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到西非探險|布基納法索集郵處與《狩獵渡假營》

對很多人而言,西非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雖然與其他黑色非洲的一堆黑皮膚的人和常見到的東非大草原動物片同一個模樣。但實情是由於資訊比其他非洲地方要少,包括布基納法索、馬利與及利日三個前法國殖民地因而所帶來的旅遊收益不及東非,不過其伊斯蘭歷史與神秘的自然風貌更比東非值得一遊。


首先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西非是什麼,它位於非洲西部由15個國家與及2個島國:綠角群島和聖多美與普林西比組成,在非洲地區內除塞內加爾與綠角群島外,其餘多國都處赤貧情況,都是依靠國際或前宗主國援助。
© Nations Online Project
這幅近代的西非地圖可以看到地區北部沒有城市聚落,原因是撒哈拉沙漠南方覆蓋毛里塔利亞、馬利和尼日的大部分領土。
值得一提的是象牙海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處龍頭地位,可惜係因為隨之的軍事政變使國家步向衰亡;而獅子山與利比里亞雖說是鑽石之家,但這些寶藏受到少數有勢力人士把持,使國家庫防空虛,而在外生活僑民也因為地方政府官員的怠慢白寄了外滙回家,最近布基納法索、馬利和尼日更受到國內軍事力量、動亂與伊斯蘭國的多重夾擊使政局不穩。

言歸正傳,如果祇論述集郵的話究竟這些地方有什麼可以玩?那我們再次先回顧歷史,西非地區在一戰後僅劃分成三個勢力:法國殖民地的法屬西非,這包括了𤦤今的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馬利、尼日、布基納法索(舊稱上伏塔)、

布基納法索回覆的關於2001年前布基納法索和上伏塔郵票失效通知。
幾內亞、貝寧(舊稱達荷美)、象牙海岸和土哥(一戰前原屬德國殖民地);英國殖民地的岡比亞、獅子山(舊稱黃金海岸)、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和加納;另外還有葡萄牙殖民地綠角群島和幾內亞比紹。惟現今集郵的話就祇需要記得法屬地區就可以了,
要提一提布基納法索是比較後期與中華民國(台灣)中斷外交關係的非洲國家之一,2003年布基納法索曾經發行一套郵票以紀念與台灣的水稻種植交流。
因為這些國家相繼獨立後至九十年代都沿襲了法式制度,例如印行豪華張,樣張以及無齒孔郵票,比起英、葡屬地僅有首日封生色不少。而且這些前法國殖民地都把郵票交巴黎的代表銷售,並製作首日封和原圖片,也有刻製特別郵戳在巴黎和發行國使用。祇是不幸地九十年代後各國各自為政至今,郵票的首日發行日期就是變成放在郵政局𥦬口售賣日期,巴黎的集郵代表結束了也不再自行製作首日封和特別戳,有的國家還把郵票製作交了世界其他大郵票代理代為發行郵票,異常混亂。
非洲不少國家在千𥛶年後正處於傳統和電腦標準掛號條碼的過渡期,比先進國家晚了接近15年,幸好我在前幾年開始逐個國家扣門才趕上這個交接期的末班車,背後再加法國巴黎中轉附加的掛號條碼,當然還有香港的簽收條碼。這些信封雖然作了歷史記錄,可惜不少人覺得電腦化催毀了集郵又或祇僅欣賞信銷票,故留存下來的數量並不多。
由於各地極度神秘,我在近年逐一把這個區域的集郵處進行探訪:寄一些已貼好郵票的郵件請他們蓋戳以掛號方式退回,就這樣我成功聯繫了塞內加爾、馬利、布基納法索、幾內亞比紹、貝寧和土哥的集郵處,這麼多的回覆實在喜出望外。這篇文章我要先介紹布基納法索,早年他們除了自身發行郵票外亦有相當部分由瑞士Impressor S.A.統籌發行的非本國事物郵票,我把一些1992、93年發行的郵票貼好寄去那處,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一封大如A5紙的信封回來了,惟他們特別回覆指在2001年前發行的郵票失效了與及寄掛號郵資係1.830西非法朗。

