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迷失香港遊|《香港特色街道》

近一兩年香港郵票主題都算有一定程度的吸引,但有比較可惜的是設計往往都祇採用「罐頭照片」堆砌而成,美感當然是有但卻沒有深度可言。2010年夏季香港郵政發行一套《香港特色街道》,這套郵票並非採用照片或乎合各位認知的寫實插圖,而是由本地插畫家帶個人風格的畫作。


這套郵票喜出望外的是香港郵政在審批圖稿時終於克服了被審查符合高層想要效果的心理障礙,設計者帶來了本地插畫師芝麻羔Dreamergo合作繪畫六個街景的插圖,在保留街景原貌同時和實際景觀有不少分別,實在是非常精彩的一套郵票,應予以推薦,惟可惜是香港郵政在跟著的兩年未有打算再度發行多一輯香港街景的郵票。
雖說郵票確實極為精美,有不足的是郵票採用了近四方形的形狀,令畫面看上去較為狹窄,而右邊白色地方也太多了,國家名和面值都可以縮小一點。講到面值這套郵票可謂非常感人,六枚郵票總面值竟然祇是13,6元,不足以把首日封以掛號方式寄去任何地方。

六枚郵票都是挑選了市區或者是香港開埠以來已有的歷史街道,例如赤柱的赤柱大街、中環的砵甸乍街與及上環的荷李活道(郵票上畫的是與之交界的水池巷);另外在開埠早年至二十世紀初已是繁忙道路的西環德輔道西和連絡整個九龍半島的 彌敦道;還有在油麻地舆彌敦道平衡的廟街(實際有戲曲表演的是街市街一帶),這些街道經過一世紀已有他們的特色,正好表現在郵票中。

1941年發行的《香港開埠100週年》其中一枚係中環閣麟街街景。
當然這裡並非數說香港典故,所以各條街道的特色我就略過不說了。既然這套郵票富有趣味性,就在發行當天探訪一下各個所在郵政局戳戳樂首日封和原圖片是一個不錯的節目。根據當時的狀況,赤柱、西營盤、上環和九龍中央分別是赤柱大街、德輔道西、荷李活道和廟街的原地郵政局實是無可置已。惟彌敦道與砵甸乍街卻有些異議,比較特別的是有集郵者不知是怎樣計算皇后大道郵政局是砵甸乍街的原地,不過他們似乎忽略了砵甸乍街尾轉角正是雲咸街郵政局;至於彌敦道因其跨度較大,就選擇比較多了。

要一日之內獨自去齊這五至六間郵政局並不困難,概因除赤柱之外全都位處市區,當然如果郵品件數較多找多一兩個人分工也較舒適。然而其實由於自己的懶惰,就是祇有區區的三幅明信片在手,而忽略了其餘三枚郵票其實要找明信片完全沒有難度,結果就非常輕鬆把三片明信片的原地郵政局另加上環郵政局在短短兩小時內就去完了,現在看來有比較後悔之心。
這兩片明信片都是來自昔日市政局在1980年代印行的明信片集,現在市面稍為難見和較高的市場價格,不過有集郵者認為沒有版權甚至知悉版權持有人下私下翻印並作批量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