜。

另一可圈可點的地方是郵票面值,整張小型張總面值就是10歐元了,說實10歐元其實不貴,不過如果以實際用途計算的話2歐元就沒有實用價值了,不過4歐元一枚卻是「航空郵票」,法國每兩年都會發行一枚高值的「航空郵票」,只是法國郵政現今已把「航空郵件」列成「優先郵件」並成為唯一郵寄一般信函的方式:即一般所謂的「平郵」已經取消,那麼「航空郵票」還有這個需要而發行嗎?

其中3枚撕出並製成原圖片,不過凡爾塞宫因未能找到明信片而作罷。我這次找的盡量是近年印刷的明信片,至於效果好不好就是個人主觀了。

艾菲爾鐵塔明信片實在不難尋找,只是整張小型張其實算是價錢「不菲」,故此未能多做。我是刻意選用 A. Leconte印製的明信片製作,這紀念品廠牌自1920年開始出版巴黎風光明信片,照片亮麗精美。《榮軍院》明信片再次使用 A. Leconte印製的明信片,不過我有點後悔了,其實應該找回一片是正面拍攝的明信片才對。《巴黎國際電訊會議》郵票其實在2015年時復刻過了,今次再度復刻實在牽強。郵票是描繪亞歷山大三世橋(Le pont Alexandre III)和塞納河風光,大橋係由俄國尼古拉二世瑰贈,於1900年建成。1982年,塞納河流經巴黎的區域被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異類熊貓嘜|列支敦士登201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

近年一直毫不客氣善用世界旅遊人士給與「郵票王國」美譽的列支敦士登郵政致力向中國集郵者靠攏,除了由中國人設計郵票、受華人熱捧的「生肖郵票系列」還有一堆與中國關連的個人化郵票。幸好其他選題郵票仍然都保持相當水準,至少未有如香港一樣沉淪下去,至於值不值得收藏就是另一個話題。


說起來,原來列支敦士登早在1979年發行了「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套票係四種由Louis Jäger繪畫的不同物種,自1960年的《歐羅巴》郵票開始,他就是列國繪畫最多郵票圖稿的當地畫師和設計師,至2008年他共有140枚郵票作品。相隔十年,1989年列支敦士登再次發行「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雖然再次是Louis Jäger操刀,
1989年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仍然祇有一枚是雀鳥郵票,這是小環頸鴴(Little Ringed Plover),下面是列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郵票原圖稿。

Briefmarkengestalter
© Liechtensteinisches Landesmuseum.
但是變成截然不同的水彩畫風格。Louis Jäger的作品和繪畫的郵票到後期更多出現具抽象風格的水彩畫,可惜他在2018年後永遠再也沒法為列國繪畫郵票了。

隨列支敦士登在上世紀末享有「郵票王國」的美譽,郵政局緊握此機會在千禧年後集郵活動沒落之際開發更多更精美的集郵產品,名正言順「商業化」,首先他們投資開設郵票印刷廠,引進激光切割工藝和自動黏貼郵票技術,例如討好中國以及世界華人客戶的《農曆新年》郵票,還有銷售比重逐年增加的個人化郵票。當然他們也不忘記傳統與及題材與他們有關的郵票的,2011年適逢「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50週年,他們也特地再三印行郵票,不過他們打破常規的一套四枚或六枚,

列國的自動黏貼郵票其實並不友好,他們的底紙是連著但郵票則切割好了,這令集郵者難以整版完美貼好。
而是一個小版張內有八枚六角形自動黏貼郵票,巧合當年英國皇家郵政也是十枚郵票和一張小型張。祇是列國是八種物種都可以在列國找到,而英國全都不可以⋯當然在英國郵票狂熱愛好者中這並非什麼問題。

我為列國這套「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製作了六幅原圖片和首日實寄封,這個信封我很早就介紹過了,遺憾的地方是我並不知道他們有規定首日特別郵戳不可以蓋在非首日發行郵票上,也不可以一個封擁有兩個列國郵戳,故祇蓋了普通的瓦杜茲集郵處日戳。
草原石䳭
(Whinchat)
紅尾鴝
(Common Redstart)
紅背伯勞
(Red-backed Shrike)
蟻鴷
(Eurasian Wryneck)
夜鶯
(Common Nightingale)
金黃鸝
(Eurasian Golden Oriole)
其實在2017年列國再度發行「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這次回復至四枚一套,很失望的是圖案是動物照片的褪地圖和勾綫效果的背景,
四種物種也再度出現不同種類了。其中鳥類的是白鸛(White Stork),這種在歐洲很普通但在瑞士境內較為罕有。由於不太過特別,也就祇製作一個實寄封就算了。

