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2018歐洲文化遺產年

正如早前文章所述,歐洲議會將2018年定為《歐洲文化遺產年》(2018 European Year of Cultural Heritage),相關活動的確不少,不過各歐盟國郵政機關對這個題材著墨不多,都是舉辦一下臨時郵局或發行個人化郵票聊表支持。有特地發行郵票的有瑞士、安道爾(法屬及西屬)、梵蒂岡和葡萄牙而已。
然而這兩年歐洲郵政聯盟挑選的「歐羅巴」郵票共同主題都和古蹟相關,再多一套就有點沉悶了,但所謂的「文化遺產」並不只局限在古典建築或者藝術品,還有的是與生活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系列數量不多,算是容易把全部收集完成,不過西屬安道爾只是有新票,我就不作介紹了。
梵蒂岡四枚郵票則是收藏在梵蒂岡博物館的四座經典大理石雕像:原圖片為觀景殿的阿波羅 (Apollo del Belvedere)以及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像(Augusto di Prima Porta)。當然,梵蒂岡博物館所在的梵蒂岡城在1984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瑞士2018年第一季郵票中其中一套郵票題為《#culturalheritage2018》,兩枚郵票分別是新石器時代的石壺和建於1989的蘇姆維格特圓形木教堂Caplutta Sogn Benedetg,以表達主題口號「古代融合將來」。法屬安道爾選來了聖科洛馬敎堂(Iglesia de Santa Coloma)及其內部壁畫。建於八世紀至九世紀的石磚教堂,並於十二世紀加建的高塔係安道爾國內現今最古老教堂,除了是國家遺產之外更於1999年連同教堂的整個聖科洛馬區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葡萄牙四枚郵票及小型張以大包圍的方式放置全國的各種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圖片分別是里斯本的古典電車,這個過百年的交通系統至今仍營運6條路綫,每年吸引不少遊客試坐;另一幅是葡萄牙傳統樂器法多(Fado)演奏,作為葡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阿法瑪區小店常見表演節目。也要不得不提一下葡國郵政為宣傳他們擁有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年底印行了一塊郵資明信片,上邊印載了當時15個已登陸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就挪用了這明信片補製了一幅佩納宮(Palácio Nacional da Pena)原圖片。

巧合的葡國同年也有發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Património UNESCO: o Figurado em barro de Estremoz)其中一枚是埃什特雷莫什黏土公仔。地處葡國阿連特茹中部的埃什特雷莫什以生產舖路用的小石塊而聞名,但黏土公仔相對於水松製品卻未有在遊客的心中得到一個較重要位置。

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爭議不斷|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

一直都有不少負面報導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以及港珠澳大橋兩項重大建設都在2017至18年初完成整大部分工程,並擬定在同年通車。這些看似對香港很重要的建設實際基本上對普通香港人受益不多,最多都是出門稍為方便而已,當然在一面倒的壓迫之下花一筆巨錢實乃無奈之事,然而卻遇上不少人為因素更使錢花得不值。
回看香港郵政在2018年以增發形式發行的這兩套紀念郵票,又是同樣的令人感到不值,不值的是設計令人頗為失望,沒有太大慾望去購買,從香港郵政稍前公佈的銷售數字,可見實在慘不忍睹。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郵票小型張設計圖,雖然並非百分百本地題材,卻仍然具創意插圖表現香港和中國廣州、深圳地標和相關物;不過對鐵路迷來說,見不到「動感號」會比較失望。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郵票設計以四枚連成一體,在一列高鐵列車上以圖案畫上廣州、深圳及香港的代表建築和地道特色事物,四票中間以兩手交疊以代表中港兩地相連。其實以創新角度看效果確實不錯,予以十分欣賞,對我而言亦非常喜歡。不過最敗筆的地方莫過於沒有畫上真實列車了,至少對鐵路迷、某些希望堅持要以實際圖片設計郵票的集郵者極為失望。


港鐵為高速鐵路特別印製的明信片,卡上的火車剪下可摺成一輛「動感號」模型。
隨後發行的《港珠澳大橋》郵票設計更令人嘩然,四枚郵票更突破一般界限和大部分人的認知,完全見不到大橋的建築,只見到一堆錯縱複雜的橫直斜綫,實在令人懊惱,而小型張更以五個大字表達。相對這超然的設計,在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聯合發行的套摺中的小型張三枚香港郵票卻老套到誤以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郵票而有一個強大的落差。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其實設計不錯,顏色配搭亦很新鮮且和高鐵列車相對,不過只有特別郵戳才出現高鐵列車出現。



