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郵票的第二春|馬拉維雀鳥加蓋郵票

1988年馬拉維郵政局委托瑞士Hélio Courvoisier與英國The House of Questa繪圖和印刷最高面值一枚共16枚雀鳥通用郵票,隨後經歷多次重印以及高面值一枚也委托Hélio Courvoisier印刷,至2002年才在巴林和印度印刷新的蝴蝶通用郵票,消失於郵政局櫃枱15年後卻以另一樣貌重出江湖,令郵票銷售期達30多年之久。
這套馬拉維自1971年改用克瓦查幣制(100t等於K1,坦巴拉與克瓦查)後的第五套通用郵票又再次是本地雀鳥主題,但首次不再是英國的郵票印刷商包攬。自1985年起馬拉維不少特別郵票都交予瑞士的Hélio Courvoisier繪圖和印刷,同不少英聯邦國家背道而馳,然而Courvoisier除了專門負責印刷
10t面值白點鴝(White-starred Robin)郵票圖稿,一般原稿都會繪畫成郵票的四倍大小。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郵票外在國際間以高質攝影凹版郵票享負勝名,也絕少如英國廠商般出現大量廢品流出市面。1988年這組新通用郵票一如以往的特別郵票一樣都由Courvoisier提供一條龍服務,繪畫15幅圖稿,但最高面值的K10卻請英國The House of Questa繪圖並以平版印刷。至1994年,Courvoisier再以10t的票圖印刷K10的郵票,以取代The House of Questa印刷的K10郵票。根據合約檔案,這套通用郵票共添印四次,最後一次是2000年,當時加印了K4郵票共一千萬枚而K1郵票共二千萬枚,比之前一直添印的20t和30t郵票數量為多。祇是通貨彭脹加劇,K4甚至K10郵票已不再合用,而Courvoisier在2002年結束80多年營運賣盤給英國Walsall
1990年姆塔卡塔卡航空寄瑞士貝羅明斯特的一封只貼了50t郵票。
亦導致馬拉維郵政局不得不在2002年另尋印刷商印刷新版通用郵票。

講到合約,提一下題外話,Courvoisier清盤後的代理人曾在馬拉維的商業法庭向郵政局提出訴訟,指馬拉維郵政局為此等郵票拖欠印刷開支達21萬瑞士法朗,案件至2016年判Courvoisier勝訴獲賠11萬瑞士法朗,至於是否收到款項真是後話了。

1998年一封普通航空集郵郵件(以貼票方式評估)由布蘭岱寄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貼了K8,48不同款色的雀鳥通用郵票。
要留意的是用以替代的蝴蝶郵票面值雖然已經是K1至115,不幸地馬拉維隨後通脹加劇及貨幣貶值34%,國內普通平信起重由2004年的K15升至2018年的K600。郵政局再沒有印刷新版通用郵票,卻從2017年開始將庫存中已嚴如廢紙的各種低面值郵票加蓋新面值,
貼了2016和17年加蓋郵票的掛號實寄封共K4110,左邊一枚郵票縱使郵票目錄有記錄,卻被告知並非官方發行郵票而不予蓋戳。2018年一組後一直期待仍會添加新成員,最終希望落空而亦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未能再與他們溝通。
故出現了如8t改K600的「升值」7500倍的情況。按照集郵組姐姐在電郵中所述的郵票資料,2017年的首次加蓋共印刷了5000全張(每版兩格共50枚),2017年的四枚分別加蓋了470至3500全張,不過最後2018年卻沒有任何資料。到此整套1988年雀鳥通用郵票共有9枚被加蓋改值,可惜是2018年同時亦有兩枚蝴蝶加蓋票,隨後更出現以特別郵票加蓋,也即是說雀鳥通用郵票存貨也用得七七八八了。

雖然集郵者可以以𣾀款或寄遞現鈔方法訂購郵票,而集郵組當然是提供正常的郵票供集郵者收藏。但不久後卻在網路上發現到海量不同款色的加蓋「錯體」出現,甚至出現2018年一組由原本洋紅色加蓋變成藍色加蓋。不過在集郵組供應的郵票也並非沒有特別的,至少2017年一組50t改K900一枚的橫劃是有幼劃和不正常的粗劃之分。

重出江湖|歷年也不是祇有馬拉維才以陳年老舊的郵票加蓋重新販賣,例如網站很早期曾介紹過約旦1970年發行的雀鳥郵票在相隔30年後被改值重新上市;另外澳門曾在1979年把1953年發行的花卉圖案特別郵票改值發行,郵票至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才失去郵資效力。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區的雀鳥》