既然他們「提醒」了那些郵票可以使用,而說實話我似乎是可以直接寄錢去那邊按面值購買想要的郵票,不過翻查由萬國郵政聯盟建立的
既然郵票係以狩獵為主題,我就順勢買了一幅獵人持槍對準飛行中的綠頭鴨(Mallard)的明信片作原圖片,但我卻忘記參考WNS上所列日期倒回首日郵戳。
WNS郵票登記系統,就會發現他們甚至不少非洲國家郵票上的年份實際上和發行日期不符,甚至我曾懷疑所登錄的日期根本上在會員國呈報時虛構。但無論如何,在WNS觀看他們的郵票就覺得異常有趣,尤其是那些繪畫根本沒有透視感,很風土風格手法,那我便在市場上按圖索驥挑選了,最後我挑選了一套2008年發行的《狩獵渡假營》郵票,在網路上的價格異常合理,就買了兩套做了信封和綠頭鴨的原圖片。

如之前一樣,他們也是以掛號方式寄回香港,他們的可靠程度我想有機會會再繼續玩下去。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上上落落|里斯本升降機系統

雖然香港開埠僅有170年歷史,卻早在二十世紀初就與里斯本同樣成為重要的貿易港口,可比擬的是兩者都是山多平地少,在十九世紀末兩地就同樣發展包括纜車在內的攀爬斜坡的交通網路。適逢前年葡國郵政發行《葡國公共升降機》(Elevadores Públicos de Portugal)郵票,一次過回顧里斯本四組升降機系統。


前年葡國發行了一套六枚郵票與及一幅包括兩枚郵票小型張以介紹葡國內的升降機,這裡留意葡文票題中「Elevadores」雖然直接譯作升降機,但在葡萄牙可以理解為纜索軌道、
軌道式或塔式升降機。而事實上今次六枚郵票中五枚就是纜索軌道;而加起合併 小型張後全部八枚郵票,就有四枚係挑選里斯本升降機塔和纜車作為題材。里斯本在1755年地震之後除了重建沿岸區域外,也為了防範再度有海嘯侵襲,城中居民向兩邊山上重建居所,即現今的阿法瑪

仍然是以蒸氣動力運作的聖朱斯塔升降機,至1907年才改以電力推動。
(Alfama)和上城區(Bairro Alto),可是卻出現了上落斜坡浪費時間與及交通擠塞的問題。至十九世紀末,1884年率先建成斜度達22,9%的纜索鐵路修道院升降機(Elevador da Lavra)、然後1885年建成以水力推動的榮耀升降機(Elevador da Glória)和1892年啟用開始便以電力推動的比卡升降機(Elevador da Bica)與及最後在1902年建成以蒸氣作動力的真正塔式升降機聖朱斯塔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解決了上落山往下城區(Baixa Pombalina)困難的問題。

這四座升降機不久之後都改以電力推動,可是1873年便啟用的有軌馬車在1901年全面電器化,大大舒緩上城區與阿法瑪區的交通壓力,電車最高峰時有達24條不同路綫。然而因里斯本其悠久歷史,道路狹窄,
電車佔路面空間太多而至近代隨地鐵路綫1959年開始營運並擴張,逐步縮減規模至千禧年時期5條路綫。但上城區連結下城區四座升降機卻除重大維修外依然未有停止服務至今,到今日和電車一樣已經變成遊客觀光路綫。

在看過今次新郵資料後,今次僅向集郵處購買了一幅小型張和空白首日封,以製作手頭上僅有一片在遊覽葡萄牙時購買的比卡升降機明信片,因首日特別戳是榮耀升降機,所以我便把明信片寄至近日已關閉、附近就是里斯本郵政博物館的原地路易一世(D. Luís I)郵政局;
另外貼了小型張右幅的首日封則寄至里斯本最大型位於復國者廣場(Praça dos Restauradores)的郵政局,那裡除是修道院升降機原地郵政局外更有里斯本的首日特別戳可蓋。