順便在這裡一說,或者2011年那張「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小版張並不受歡迎,他們在不久之後在自己網站中推出優惠,購買郵票或其他產品滿20法朗便可以免費獲得一版價值8法朗的未蓋銷小版張,分開多次購買便有多次的優惠了。這次我共得到三版小版張,適值至2022年「Birdpex 9」集郵展覽在奧地利舉辦,列國也有在場的展銷攤位售賣為這次郵展印行的雀鳥個人化郵票和紀念郵戳,我把這些免費郵票配了三幅明信片戳戳樂了,算是為這組郵票增添額外的收藏品。
金黃鸝
(Eurasian Golden Oriole)
草原石䳭
(Whinchat)
紅尾鴝
(Common Redstart)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旅遊新時代|葡萄牙《2017國際可持續發展旅遊年》郵資標籤

葡萄牙每年都會發行兩套郵資標籤,上一篇我介紹了2017年發行的《蝴蝶》(第一輯),今次介紹餘下的一套《國際可持續發展旅遊年2017》,順便也看看格陵蘭的年度郵資標籤:《格陵蘭風光》,這就將收集到的2017年郵資標籤介紹完畢了。


葡萄牙的《國際可持續發展旅遊年2017》(2017 Ano Internacional do Turismo Sustentável para o Desenvolvimento)最後都把餘下兩枚郵資標籤完成了,除了其中一枚加貼在《我們的城市:波爾圖》(Porto, as Nossas Cidades)
信封上外最後一枚落在辛特拉(Sintra)的摩爾人城堡(Castelo dos Mouros),不過可惜郵局職員似乎太匆忙寄回,油墨未乾便放進信封,郵戳變得模糊。而一如以往葡萄牙一年會發行兩套郵資標籤,第二套則是十月發行的《葡萄牙蝴蝶》(Borboletas de Portugal),原來這套未有考慮購買,不過認真一看是José Projecto繪圖當然買了,然而為此而找的明信片比較傷腦根,尋找這些昆蟲類物種比普遍的哺乳類或鳥類動物明信片來得困難,最終都只有找到兩片而已。

葡萄牙慣常每年都會發行兩套郵資標籤作更換,不過今年郵票好像編排太密了竟只有一套,然而也是三枚一套。葡萄牙的郵資標籤機一般裝置於郵局外,另外較多人使用的地方和澳門一樣設置一整座的郵亭。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機器早於千禧年裝置,至今年都已經用上十七、八年了,卡幣的情況經常發生,我就是試過了,還要是星期日,難以求助。今年的主題是《國際可持續發展旅遊年2017》(2017 Ano Internacional do Turismo Sustentável para o Desenvolvimento),三枚郵資標籤都是插圖化了葡萄牙的旅遊熱點,不過可惜這三幅插圖難以判斷所畫的地方,冒險製作原地極限片實在有浪費資源之嫌。幸好我手頭上有一張昔日在納扎雷 (Nazaré)買了但未有使用的明信片,我便嘗試做此片了。
十年前我用他們的郵戳都已損壞嚴重了,結果最近數年換了膠戳,其實對有點可惜,始終鋼戳比較精美。葡萄牙近年開始加快使用膠戳替代損壞的鋼戳,即是說換一把便少一把,買少見少。
最後一枚的極限片選擇了摩爾人城堡,這城堡已屬極其貌似郵票圖案。雖然過去曾寄過這所辛特拉村(BEC Vila Sintra)郵政局蓋戳,但今次卻失敗了。
納扎雷位處葡萄牙中部,由里斯本坐長途巴士前往的話要約需二小時車程而已。十年前去的時候因只有早上有巴士直接前往,我便順道先去奧比杜什(Obidos)然後再去納扎雷作一天遊,還記得這兩個地方都是前一天才決定去,事先沒有任何計劃。
納扎雷昔日是窮困與世隔絕的漁村,分開山上和山下兩個區域,區域間用纜車(纜車早數年曾登上郵票)接駁,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至近數十年,下區沙灘發展成旅遊勝地,而冬季間從大西洋吹來的數十尺巨浪更是聞名世界,吸引喜愛挑戰的滑浪愛好者。

同時在北歐郵展期間發行的格陵蘭郵資標籤仍然是風景系列,今次已經是第三輯,如同往常一樣在丹麥Limo Labels印刷。自第二輯起格淩蘭集郵處不再製作首日封和設計首日特別郵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