義大利如同其他南歐地區國家一樣都是由撤哈拉以南候鳥北遷或南移必經的路綫,雖然該國甚多古蹟惟亦有不少濕地可供牠們停留。不過義大利另一特色係位處阿爾卑斯山區以南寒冷地帶,相對地中海乾燥溫暖令不少寒帶留鳥棲息,2013年義大利發行一組5枚郵票介紹牠們。
在網誌我很少提及義大利的郵票,不是郵票不好看,而是義國郵費並不便宜且相對服務也不可靠,這令我對他們的郵票沒多大的興趣。但他們的郵票每一枚多會有一顆相應的首日圖案郵戳,選擇的銷戳地點也會相對配合,例如說今次要講的《阿爾卑斯山區的雀鳥》(Uccelli Delle Alpi)

住海邊|義大利每年均會發行城市風貌郵票,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發行近百枚不同郵票,如能收集齊全確實賞心樂事。2014年的4枚其中一枚為馬爾蓋里塔迪蕯沃亞(Margherita di Savoia),是意大利東南一個沿岸市鎮,只有12萬多的人口,該處之鹽湖十分著名,亦是該國重要產鹽基地。因隣近非洲大陸,乃候鳥入歐必經之地,而鹽湖區亦常見從非洲渡海至此的大紅鸛停留休息。
對於製作原圖片的集郵者或者算是一個天堂。

這次的郵票插圖算是稍微陰沉,很配合阿爾卑斯山的寒冷環境。但其實由於義大利屬歐洲南部再加上是地中海沿岸,縱使從地中海向山區吹的南風在冬天時相較潮濕和寒冷,但比瑞士及奧地利的內陸地方溫暖。

這套郵票我有在網上購買打算製作原圖片,但承蒙義大利集郵者的熱情招待,竟也得到一幅蓋了首日圖戳的首日封,從補資的郵資標籤可以看到一封掛號郵件似乎要貼8枚郵票才成事,當然貼郵資標籤的好處是更加證明到信封是首日發行當日寄出(如果機器沒有倒置日期的話),故我也應順便在此予以感謝。至於原圖片,很遺憾我僅找到2幅較為合適的明信片,似乎我是白白浪費了一個機會了。
岩雷鳥
(Pernice bianca / Rock Ptarmigan)。
松雞
(Gallo cedrone / Western Capercaillie)。

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

澳門2019年上半年新郵

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去澳門的成本大幅降低,以致根本上可以一個月去這個地方一兩次,更客觀來說香港郵票今年度的設計確實不堪入目,四流質素,比起那些濫製粗疏的郵票發行代理如IGPC或Stamperija 更為不如,然而當然總有人為其背書,巧立理由支持香港郵票,只是最實際的情況是這些人只出一張嘴,荷包裏的錢仍然留在荷包中。


澳門在上半年共發行六套郵票和一套郵資標籤,當中作為第三輯農曆新年守尾門的《豬年》和五月的
極限片都分別銷首日特別戳和原地日戳,這類文青式繪圖明信片雖不是新事物但近年迅速冒起,比傳統攝影明信片更有質感。
一套《澳門仁慈堂四百五十周年》都沒有去搞了:第三輯農曆新年我都沒有做過,況且已經是最後一套,意義欠奉;仁慈堂則因為官式首日封不是我要求的C6信封,對我來說欠缺收藏價值。總括而言因炒賣風氣消失,就算是最熱門的農曆新年郵票也沒有難度也不費時間,而郵資標籤今年更作出新安排,只限三個地點的郵資標籤機有售,相對來說更節省時間。除新郵之外,大三巴郵亭和郵資調整都有去過澳門一趟,這些都在日後再介紹。

今年的《豬年》郵資標籤只限定三個地點票機售賣,雖有不便之處但其實節省不少時間,今年更加入Newvision 新機型提供新標籤,奈何集郵者對新機興趣不大,舊的兩款機在三月初更全面封機至今仍未重新投入服務。由於有多了空閒時間,我就去了嘉模分局寄首日封了。其實今次原來有特別事故很大機會未能去澳門,所以委託他人製作原圖片了,不過和我要求差很大,結論是東西自己親身做比較穩妥。