不過我想我後悔了,因為葡國郵政之後在2011年開設臨時郵政局紀念修道院升降機127週年和聖朱斯塔升降機使用109週年紀念,還有為里斯本交通博物館印行郵資明信片,並有特別郵戳,這可是製作原圖片機會,就可惜錯過了。
榮耀升降機
(Elevador da Glória)
比卡升降機
(Elevador da Bica)
聖朱斯塔升降機
(Elevador de Santa Justa)

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進入新時代 開啟新航程|香港主權移交15週年

老實說,自主權移交以後的香港郵票我沒興趣收集,可能很大原因就是香港的郵戳由以前的全寫英文地名換成內部使用的郵局代碼。雖然小小香港只有130多間郵政局,要記齊他們的代碼也不是易事。無論如何沒興趣還沒興趣,每次新郵票總會訂購一兩套,遇有設計太超過的寄一個$1,40信封就完成了,節省一點換來更多樂趣。
上星期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週年》郵票還可以,就將訂購的5張小全張撕開做封做片。發行前路經郵政局見有通知指郵政局當日不提供郵政服務,故特意向數間郵政局詢問答覆稱仍接收掛號郵件,所有掛號郵件及收據均即日以鋼戳蓋銷,故於發行當日於訂購郵票的郵政局寄了一個本地掛號以作證明。其他首日封和原圖片沒什麼特別,不作詳細說明了。
銷特別郵戳。
銷郵政總局或機場集郵圖案郵戳。
銷郵政總局或機場鋼戳。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國寶聚香江|卡古鳥與大熊貓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中國的大熊貓成為了香港的代表,到香港參與郵票展覽的外地郵政機關都會印行大熊貓小型張作紀念。或者是香港沒有自己的珍稀動物,就隨便挑一隻;又或者是缺乏香港和中國的關係認知,而以郵票圖稿示好?


早在1994年在香港舉辦的國際郵展,到來擺檔的郵政局和郵商已佔滿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舊翼五和七樓,
第一次的國際郵票展覽就有此成績。這次不少參展國都發行特別郵票紀念,有比較特別的是南太平洋地區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的一款小全張以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種雀鳥卡古鳥和主要生長在中國四川的大熊貓為圖;隨後的1997,2004和2009年郵展也有大熊貓郵票出現,例如剛過去的2009年郵展就有又是兩個來自南太平洋島嶼瓦努亞圖和皮特開恩島以聯合發行的形式印刷熊貓郵票和異形小型張,離題一說各地聯合發行郵票都會是聯合發行國所有事物,今次的熊貓小型張卻與兩國沒有關係,純粹是郵展上合租一攤檔而已。

既然如此,除開了無法推敲的政治計算,我們不妨研究一下郵票上的生物:卡古鳥正式中文名稱是鷺鶴(Kagu),在當地的法語稱作「Kagou huppé」或簡單地稱呼「Cagou」,係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種鷺鶴科雀鳥,此科僅有鷺鶴一種物種。因其並不太會飛的關係生活範圍受到嚴重局限,而令到祇有新喀里多尼亞的森林間才有牠們的蹤影,但也是因為牠們不慬飛的關係,隨殖民者帶夾外來物種如家鼠和家貓野生化帶來嚴重威脅,也有一定的人類捕殺影響。至二次大戰後才開始保育鷺鶴,惟數目仍在下降至今評為瀕危狀況。

在近年鷺鶴已成為新喀里多尼亞代表出現在各方面領域,除郵票外還有錢幣、襟章,
新的《大熊貓》郵票又是刻意安排在7月1日公眾假期發行,不過除郵政總局外各郵政局場面冷清。
自早期牠就出現在新喀里多尼亞通用郵票至今超過一世紀,也經常出現在特別郵票和郵政文具上。