香港的隨便找一片做便算了,當然是地道特色的古老漁船。


深圳郵政局發行的深圳風光明信片展示了近年的天際綫,地王大廈至今日都是深圳最高的大樓,順道一說其實由香港去深圳坐港鐵或巴士(由新界出發)更為方便快捷。

早年在廣州找到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套片,其中一枚廣州市區夜色頗為配合,不過就是缺少俗稱「小蠻腰」新的廣州地標廣州塔。

澳門郵政郵票首日封加貼三地聯合小型張上香港郵票由原地機場郵局寄星嘉坡。




中國大陸珠海郵局發行的套片,都是貼澳門郵票比較省事快捷。其實利用港珠澳大橋來往港澳兩地對一般乘客而言只是便宜了,實際時間並沒節省。

《港珠澳大橋》澳門郵政的首日封,補貼小型張上的郵票從原地望廈郵政分局寄出。
香港發行的郵票和小型張上的郵票,設計令人摸不著頭腦,十分失望。小型張首日封以第二級起重空郵寄星嘉坡,補貼多年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郵票。

2019年2月2日 星期六

Euromed 2018:地中海民房

近數年新興掘起的地中海郵政聯盟 (The Postal Un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自2015年發行定下共同主題的郵票,至2018年已經是第四年發行,縱使始創會員埃及早就發行相關郵票,然而大多數會員國都由2015年開始才發行相關郵票,2018年的主題是《地中海民房》(Houses in the Mediterranean)。
共有13個會員國發行郵票,埃及、利比亞、茅利塔利亞及義大利繼續缺席。因題材不錯,今次嘗試製作一下各地的原圖片,無奈是斯洛文尼亞難以找到原地明信片;約旦六枚郵票當中竟包括埃及和已經不是會員國的巴勒斯坦,興趣不大;而土耳其至今都未復返,其他的都全部順利完成了。巧合地今年(2019年)的Sepac選擇的又是同一主題,不過這12國的原圖明信片都極為困難尋找,故都應該未能繼續了,如果能夠順利完成實是一個不錯的系列。
摩洛哥選的是北非的一般阿拉伯民居的室內景觀,四枚郵票分別是中庭及噴泉、會客室及祈禱廰,在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這都是大戶人家的基本廳房。
突尼西亞兩枚郵票都是西迪布賽義德的民居,這個位處首都了,突尼斯東北不遠處小鎮這裡我都介紹過建築物大多漆上白色牆身配上海藍色窗框,甚有希臘外島民房特色。
葡萄牙兩枚郵票分別是中部阿連特茹地區和南部阿爾加維地方的民房,以貝雅(Beja)及法羅(Faro)作為兩區的代表(留意銷戳地點)。要留意的是阿連特茹地區因缺少長年陽光普照的海灘不太吸引旅客,故不少明信片都會把兩個不同地區全都當成阿爾加維!所以不要誤以為第一枚原圖片做錯了。
西班牙位於地中海外島巴利亞利群島是歐洲著名的渡假勝地之一,最大島嶼馬約卡除了渡假酒店外更殘留不少古羅馬、迦太基及腓尼基古蹟,以致隨後民房的建築風格都具有這些昔日統治者的特色。
法國南部的卡馬格正好就在羅納河的出海處,民房的居民大都順著潮汐漲退捕足魚獲,由於濕地關係故不缺蘆葦草搭建茅舍屋頂,牆身也是漆上白色以反射猛烈陽光。適合的環境也吸引不少紅鸛在這裡渡夏,是南歐觀賞紅鸛的好地方。
接近亞洲的塞蒲路斯一直深受希臘及古羅馬文化影響,民房都混雜了兩個不同的特色,然而彩色班瀾的牆壁都肯定來自上邊希臘外島民居風格了。
古羅馬時代馬耳他就是重要的領土,作為扺抗腓尼基人的前綫,不少建築都有古羅馬風格,隨時間過去及被英國殖民,較近期建築都深受英國影響而與義大利有不少分別。

希臘揀選了四個不同外島的民居登上郵票,雖然不少外島在夏天塞滿旅遊人士,但同時有不少島嶼的居民享受寧靜的世外桃源生活。希臘郵政更特別發行限量版小型張,完整展現四個外島民房的不同特色。

黎巴嫩作為兩個亞洲區會員國其中之一(另一個是約旦),選擇了並非民房的貝達提尼宮殿作今年的郵票圖案,宮殿建於十八世紀初並用近百年才建築完成,係鄂圖曼帝國謝哈博皇朝時代在黎巴嫩的重要建築,宮殿輾轉至今已經作為博物館給遊客參觀。
克䍦地亞不少城鎮都是依山而建,除了階梯特多之外房屋都就地取材以大石磨成石塊堆疊而成。郵票上的民房雖難確定實際位置,但在克羅地亞沿海城鎮十分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