澳門郵電今年慶祝成立135週年,再度發行郵票之餘又再來一次限量的50元特別版小型張,這樣每五年一次的紀念郵票真的有意思嗎?首日封加貼去年為郵展發行的郵資標籤,當然在原地郵政總局寄出。50元小型張係以雕刻版印刷,不過可惜的是都以電腦雕刻,如果找一些雕刻大師為其雕刻就更值了。圖為兩封分別是寄香港的保價回執郵件和寄突尼西亞的掛號郵件,封上都巧妙地貼有香港的標籤。
《觀音誕》郵票雖是兩枚,但票幅極大。最近澳門都流行這種大票幅,雖然好看但貼在信封上實在有難度。這個在原地望廈分局寄出的首日封原本被所有標籤遮蓋全部圖案,但既然用官封當然為了封上的圖案,所以標籤最終都被移到適合位置。另外以普通航空信封貼整三枚郵票掛號寄日本,因信封沒有圖案,顯然把標籤貼齊在前面也沒有遺和感。這片繪畫地獄圖的明信片最深刻印象莫過於在香港和星㗎坡虎豹別墅中展示的壁畫雕刻了,這片明信片中的觀音則出現在右上方。
五月的《第30屆澳門藝術節》票圖極其特別抽像,可惜澳門郵電未有新郵介紹中說明,實在難以暸解。至於小型張圖案則來自官方海報和場刊目錄,如果整張欣賞就是「30」字樣了,首日封在臨時銷售攤位原地文化中心分局寄出,不過銷售攤位營業時間郵局早就關門了。郵票要做原圖片難度很大,都只有第一枚臉𦡮能夠做到,片是已結束的星㗎坡書店PageOne早年印行。
6月3日澳門連續兩星期舉辦「第30屆全國荷花展覽」,郵局又再度發行《澳門荷花》郵票,票圖是四種澳門特有種,有點滑稽的是民政局介紹時一時有蓮花一時又荷花,實則儍儍分不清蓮花和荷花根本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今次首日封就選最近盧廉若花園的渡船街郵亭和龍環葡韻的嘉模分局寄出,兩地都是荷花的展覽場地。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龍蝦島和香港的淵源

舊年(2018年)特尼斯坦達庫尼克島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記錄了一件140年前的Mabel Clark船隻閣淺意外,這事在昔日航海歷史中並非什麼大事,但是巧合的與開埠不久的香港卻有一點關係。


僅建成航行不夠一年的美藉帆船Mabel Clark號在1878年3月9日在英國利物蒲裝上2.000多噸的煤炭準備南行遠赴英國在遠東區新擁有的殖民地香港,當時的香港因缺乏資源且人口不多,剛佔有的九龍半島則是農務地帶,故大部分的物資都是從英國及其他國家進口,情況至十九世紀末英國租借新界後發展工商業才得以舒緩。Mabel Clark循當時經典的路徑向南大西洋進發,原計劃經過南非好望角後轉向東行經過印度及星架坡後北上,不過卻偏離航道甚遠,
Mabel Clerk沉船意外》(Wreck of the Mabel Clark, 1878)首日實寄封,四枚郵票都是描述沉船意外和之後其他船隻援救船員情況。既然船上貨物原是運往香港,郵票都和香港有一些關係。
在5月1日午夜2時遇上風暴並撞上特尼斯坦西北角的Molly Gulch,島民雖然立即救援,但最終只有6人幸存18人遇難,幸存者隨後的日子被送往澳洲或星架坡等地,至於破船遺留下來的物件,當中的木材被作為小屋的建材並保留至今,即是Mabel Clark Guest House;而兩枚銅鐘則被掛在聖瑪麗教堂,至2001年教堂鐘樓被風暴吹毀為止。

特尼斯坦從昔日至今都不是船隻補級的早途站,但卻因地緣關係而令捕漁業得以發展,最為有名的都應該是龍蝦了。龍蝦不時出現在特尼斯坦的郵票,最廣為人知的經典是1954年發行的伊利沙伯二世圖案通用郵票中的半便士郵票,在2018年發行的《捕魚業70週年》(70th Anniversary of the ‘Tristan Venture’)也曾經出現過。特尼斯坦在近日更發行一輯特別郵票《龍蝦工業》(Tristan Lobster Fisheries)作為介紹新建的加工工場和捕漁船Geo Searcher,這些高級的海鮮大都是經南非轉口至英國售賣。特尼斯坦近日值得收藏的郵票除了以上兩套之外,2月也曾發行一套《鯨魚》(Whales)郵票介紹四種南大洋及南大西洋分水嶺海域中常見的鯨魚,圖案精美實是不可錯過。
最新發行的《龍蝦工業》郵票首日實寄封,再度展示這傳奇行業運作情況,其實特尼斯坦在2008年時曾發行《捕漁業60週年》(60 years of Tristan Fisheries)郵票,以照片回顧當年工業生產情況。
《鯨魚》首日實寄封上的郵票把四種地球上最巨型及代表性的鯨魚展示,包括虎鯨(Killer Whale)、長鬚鯨(Fin Whale)、南露脊鯨(Southern Right Whale)和謝氏塔喙鯨(Shepherd's Beaked Whale),郵票顏色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