大熊貓(Giant Panda)好可能最能夠代表中國的一種物種,其黑白顏色形象鮮明。牠們祇出現在四川盆地及陝西秦嶺地區,是該區域的特有種哺乳類動物,也是因為其有限地域的活動範圍故受到人為生態破壞嚴重威脅,幸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保育,至今是近危狀態。

中國在1998年才贈送一對大熊貓給香港,故新喀里多尼亞1994年的香港郵展小型張上的大熊貓實與香港無關,不過其可愛樣貌足以抵銷一切。中國再次於2007年贈送大熊貓給香港作為中國佔據香港十週年的禮物,在1999和2008年香港都有發行《大熊貓》郵票作為紀念,

從新喀里多尼亞寄回原圖片的信封,我把餘下的兩枚郵票貼上去了,其實郵資並不足夠但也以掛號寄出。
兩次的原地郵政局分別是黃竹坑和香港仔,因都是星期日或公眾假期我都有特意探訪。

除通用郵票外,新喀里多尼亞也不時發行鷺鶴特別郵票、明信片和信封,2007年的《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系列郵票就是三種包括鷺鶴的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種雀鳥,其餘兩種分別是紅臉裸吸蜜鳥(Crow Honeyeater)和山鵑鵙(Caledonian Greybird)。在2009年香港郵展時再度遇上新喀里多尼亞集郵處擺攤,有售賣這套郵票和 2001年印行的郵資明信片,就即時請他們幫手製作原圖片,完成品頗為漂亮。
鷺鶴原圖片。
大熊貓原圖片。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避稅天堂有地獄|開曼群島雀鳥通用郵票

在香港,許多人都會懂得一句話「得閒死唔得閒病」,工作時間由早去到黑, 放工時間往往已經是晚上九時到十時,不要說去郵局買新郵票,就連吃飯看醫師都無時間。如果要玩封就得請假或者偷偷去郵局了,這樣做確實不是太多人可以做到,而郵局並沒有實寄代辦服務。


幸好外國許多郵局就有了,對我這個僅收集鳥類郵票的人實在好消息,記憶所及這個辦法是英國朋友教的,他的目的只想收集舊票和掛號實寄封而已。

2006年發行的雀鳥通用郵票很精彩,最高面值是20美元,由於如此並不捨得將全套買齊。這是其中一枚北撲翅鴷(Northern Flicker),係北美洲極廣泛分佈的候鳥,他們會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生育,並在美國南部以至墨西哥渡冬;然而美國中部地區、加勒比海以及拉丁美洲他們都是留鳥。
既然要介紹,就講一個特別少少的地方: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小島位於加勒比海,很陽光的。如果以集郵來說,最著名的就是地獄郵局,不是真的有牛鬼蛇神的地獄,而是英文地名是Hell。郵戳直截了當,藍色的HELL,或者掛號戳「REGISTERED DEPT H/GRAND CAYMAN」。

接觸開曼群島都有三次,有兩次都是寄錢去的。那位集郵組大媽很好人,教我用黑紙包好用平信寄就可以(注意在香港用黑紙包錢寄是違規的,有機會被海關沒收),當然我都是寄掛號以收集香港寄開曼群島實寄封,寄錢去為的是那套超讚的鳥類通用郵票。

在此曬曬那些實寄封,不用奇怪為什麼會有2006年郵戳。那是因為大媽很好人,我只要求極限明信片銷2006年首日戳,結果連回郵信封都給我銷首日戳後套寄給我,還給我紙條sorry sorry⋯
整套通用郵票共12枚,都是以攝影和拼接效果的票圖,並以平版調頻網印刷。這種印刷方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步,數間郵票印刷廠商引進印刷郵票,比傳統攝影凹版更精美便宜,祇有放大效果才看到不規律網點,示範的是大開曼鸚鵡(Grand Cyman Parrot),牠一般祇算入古巴亞馬遜鸚鵡(Cuban Amazon)亞種。
雖然大開曼鸚鵡是古巴亞馬遜鸚鵡,但畢竟大開曼鸚鵡是開曼群島特有種,故從1962年第二套英女皇像通用郵票開始就已經印在通用郵票上,最近一次是2020年的一組。由於古巴亞馬遜鸚鵡也是近危物種,連帶大開曼鸚鵡也是同一等級,1993年就為這物種印行「世界自然基金會」郵票。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這麼近 那麼遠|中國.以色列聯合發行《和平鴿與太平鳥》

這篇原本已經在英文版發表過了,只是我沒有把製作過程交代,老實的說有時不是想說外國月光特別圓,只當我體驗後過確實外國月光真的圓一點。當知道大陸又有新的雀鳥郵票發行後,第一時間向三葉草打聽打聽深圳那間郵局會有新郵賣,按三葉草回覆就在建設路郵局後面。
三月初,到深圳走走時就到建設路郵局後面漆黑的銷售大廳看看⋯哦,如想的一樣,什麼都沒有賣,賣東西的只管閒聊。
後路經深南路郵局,在看看想買的明信片時問問,真好那姐姐會講廣東話可以問詳細點,原來深南路都有配20套,而且人不多就決定3月20日只到建設路和深南路買了,可惜係⋯兩間郵局9點半前賣光了,首日封多的是。

之後在香港的郵商以7元一套買了兩個四方連,撕開一個來製極限明信片,分別寄北京和山東要求蓋戳,隨信當然附上每戳5角服務費。一個月後,天啊⋯要求蓋紀念戳沒有了,只換來北京和平門日戳和沒被掛號的回夾。不過的山東沒了,也不是第一次沒回頭,在中國大陸買新郵和蓋戳對我此類國「外」菜鳥真的不容易哦。

下面是自己手畫的醜醜回郵信封和原圖片,明信片原畫是畢卡索1961年手畫《和平鴿》。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漁村記|香港《香港節日》與澳門《昔日漁港》

五月港澳兩地都發行地方色彩濃厚的郵票,超讚,都是昔日港澳作為漁村時的風貌和慶祝的節日。真不懂近年兩地發行不少大陸題材郵票,與兩地沒什麼關係而且設計馬虎了事⋯講到與中國大陸有關題材,香港更好像只向中國國家旅遊局拿罐頭照片用電腦作作就是一張小型張了。


香港《香港節日》
雖然香港節日曾經出現在香港郵票很多次了,早在1974年就有一套以幾何圖案設計的節日郵票。到今次這套簡單到祇是用政府新聞處的罐頭照片,雖有略嫌馬虎但構思尚算特色,值得一讚。不過要去齊五間分佈在不同地域的郵政局在香港也不是容易的事,感謝陳老大代為去興發街郵政局同淺水灣郵政局蓋戳,可惜的是淺水灣的片他要求蓋膠戳,少少失真,將軍澳郵政局的片也蓋錯戳哦。右邊照極限片照片拍攝於百多年前香港仔。香港仔係香港至今重要漁港之一,大部分漁村到端午節都有龍舟比賽傳統,縱使屯門、沙田等地變成新市鎮,每年都會舉辦比賽給各社團學校參與。


淺水灣鎮海樓公園內觀音像和天后像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為著名景點,這次郵票上圖正是這尊觀音像,當然要蓋淺水灣郵政局日戳;至於大嶼山天壇大佛理所當然蓋東涌郵政局日戳了。
澳門《昔日漁港》
澳門太小,沒什麼原地不原地,所以就在外港碼頭郵政分局買了首日封就寄了,不過如果按圖是鎗畫現內港碼頭一帶停泊的漁船,故此其實要確實要原地,郵政總局的確會較為理想。雖然也有在郵政總局寄了兩個首日封,但郵戳不好看不貼了。巧合當日因一年一度「博物館日」,也有參觀海防博物館,就在那裏找到一套超紹之繪畫明信片,二話不說當然返回郵政總局繼續蓋戳。可惜明信片太滑,油墨不如理想了。